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旅游管理类传统的导游专业分设了涉外导游专业方向,从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目前很难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毕业生很难满足旅行社接待国外来客的要求。诸多方面的弱势造成了我国涉外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弊端以及就业方向的不利。为此,本文现就涉外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试图分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措施。
1.跟踪市场需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输送到社会,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为此,培养哪种方向的人才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很多国外友人也越来越看重中国的旅游胜地,对中国涉外旅游专业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更好地适应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2.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培养出更具有涉外导游能力的人才,我们要坚持做到对涉外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开发双语教材。取消传统的旅游与课程教学与外语课程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首先从课本入手,将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开发出双语教材,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得到实践。其次,扩大课程内容。为培养出更专业的涉外导游,就要对其进行各地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兼顾外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涉外旅游专业的各个方面知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高校采用的课本内容相对单一,很多相关知识并没有被涉猎其中,为此,就课本内容的设定而言,要扩大课程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去培养涉外旅游专业人才。
3.完善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环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初期实习,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进校门就要懂得面对社会,了解涉外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以参观的心态去接触旅游行业,体会作为旅游者在旅游中对导游的要求,对旅游企业有更直接的体验,通过参观,让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更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中期实习,针对二年级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在初期实习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效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到旅游相关企业中,更多地去接触导游,接触旅游景点,深入学习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锻炼将自己的所学真正运用到生活实际。末期实习,主要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毕业班学生的实习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旅行社和旅游过程中各个管理环节,培养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讲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为真正地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4.构建双语师资队伍
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有教师、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发挥主体作用。为了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就要把涉外专业的专业课程、外语课程、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联系国内外的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可能,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学习活动。
5.注重与国外合作办学
中国的旅游业在出入境旅游中都很火热,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范”的导游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更多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旅游行业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优势,来引导我国的发展行业,并努力从中得到创新,更好地应用于国内旅游专业教学与实践中。
作者:宗晓慧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