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增长,30多年来实现了高速度和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整体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但是,我国加工贸易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高投入、低产出,中国获利甚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也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为38667.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6.2%,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439.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9%;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工贸易不断发展。针对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我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使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很大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近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暴露一些问题,显现出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本文把加工贸易纳入全球价值链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加工贸易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借鉴日本、新加坡、韩国的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状况,提出了推进我国加工贸易应发展高端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升级、协调东中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加工贸易中国全球价值链附加值转型升级2013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160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7.6%,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57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在进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但加工贸易增长存在放缓趋势,占进出口额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之下,但主要处于低端,面临失去一些比较优势,因而我国需要改变传统的加工贸易方式,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01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认为应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应该推动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可见,国家对全球价值链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问题,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增长。国际化营销战略,一般指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是企业在国际化的发展中实现营销目标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目前我国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下开展企业的营销活动。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其正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具有高投入、低收益特点,因此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有针对性的实施国际化的营销战略。本文就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营销战略,以期为更好地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帮助。

相关文献回顾及分析

(一)国外文献方面

第一,关于加工贸易研究。DavidRicanto(1817)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的国际贸易是技术上的相对差别,造成了生产成本相对差别,各国应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Ernst(2000)和Francis(2004)认为一些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因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外溢,实现知识交流,获取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知识。Gibbon(2001)提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式;Amighini(2005)认为加工贸易的切片化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关于全球价值链研究。Gereffi(1994)构建了全球商品链分析模型,解释了全球商品链、全球商品链内涵。Henderson(1998)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指出生产者驱动是通过发达国家主导企业跨国生产完成的。Sturgeon(2000)区分了权威型生产网络、关系型生产网络和虚拟生产网络三种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Ernst(2001)提出了包括领导厂商和供应商的网络旗舰生产模型,对低端生产者具有影响。Humphery(2004)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指产业首先通过达到全球价值链上的各种标准,使自身的市场进入能力和技术能力达到提高的一种行为模式。

(二)国内文献方面

第一,关于加工贸易研究,隆国强(2002)认为加工贸易的发展会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沈良玉(2007)认为发展中国家获得价值链需要依靠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黎国林、江华(2008)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需要与国内的支柱产业结合、与国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结合。张明、胡兵(2010)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张始宇(2013)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认为技术创新是加工贸易升级的核心,技术创新关键在于建设自主品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分工的地位。第二,关于全球价值链。李树明(2005)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新趋势,引起中间产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的出口,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来源是规模优势、比较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曾铮(2005)提出了价值链攀升模型,提出了一国应考虑在价值链中进行战略定位并逐步升级,促进自身发展。张辉(2006)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可以划分为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和混合驱动。吴建新(2008)认为全球价值链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叶华光(2009)认为发达国家通过在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技术研发优势掌握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利益分配的话语权。王中美(2012)认为发达国家通过关键技术、设计和品牌推广建立了全球价值链,发展中国家通过原料、能源、设备采购商不断地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移动。

(三)简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内容不断丰富,但国内外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概念本身,如利益分配、治理、动力机制、全球价值链问题等方面,对其与加工贸易的内在联系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具体国家经济的影响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结合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分析内在联系,在此视角下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的份额较小,大多是“三来一补”业务,引进国外剩余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推动加工贸易发展。随着鼓励措施的出台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工贸易迅速发展。1988年为287亿美元,是1980年的11倍多,此时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3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末,加工贸易方式发生了变化,进料加工业务增长较快而来料加工业务缓慢增长,进料加工成为主要加工贸易方式。当时,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迫使一些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中国基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转移国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了产业转移,以比较优势参与了国际分工,我国加工贸品出口飞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8年的287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321亿美元,是1988年的4.6倍。进入21世纪后,国家积极调整了加工贸易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追求价值链升级,2001年中国加入WTO,加工贸易实现了飞速发展。201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6万亿美元,相比1981年,增长了500多倍。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更追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发展。总之我国加工贸易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第一,我国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形成一定规模,1978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加工贸易,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着快速增长,扩大规模。在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方面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加工贸易额不断增长,如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额为13439亿美元,是1982年的383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规模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很低,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加工贸易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对外贸易中占比不断扩大。如198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是8.4%,2012年占比为34.8%。因而,加工贸易已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经济发展。第三,外资企业发展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发展初期,国内企业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外资企业很少参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贡献不高,20世纪90年代后,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外资企业逐渐增多,2012年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0984.15亿美元,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81.73%,因而,外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

加工贸易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拉动度分析

基于本文研究视角,令TJGt、JGEXt、JGIMt分别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加工贸易进口额,Yt为总产出,Jt表示出口商品结构,指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例。首先,分析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提高,2009年达到最高值,为1.821,为便于研究,以Dt代表加工贸易对GDP拉动度,Pt代表加工贸易顺差额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用y代表GDP增长率,用JGEXt代表加工贸易出口额,用JGIMt代表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度为:Dt=Pt•y=(JGEXt-JGIMt)y/AGDP,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1981-1988年,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拉动度是负的,基于加工贸易刚开始,需要进口生产设备,导致进出口逆差;1989年后这种关系体现出是正的,表明加工贸易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亚洲新兴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基于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进口机器设备,导致1988年以前加工贸易呈现逆差,但建立了生产能力,从而出口逐渐大于进口;如2009年加工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67.3%,达到历史新高;2010-201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迅猛,加工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降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放缓,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提高。

(二)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

为方便分析,本文以1991-2013年数据,检验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额与GDP、进口额与GDP的线性回归分析。先消除异方差影响,运用Eviews7.1软件,对1991-2013年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对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如表2、3、4所示。

结论与国际化营销策略

(一)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表现出如下问题:一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较低,大多是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处于最低端环节,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而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中我国只是负责组装环节,获利不高。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优势丧失,我国廉价劳动力一度具有比较优势,但2007年始劳动力工资增长,越南、泰国等具有更加低廉的劳动力,中国加工贸易遇到挑战。三是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鞋帽伞、羽毛品、人造花、杂项制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其他竞争力不高,如化学工业、塑料及其制品等方面加工贸易竞争力为负值。四是发展不平衡,东部具有优越条件和优惠政策,但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没有太大发展,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限制了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转型升级。

(二)国际化营销策略

因此,今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加工贸易企业采取以下营销战略:第一,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战略,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首先,对于境外加工贸易,我国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支持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角度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政策体系;其次,政府根据国外各地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境外加工贸易资金配套体系,如可通过财政拨款方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负担,提高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在银行的信用额度,不断完善和促进境外加工贸易,积极促进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扩大经营。再次完善境外加工贸易宏观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在外汇风险评估和产业政策两大方面,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二,积极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我国发展高端加工贸易。在当前科技创新发展背景下,要获得持续发展,加工贸易需要以自主创新作为支撑,不仅需要从国家、区域层面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也需要从企业层面推进和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首先,政府应积极建立创新性人才体系,逐步加大发展性投入,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需要在教育经费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加大高等教育的投资比例,加大高等教育中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比例。其次,我国政府应构建保障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对拥有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产品,实行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鼓励自主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制定严格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制定相关措施加以严厉处罚,鼓励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积极根据区域特点,协调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具体如下:对于东部地区,基于本地区加工贸易水平较高,需要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因而,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充分利资金、经验与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加大科研力度,追求原始创新,创建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注重产品品牌的宣传,加大推广力度,建立属于自身的销售渠道,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注重转型升级,以全球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转型,打造产业链,占领高附加值的高端。对于中西部地区,基于本地区相对落后,加工贸易水平还不高,需要做好东部地区的承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制定低价要素成本政策,积极发展国外投资企业,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与周边发展中国家展开竞争;注重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强对劳动者劳动技能培训,为加工贸易企业输送具有高技能和高学历的人员;强化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展开合作,构建协同发展价值链,在各地政府的协调下,打造以东部为中心的产业价值链,逐渐发展形成东部研发中西部制造的协同发展模式,提升中国加工贸易市场份额,促使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王海燕 副教授 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30882.html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社 坚守法律底线


    上一篇:训练基地后勤信息化管理
    下一篇:俄罗斯民法典的制定带给中国民法的影响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