一、小学语文教育同个性培养的关系
个性是指一个人所有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与教育共同影响。学校教育在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小学生的个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观能动性
教学模式主要为“填鸭式”,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教育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识字和朗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3.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
随着网络的渗透和影响,一些网络不规范语言严重影响学生的判断。
4.语文考试失范性
语文考试忽略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正确应用的考查,对学生缺乏区分度,严重影响学生个性培养。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
1.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个性的机会
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个性的欲望,而语文这门课程恰恰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由讨论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和机会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慢慢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找到自信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课堂中由于老师威严学生不敢讲话,或者讲空话、套话、假话的局面。通过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敢说敢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4.鼓励独到见解,启发求异思维
学生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异议和创新性思维;教师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不设标准答案,不抹杀学生个性。
5.寻求平衡,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两方面的责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实现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规范的平衡以及学生个性发展同基本素养的平衡。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养成的培养。
6.开展良性竞争,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要通过良性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要教育学生将教材中的光辉形象作为榜样和典型,培养学生的个性。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教育,既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又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主要源泉。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个性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作者:高玉岭 单位: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