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中职教师政策金融危机论文

一、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政策环境中的中职师资价值取向主体的变化

1.金融危机前中职教师政策价值取向主体单一——政府转型

政策分析中的一个突出困难是发现指导政策决策者恰当的价值观。根据前人研究结果,世界各国因各自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国情不同而出现三种宏观教育决策模式: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与地方均权型。中央集权型是把教育领导权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上,法国、荷兰是较为典型的教育集权制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是地方分权型的教育宏观决策国家,不存在典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均权的教育宏观决策,但英国是相对均权型的教育宏观决策国家。我国也属于中央集权型教育宏观决策国家,教育宏观决策模式则是政府议程,即由“国家决策机构或领导人提出大致的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而后成立方案领导小组,小组授权政策研究机构或综合部门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起草政策方案;再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磋商、修改、审定决策方案,最后由决策机构批准执行”⑦。但是,受全球化的加剧、WTO要求成员国放开国际教育市场以及近20年来技术劳工市场的全球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教育宏观决策机制都有所松动。比如,法国“许多管理权从中央下放到了地方教育行政机关”⑧,而我国教育的宏观决策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政府议程逐渐转向公众议程,这一转化在我国职业教育宏观决策方面尤为突出。过去,我国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也“是在计划经济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权利相对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条件下形成的,决策体制比较单一,行政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决策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权的唯一主体,决策者几乎包揽了决策过程的所有环节,使得决策组织在制定教育发展目标、处理与教育组织的外部关系,以及实现持续发展的教育功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⑨例如,中职教育因与高等教育不对接,其毕业生无法实现社会的垂直流动。中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企业生产实践,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影响仍然是升学教育而不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如此长期发展,就导致目前中职教师政策存在问题,如中职校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企业操作经验,在“黑板上开机器”并继续进行职称晋升。

在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机制从政府议程向公众议程转化的过程中,决策主体发生了变化。温明丽认为:“教育决策乃透过行政管理或经营,以决定并落实教育计划或方针的过程与结果。决策是行使权力的重要内容,不仅覆盖有形的组织、制度、行动与法令规范,也包括抽象无形的权力、理想与价值判断。”⑩进入WTO前,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是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部门,其政策价值取向是政策制定者的价值选择标准。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发展出现转型变化“,碳排放”计入经济发展成本,低碳经济对我国政府决策的价值取向有所限制;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对我国政府单一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可以说,中国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由政府议程被迫走向公众议程,政府机构外的大众传媒、公众、非政府机构、企业行业是公众议程的主体。这些公众不仅有本国公众、NGO组织,还有跨国企业。决策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也发生多元变化,但这种变化必须以提高政府议程的开放性、民主性为基础。

2.中职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在主体间关系的表现——政出多门

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校。虽然中职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主体是政府,但政策主要来自两个政府部门,由教育部负责前三类学校的教师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出台技校教师政策。由于部门利益造成政出多门,导致“我国由于在职业教育证书体系上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由教育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放。不同种类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在内容上要求不统一,证书认证过程也互不相认,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方面,教育部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培训政策产生了利益冲突。教育部门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学校学历教育外,还应包括职业培训“,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大职业教育局面。虽然1999年4月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入TVET的新提法体现和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但这种新提法代表的是价值取向主体是谁、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有切实的指导作用,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沉淀。

3.中职教师政策价值取向的困境——对教师与技师的信念分歧“

双师”定义众多,本文认为“双师”中等职业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具有钟摆特点。斯蒂文森在《伦理学与语言》中认为,价值分析的第一个目的是澄清“公正”与“应当”;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伦理判断的一般方法。我们分析中职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两把尺子:一是分歧;二是一致。分歧的刻度有“信念分歧”和“态度分歧”。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价值取向的“信念分歧”。在描述意义时,我们注意到语言规则的作用,每个个别的单词都如同一个完整的句子一样,具有影响认知的倾向。词语的排序同时说明了价值取向的先后,由于词语排序不同而产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例如,牛奶——奶牛,语法——法语,鸡蛋——蛋鸡,牙刷——刷牙,校企合作——企校合作,职业技术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斯蒂文森把上述这些情况称为“信念分歧”,是“是”与“非”的分歧。在这类事例中,“一个认为P是答案,另一人则认为非P或某个与P不能共立的命题是答案,各自都可以在讨论中努力提出一些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借助较新的材料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信念分歧’”。使用“信念分歧”这个工具来分析相同政策下不同主体的答案。关于中职教育教师政策,在中国内地目前有两个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一个是教育部出台的有关中职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政策;另一个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有关技校、技工学院的师资政策。教育部的教师政策信念是“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对象是“教师”,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技校、技工学院的政策信念是“技术教育”,政策对象是“技师”。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兼职教师成为中职教育师资的一个来源,“大陆在引入具有行业经验和产业实践能力的技能专家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时,大多会遇到学历、职称、身份、编制等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致使他们的教师资格认证、待遇等难以得到落实”。对年轻的兼职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歧视。由于受教师政策和编制的限制,兼职教师多为退休人员,在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步伐加快的世界职业教育趋势下,没有掌握科技前沿的新技术,也难以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学生,从而限制了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

尽管“理实一体”课程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实习指导的能力,但教师并不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也不了解市场顾客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是如何在企业里研发、生产的。此外,对教师与技师认知的不同,也是中职教育缺乏实习指导教师的原因之一。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曾经被认为是基础课,如果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教师教授学生学科知识为主,势必导致教师仅在教室传授技能,缺乏模拟企业环境的演练。虽然学校加强了实训教学,教师的工作地点也从教室搬到了实训大楼,但这种教学空间的转换并没有脱离职业教育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造成了“双师”型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困境。

陈运春认为,无论是国家(政府)、商业(企业)还是个人所做的环境决策都是在环境价值观指导下的价值“选择”,人们在“选择”中都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取向。这种选择强调国家(政府)、商业(企业)和个人在决策中应该理清“是”与“应该”的关系,并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价值取向是关于愿景的问题,思考为什么做,而不是执行问题,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由于中职教育教师政策所面临的复杂性信息和不充分信息,加上国际劳动力分工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迫使决策者做出的价值取向决定就存在一个时间限制模型,使得我们思考问题的根源在何处。我们必须区分价值,从而追求“合理的价值观”。中职教师不仅要熟悉纯粹的技术科目,而且要知道那些影响技术并被技术影响的全球性力量、经济力量、文化力量和环境力量,重视学生的技术学习、实习和创业机会,让学生与企业家广泛接触,从而具备企业认可的素质

二、后金融危机中职教师政策价值取向主体间的关系

如果说“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应然状态,那么行业指导缺失和企业参与的长效机制匮乏就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实然状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走“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存在两个障碍:一是行业指导的缺失;二是企业在中职教师师资培养培训方面参与不积极。行业企业技术的变化是企业战略管理变革的主要动因。技术变化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开发以及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日本企业的经验显示,投入R&D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小于1%,企业迟早倒闭;等于3%,企业可以勉强维持;大于5%,企业才有竞争力。技术研发属于企业机密,企业都把研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出于企业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校企合作只有行业协会可以全面掌握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如果行业协会缺失,中职教师的企业实习难以收到实质效果。随着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传播、实践、改进,技术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各国行业协会对本国企业的保护作用随着其研究与指导能力的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的硬实力上。行业协会以其专业性为基础,坚持价值中立原则,广泛搜集质量评估信息,研究并制定客观、合理、公正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对职业教育进行客观的质量测评,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这有利于克服单纯由学校组织或政府评估产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从而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实时跟踪监控,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政策出台的路径依赖是导致价值困境的根本原因。

中职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定位不明确,教师顶岗实习的意愿是否被企业接受,取决于教师政策的决策主体选择正确的政策工具。由于企业经营和管理技术不同,企业的寿命各异。研究表明,全球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50岁,中国境内的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岁,跨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1~12岁,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8岁。企业为了生存,更需要实施战略管理变革,这是因为企业的生存前提假设由稳定、可预测的转变为不确定、长期不可预测的。进入WTO后,“蝴蝶效应”使得中国企业经营的大环境更为严酷。企业之间的关系有中立关系、竞争关系、偏害关系,即一方受抑制,一方无影响;有寄生关系,即小企业依靠大企业生存;有偏利关系,即一方有利,一方无影响;有原始合作关系,即双方有利,但互不依赖;有互利共生关系,即双方有利,并互相依赖。中职师资政策要渗入何种类型的企业和部门,就需要重新审定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发展观,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技能型支持产业的过渡。

三、结语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敬业”,而行业水平的变化总体表现为核心技术进步及技术市场的规范。可以说,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行业指导过程中,行业协会最能直接感知中国的劳动力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行业水位的实际情况。我们用钱学森的系统综合集成理论来解释当前中职师资政策价值取向必须面对的复杂系统。中职师资政策价值取向必须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而政策决策者个体不可能掌握完全信息,加上政策专家所提供的理论知识在复杂政策环境里并不能直接体现为政策,因此,价值取向决策主体就必须拥有政策决策的智慧。政策价值取向要面对知识、信息和智慧的综合集成,而聚焦中职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并促使各主体价值取向一致,可以整体解决产业升级所需的劳动力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问题,从而在解决困局的过程中整体体现政策效果,实现“1+1+1>3”的结果。只有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价值目标认知没有分歧,价值标准一致,价值选择态度相同,以技术教学信念为支撑、以技术精进为旨归、以国际行业技术标准为导向,在中职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方面达成一致,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学历证书导向与企业操作技术信念的视域融合,才能让更多的技术工人拥有精进的技术,使人人获得出彩的机会。

作者:徐景双 张舢瑶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中职教师政策金融危机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40412.html

    相关专题:西安翻译学院教务网 失效分析与预防


    上一篇:建筑结构的检测技术
    下一篇: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革新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