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将向职业教育转型,这既是中国产业机构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时势要求,同时更否意味着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市场将面临重大变革[1]。
2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具体条件,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时应该选择“官-产-学”合作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2.1强调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性
科技再强大也只是一个工具。师生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很复杂的,既不是工具,也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是一种有意义生活的目的和结果,而且这将激发最令人惊喜的求知欲望。因为“教育体系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最全局性的一个体制”。特别是要科学、技术和社会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结束学校“全日制”的求知学习,并不意味着“求知”的结束,而是在迈进人生职场,依旧需要在漫漫的人生之路上汲取足够的知识养料去实现人生道路的精彩竞技。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所描绘的全球化3.0时代已然降临———“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些壁近。”而这种状况,也正在向“求知”领域中同步。而在“求知”的方式里,“教育产业”似平正遭遇新形式向传统方式的挑战。高校“求知”所学的知识,在就业市场并没有受到青睐,更多的是“屠龙之术”的学子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仅需“杀鸡之技”企业人才需求。故在2014年年初的改革计划中,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毕业”与“就业”不在仅仅政策层面的革新,更是每个人以自身所处之位的所思与所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1]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国际视野,注重介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与规定等,并且对人才的外语熟悉程度要求较高。同时,在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也需要体现较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等。
2.2强调知识的技能性和可操作性
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是平等的,是高等育这个有机整体的两翼,不仅仅是充当简单的培养人才、满足就业需求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为全社会的稳定阀。今后更多的地方技术类学院将重新回归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舞台,一些被合并的学校也许又分离了出来,一些新鲜的带有技术、技能教育特色的“工场”会出现在校园里,一些企业和校园的距离也将拉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有力地解决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断层的问题,因为这一方案给予了企业参与专业需求的设定。但从长远来看,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其到底应在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占什么样的地位?目前美国的很多就业岗位在30年前并不存在,因此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由市场信号去引导变化的领域,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然不是几年的类似大学教育可以完成的。因此,地方高校如何转型,怎么“市场化”,需要留给社会培育能够承担授业责任的师傅的时间,留给职业教育养成合理教学方式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更容不得“大跃进”。实际上,技能型人才的“技能”应该主要是指对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单纯某项实际技能的应用。或者说,“应用”也应该是分层次定位的。高职院校应该是强调专业的岗位技能技巧的应用,而地方本科技术大学应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2],即强调人才对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商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他们能够掌握现代企业商务理论知识,并在这此前提下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现代企业商务工作中去,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3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经济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普通类高校,相比起中央直属、部属的大学,综合性较差,专业性、地域性比较强。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承载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任务,在其人才培养、学科设置、发展定位上都要体现扎根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时应该立足于当地的经济产业,了解当地经济产业的开放程度和对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实现“订单化”生产[3]。新加坡在作为亚洲地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崛起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加坡的高等技术教育也保持适度的发展,始终控制在5%~10%之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避免人才培育结构的失调,造成高级人才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
3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官-产-学”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官-产-学”模式即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四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合作模式,主要是要求学校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充分与企业、科研单位、用人单位等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各机构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4]。这种模式促使学校打开校门,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室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陈旧模式,是将学校教育、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科学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系统工程。地方本科院校在“官-产-学”三位一体的模式下培养人才不仅顺应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接的方针[5],突出了高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使高校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即要求高校尊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培养人才。这种模式是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教育模式[6]。
3.1依据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人才培养流程设计工读结合模式
“工读结合、工学交替”是国外高校比较推崇的一种做法,即让学生在校期间有一部分在学校学习,有一部分时间则在企业或用人单位学习、实习、工作。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称为理论学期,在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时间称为实践学期[7]。一般是采用“3+1”的培养方式,也就是前三年的六个学期为理论学期,最后一年的两个学期为实践学期。这种做法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是比较适宜的,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8],而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有较长的比较集中的一段时间去参与实践、接触社会,也能促使社会参与到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计划中来,较好的体现了“官-产-学”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要求学校教育与企业、科研机构、产业组织紧密结合的教育观念[9]。
3.2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官-产-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
“官-产-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所有环节都要是由人设计,所有项目的细节是由人完成的,所以说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主要是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校内的老师走出学校,多到企业或科研机构中去锻炼自己,取得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各类资格证,提高人个的业务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外老师的培养,可以以聘请客座教授、校外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多种方式,引进一些高素质、高能力的校外人士作为教师来充实高校的教师队伍。
3.3从重“专业知识”向重“专业能力”转变,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共建研发机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就业率是77%。但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与美国作过一个对比:在制造业领域,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中国10.3%,美国30.6%;交通业,中国10.8%,美国27.1%;商贸业,中国是11%,美国28.6%,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数没有多、没有过剩,现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办什么类型的大学非常重要。600多所在2000年前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这一重大调整,其实是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的调整。这一调整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举措和新的人才培养政策,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的调整”[1]。如果认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切实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顺利促进教育体制,真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并遵从市场需求,那就必须率先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互动合作机制,以此为前提,确保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具有相应的地位和独立性,且权利能得到保障。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动机中,切忌不能忘记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主体这一教育业健康成长的根本。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也可以考虑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共建研发设计机构,企业或科研机构提出命题,教师和学生提供科技服务,对企业及企业所在的整个产业或科研机构的重大管理难题、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合作与科技创新。高校师生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企业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中,服务于这些科研工作,同时也能从这些科研工作中获得知识的提升与能力的锻炼。比如,有的高校与企业共建开发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担负着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重任,应该注意按当地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10],动态的调整课程设置,体现“官-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指导方针。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专业、重点学科应该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读制,在高等教育观念上实现了从重“专业知识”向重“专业能力”的转变。这一转变是通过服务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来实现的。普通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多使用“三段式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但高等技术大学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读制,建立了以职业岗位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的“岗培式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地方企业管理职能和服务岗位为导向,以能力分析与分解为基本依据,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所需要的产业技能训练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读制下的“岗培式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和实际职业环境相结合,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及毕业设计工作均安排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中完成,并按照教学计划在合作企业独立进行实践性实习工作,加快“学生”身份尽早地向适应职业岗位的“学员”身份转变[11]。
3.4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模式
要以“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需要高校与企业、产业组织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稳定的合作平台[12]。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依托当地产业组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校外的实验(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读制的高等技术教育,在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其功能完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是一大特色。高等技术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本科生除了应具备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未来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就业后的岗位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更多的只能解决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课堂教学不可或缺,但仅依赖课堂教学,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直接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结果。要完成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就必须打破原来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以“基地实习”为重的转变,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构建与理论教学教学相互配合,以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合作,学、产、研、培一体化,以职业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模式。“一体”即以职业能力为主体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学校授课与企业授课的比例达到3∶1;“两翼”中的“两翼”是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目标,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不仅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且更强调职业素质训导[11]。
作者:李闯 彭文武 陈国生 单位:湖南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相关专题:僵尸肉 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