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尿源性脓毒血症风险评估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接受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病人2348例为对照组,男1372例,女976例;年龄45岁~66岁(50.6岁±5.3岁);结石类型:肾盂结石1058例,肾中盏结石942例,肾下盏结石348例;结石直径1.1cm~3.0cm(2.32cm±0.74cm)。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的病人2350例为观察组,均行URL和PCNL,男1412例,女938例;年龄45岁~66岁(50.6岁±5.3岁);结石类型:肾盂结石1059例,肾中盏结石943例,肾下盏结石348例;结石直径1.2cm~3.1cm(2.34cm±0.76cm)。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结石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包括手术配合、发生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护理,如早期复苏治疗、畅通尿道、维持酸碱平衡、早期液体复苏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以下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

1.2.1.1风险评估

病人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全面评估。询问病史,认真评估病人基础疾病,重点评估高危人群,包括既往有体外震波碎石手术史、形成石阶需行二次手术者;结石较大、位置较高、结石梗阻症状明显者;合并感染;女性病人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病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

1.2.1.2护理干预

①详细观察生命体征:每例病人入院后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记录;重点观察发热病人,如术前体温>37.8℃,应详细询问有无泌尿系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暂缓手术,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待体温恢复正常3d后再行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②指导病人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前对所有病人均行B超和(或)CT及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对血白细胞超过10000/高倍视野、尿白细胞(++)~(+++)/HP的病人,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d,复查血尿常规,待尿白细胞(-)后行URL或PCNL。③病人返回病房时,及时进行病情交接,注意保护管道,了解术中输液情况,遵医嘱准确及时给予抗生素;加强尿源性脓毒血症高危人群的护理观察,做好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常规床边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1次脉搏、血压和呼吸,及时发现脓毒症诱发的低血压[4]。术后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在术后1h~4h观察病人有无体温升高、寒战、心率加快,血压稍偏低,脉压小,呼吸深快,尿量减少等早期尿源性脓毒血症症状[5],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④一旦确诊为尿源性脓毒血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100%浓度吸氧;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早期液体复苏护理,复苏治疗方法包括液体补充、血管活性药物或激素替代治疗,要求6h内达到:中心静脉压(CVP)8cmH2O~12cmH2O(1cmH2O=0.098kPa),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尿量大于0.5mL/(kg·h),血乳酸<1.5mmol/L,腔静脉血氧饱和度大于70%[6];动态监测乳酸和血红蛋白水平;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1.2.2观察指标

1.2.2.1两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及预后比较

观察两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复苏后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激素替代治疗率、休克率、死亡率。

1.2.2.2复苏前后循环功能比较

观察复苏前后24h包括CVP、MAP、心率等循环功能指标。

1.2.2.3复苏前后肾功能和肺功能比较

观察复苏前、复苏后血肌酐(Cr)、尿量等肾功能指标以及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肺功能指标。

1.2.3统计法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定性资料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及预后比较

实施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治疗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激素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率为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复苏前后循环功能指标比较

体液复苏前两组循环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液复苏24h后,两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循环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CVP、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复苏前后肾功能与肺功能比较

体液复苏前两组肾功能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24h后两组肾功能与肺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尿量、P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易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早期可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和急性肾功能损伤,因心力衰竭发生休克,死亡率较高[7]。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及结石较大、位置较高的病人,是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高危人群[2]。有研究报告表明,术前进行风险评估,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诊断和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可有效减少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降低病人死亡率[8]。Demirtas等[9]认为,血糖、血压水平异常可直接影响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因此,术前应加强风险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积极控制原发病。对血糖、血压异常的病人,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34mmol/L,血压控制在140/80mmHg。术前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若血白细胞、尿白细胞和尿细菌数高于正常,则暂缓手术,先行抗感染治疗[10,11]。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持管道通畅,对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高危人群,重点监测,做好预防。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后2h~10h内如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升高超过39℃,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心悸、心率超过110/min,血压低于80/60mmHg,且尿量减少,则应警惕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一旦诊断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则应早期进行复苏支持治疗。关礼贤等[12]指出,低血压1h内进行复苏,是抢救脓毒血症休克的关键。首先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使氧饱和度≥70%;液体复苏需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根据中心静脉压(必须达到8cmH2O~12cmH2O)、尿量[>0.5mL/(kg·h)]及血压(>90/65mmHg)等监测结果决定补液量[13],提高灌注,保持血容量充足,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给予有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血、尿培养与药敏实验,选取敏感抗生素。抢救过程中做好基础护理,注意体温变化,当体温>39℃时可行物理降温。重视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手术病人发生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激素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两组体液复苏期间循环功能、肾功能、肺功能指标,由于观察组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循环功能、肾功能、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感染发生率,提高确诊脓毒症病人的预后水平。

作者:魏育英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尿源性脓毒血症风险评估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20733.html

    相关专题:灌溉排水学报增刊 海尔供应链


    上一篇:附属医院师德教育机制论述
    下一篇:桑树对生态农业及环境保护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