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在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正确认识如何培养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深刻剖析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一、增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要依靠知识的传播。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体质、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时调整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较好,然而创造性的培养却远远滞后。因此应把培养高素质、拓展综合能力、塑造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从而上升成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人才培养的始终。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
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存在一些现象严重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教学管理制度刻板,制约课堂教学创新。
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公平自由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艺术设计类教学的评估,每所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都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学向制度型教学转变。但大多数高校采用与非艺术类专业相同的管理模式,在课堂管理、学生评估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采用常规教学必然限制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在充分自由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培养、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精神。
2、课程结构过于老化、创新性不足。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内涵发生变化,从美术的范畴扩展到多个设计领域。而目前高校现行的教材主要引进、借鉴了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也没有随着社会变化进行变革,无法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要不断学习、总结发达国家的设计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做好必要的教材改革。目前艺术类课程设置过于关注专业课程,学生社会实践偏少,对社会实际问题关注不够。过于集中的专业技能课训练造成艺术创作课的减少。课程按照专业进行设置的过于分化、细致,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窄,应该关注交叉学科的发展。
3、教师教学脱离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欠佳。
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高校教师的选拔机制造成了很多教师从高校进高校,这些教师往往学术水平较高但缺乏设计实践的环节。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艺术创作,潜心研究教学艺术、教学改革,将科研创作的成果转化为艺术教学的资源。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动力,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三、增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创建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高、具有艺术性,并善于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教学中。教育要依靠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专业功底深厚、教学水平高超的创新型教师。所以要积极培养教师的从业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一是创建创新型课堂。可以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创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并激励青年教师技能创新、岗位创新。二是创建工作室的培养方式。格罗庇乌斯在《新建筑与包豪斯》一书中提出工业家必须认清并接受艺术家能够生产的价值,而艺术家也必须学习如何去直接参与大规模的生产,并建议“今后艺术人才的训练不得不要求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进行充分的实际的基本训练,并结合进行设计法则的系统的理论教学”。[1]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业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师生的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注重科研、教学一体化。将设计成果与设计理论相结合,设计支持科研,科研反哺设计。将教学成果、课改项目、教改论文列入教师考核、晋升等环节中,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四是通过管理、培训的方式督促教师自身发展。为了使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特设岗位专门负责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
2、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对待问题的方式缺乏自我见解,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刻;在实践中,参考、抄袭作品的现象严重,缺乏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要求、目的不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多变。在复杂多变的实践环节中,灵活缜密的思维、独立创作的能力是实践成功的关键。培养创新型大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毅力是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艺术实践项目的实施是长期复杂的过程,长期体现在构思、设计过程的时间漫长,复杂体现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修改、制作的实现情况复杂。这必须具有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具有坚强的毅力,艺术实践的创新性才有据可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实践项目难易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毅力及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大学生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这是对事物变化发展瞬间把握的一种能力。艺术创作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2]艺术设计也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观察的敏锐度、整体性、计划性明显不足。艺术实践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从市场考察、方案创作、设计实施、成果反馈每个细节都需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来调节思维进行创新。
3、以创新性思维带动课程改革
学生具有自主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目前课程形式设置过于单一。这需要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在相同的课程中达到不同的标准。例如设计类专业课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只设定教学总体目标。具体实施教学时,由教师给出设计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兴趣、能力制定适合自身的目标。在课下,教师、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及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提供良好的平台。
4、从考察方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
艺术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客观、有效的评价对促进活动成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中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估。可以从学生实践活动的态度、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活动成效、影响反馈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设计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在树立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这些都需要依托完善、有效的实施体系。
相关专题:美术杂志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