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国有企业政工师工作批评技巧

一、及时说“丑话”打招呼

说“丑话”,即打招呼,提醒大家注意。一旦发现不正之风的苗头或在处理一些容易犯错误的问题时,把“丑话”说在前,打打招呼,大有好处,可以避免一些同志干出丑事。思想教育是放松不得的。有的同志平时工作不错,但处理某些具体问题时,可能因一念之差而产生越轨行为,这就需要有人敲敲警钟,提醒一下。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对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减少违纪案件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丑话”说在前,是教育,是“预防为主”。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同志的关心爱护。可近些年来,“丑话”说得少了,甚至不说了,对眼皮子底下的事听之任之,等到造成不良后果,形成“气候”了,才动手去抓,虽然费力不少,却“事倍功半”。这样的教训不可不吸取,因此,还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好。

二、暗示批评,防微杜渐

多年前,报纸上出现“花钱买批评”的新闻后,于是乎“有奖征求批评”“职工向领导提意见有奖”“有奖批评厂长”的消息便频频见诸报端,并都肯定这类举措。不知为何,读此类新闻,不明白的是:为何花钱买批评?是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职工麻木到了不想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提意见的程度,还是看见“公仆”有缺点不愿批评,以至于“吝啬”到见钱“开口”的地步?恐怕全不是。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些领导听不进或不愿听“不同的意见”,使职工群众感到“提了也白提”,何必费口舌,弄个“不痛快”!我认为,与其花钱买批评,倒不如拿出接受批评的诚意和改正缺点的行动。因为,广大职工向领导提出批评意见,是以关心企业兴衰、尽主人之责为出发点,绝不是为了钱,完全没有花钱买批评的必要。相反,如果领导没有接受意见的诚意和改正缺点的行动,就是花钱也未必能“买”来批评、“买”来真话。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少赶点时髦,多来点接受批评的实际行动为好。

三、向古人学习,以史为鉴

贞观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避暑准备去九成宫巡游作乐,散骑常侍姚思廉进谏曰:“陛下高居紫微,宁济苍生,应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此秦皇、汉武之事,故作尧、舜、禹之所为也。”唐太宗接受了进谏,并赐姚思廉帛五十段。作为皇帝,唐太宗满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愿意干的事,但唐太宗能以国家大局为重,接受忠谏,实属难得。联想到当下一些干部,有了一定的权力之后,不是考虑怎样为职工服务,而是想着“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或公款游山玩水,或巧立名目出国旅游,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变公仆为老爷,在职工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官者如果不是老老实实为职工办事,而是擅自以权谋私,势必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因此,为官者不妨以贤为鉴,清正廉洁,多为职工办好事,做一个深受职工爱戴的好干部。滥竽充数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批评者大都只是一味指责那位吹竽者,说他不学无术,在乐队中装腔作势而无真才实学。在此,我们不想再去评说吹竽者的不是,而只是想说一说吹竽者身边的人。吹竽者与同事朝夕相处,在乐队中呆了那么久。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他怎么竭力掩饰自己不会吹竽的事实,难道在生活中就没有露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吗?难道他的同事就没有一个人注意他,发现他吗?我想这绝不可能,看样子大家都是在装,只是各人装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罢了。吹竽者装出一副他会吹竽的模样,而旁人则是装着不知他不会吹竽。由此,我想到社会中的这样一种怪现象:明知某人有错,为求一团和气,于是乎,雪亮的眼睛不再雪亮,大家都装聋作哑,少说为佳,不说为妙,等到他“下课”了,大家又忙着铺天盖地地总结经验教训,说其平时就不注意之类的话。既然都早已知道他平时的行为,当时又为什么不说出来呢?为何非等到东窗事发后才说呢?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没有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或同志关系。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无论如何,我们再不能重蹈古人的覆辙,难道非要等到别人“下课”后,才来反省自己平时对其注意不够,帮助不够,批评不够吗?不管怎样,这种怪现象在我们身边不应该再出现了。

作者:孙海瑞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国有企业政工师工作批评技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34751.html

    相关专题: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上一篇:合法性的盈余管理论文
    下一篇:电力市场下电力系统缺陷论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