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团体希望能够从学校中挖掘到有经济管理基础的优秀毕业生为己所用,这就对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经济管理;校企合作
经济管理人才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怎么样可以更好地让经济管理人才一出学校就可以快速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本文将从学校和企业合作两个角度来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为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提出一点参考意见。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从字面意思来看,不难理解,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共同合作,互利共赢,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最终目标。当然,学校和企业合作也并非字面意思如此简单,其包含着两个方面。其一,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培训,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所考虑,也是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招生工作考虑。其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可以借此机会发现可用的人才,为自己所用,招入麾下,发挥其光和热。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再仅仅存在于理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正开始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向着相互合作的道路上迈进。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1.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虽然,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学生理论知识是否扎实也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于经济管理教学中的校企合作,也要切记以扎实的理论为主。因为,只有好的理论作为支撑,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具体到经济管理的学科,学校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经济学为基础的教学,再辅助以管理学的课程,并教育学生在企业实践之时也要时刻关注到理论的发展。
2.加快学科的建设步伐
经济管理类专业和众多管理类专业一样,有其局限性,理论和实际往往脱节。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短时间内寻找到工作。企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认可度不高。由此可见,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建设不可怠慢。校企合作制度广泛开展,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的岗位需求,从而明确相应职责,使得学科的针对性大大加强,不再成为一门鸡肋专业。校企合作中多门课程的设置使得教学各环节完善起来,例如,基础能力培训、核心技术训练、岗位体验等,这些环节的完善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飞速提高。这些都为学生最终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也为经济管理这门学科加快建设步伐提供了无限动力。
三、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求
1.专门化机构的建立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能仅仅存在于制度中。有一个相应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此事,会有更高的效率。该委员会并非一个摆设,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可以对合作的企业进行考察和筛选,从而帮助学生提供真正可靠的可实践名单。这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也是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态度。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委员会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从合作企业中挖掘实际管理的经验,定期给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展开培训,这也不失为接轨社会的好方法。而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掌握到的学生最新消息,将优秀毕业生“收入囊中”,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断做出良好的铺垫。
2.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学校和企业能够展开广泛合作的基础就是两者互利共赢模式的发挥。目前为止,最好的合作模式就是企业将对所需的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反馈给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名义上报学校,由学校最终实施培养该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并协调好学生的最终就业。当前,学校中的企业管理定向班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定向班之后,不但要在学校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还需要到企业提前熟悉环境,不断培养他们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其未来在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合理化资源的利用
毕竟任何企业都是盈利性组织,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成本和支出。校企合作委员会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学校方面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持,而不是一味将压力转嫁于企业,这样才会有更多优秀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只有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资源都得最大程度的利用,才能加快推进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深入,并朝着有利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学校方面,优秀人才的输出是其办学的根本目的。企业方面,优秀人才的流入是其未来发展的原动力。两者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提高,我们的社会经济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宋鹏,徐秋发,朱雪珍等.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校高技能人才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2]黄爱东.推进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兼谈借鉴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经验[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0(11).
[3]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作者:刘帅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