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道德教育,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学化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对于个体道德教育起到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当前中学化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存在着明显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反思。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道德教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2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诸多道德教育缺失导致的典型事件的出现与发生,使得社会舆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充分而适当的道德教育不仅对于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也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对于个体心理状态和性格养成会产生长远的影响,甚至终其一生。学校教育对中学阶段的个体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中学化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对于个体道德教育起到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可是,当前中学化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存在着明显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国家制度实施的异化
从国家层面总体设计的角度来说,对于中学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视,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中学道德教育,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并为这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国家层面提出的课程方案在中学阶段单独设置了“思想品德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颁布了相关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对于“培养目标”给出了明确的表述;除此之外,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也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国家层面既安排了德育课程作为学习讨论和思考实践道德现象与课题的集中平台,又希望通过各学科教学将知识、能力和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强调学习方式转变,重视探究、合作和联系生活等等,以充分达成“育人”的目标。但是具体到中学教育实践中,国家制度设计层面的重视异化成为偏重于道德知识的传授,即把德育目标具象化为若干道德知识,通过德育课程将道德知识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对道德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来衡量道德教育的效果。而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则缺乏具体的道德教育与培养的理念和措施,也缺少对德育目标检查反馈的手段,从而根本无法讨论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这种对于中学道德教育的异化趋势和现象,明显与国家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不符,将道德教育简单地知识化,并不能真正实现德育目标,造成了道德教育的肤浅化和外在化;化学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缺失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更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长远的隐患。当前国内有关化学品(农药、化肥)违规滥用,食品药品问题频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跟化学化工生产有关的现象,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在化学教育中很好地进行相关道德教育。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传承科学发展、和谐、可持续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价值取向引起的错位
随着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公众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方面国家大力提倡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社会大众呼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许多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的观念和思维,甚至是文化冲突的现象。当前处于信息社会时代,相比较学校教育课堂授课方式,学生个体可以很轻松地、也更为愿意通过各种不同渠道与方式从新型媒体获得海量信息。我们已经意识到,个体接触到的信息远超过其所需,其中也存在相当比重的不利于其成长的内容。由于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简单化、知识化的倾向,这些知识化了的德育内容以及传授的方式,明显缺乏•与个体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甚至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使得个体对于德育缺少应有的重视和认同,往往以应付或敷衍的态度完成学习,并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以形成健全人格。而对于学生个体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社会价值观的内容来看,与学校教授的德育内容是存在差异甚至是矛盾的。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个体并没有得到充分而且必要的道德引导,帮助他们分辨不同价值观的利弊、思考个体努力的方向和培养应该具备的品德。应该要注意,道德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如果脱离了当前实际,或者有意无意回避一些正在发生的道德事件,将会引起整个道德教育的错位。
三、应试教育导致的边缘化
关于“应试教育”的利弊,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尽管“应试教育”表现出了很多弊端,但是在当前,高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选拔和甄别人才的高效方式,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目的,道德教育的实施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挤压。随着社会发展与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大众注重利益的整体性倾向愈加明显,以及个体就业时与从业后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学化学教育。从家长层面,他们更愿意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成绩,考到排名更好的高校,在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学习,未来能有收入高、保障好的工作;从中学层面,增加学生录取重点高校的数量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更好的社会效应从而获得进一步的经济效益;从教师层面,学生的高考成绩直接与教师个人的收入和职业发展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与高考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没有明显联系,自然地,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各层面都缺少重视道德教育的足够的必要的理由。即使各层面都认为道德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长远影响更大,但仍然缺乏系统、认真实施道德教育的动力和氛围。部分中学曾试图推行更重视道德教育、更符合个体成长的“素质教育”模式,但却遭到了重视高考成绩的家长们的强烈反对,因为这种模式有可能会对高考成绩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国家的整体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高校的录取率持续上升,但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减反增,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也更加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这种状况给高等教育、个体发展、乃至社会进步都带来很多后续的问题。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不协同产生不利影响
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处于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由于个性、品德等尚未完全养成,其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会非常深刻而久远,而这一阶段的学生个体身处的最主要的氛围就是学校和家庭。通常,学校氛围和家庭氛围分别对学生道德养成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被讨论了很多。但是比较容易忽视的是学校氛围和家庭氛围的如何协同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经常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校受到的道德教育却在生活中无法实践和应用,或者说在家庭氛围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境与学校道德教育不符合,甚至有矛盾。这样的问题必然会给成长中的个体带来困惑,久而久之,就会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怀疑乃至排斥。中学化学课堂学习的一些知识并不能较好地解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也很少有机会得到实践,这就会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更有甚者,当前国内社会媒体普遍充斥着化学“有害”、“高污染”、“危险”的不实宣传,忽视了化学化工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也导致学生对于化学学科产生了毫无根据的“恐慌”感。这些都使得学校和化学课堂的道德教育很难产生应有的效果。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对化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给予必要的重视,也不能忽视教师个人师德水平存在的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个人道德或者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中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道德教育,从制度设计出发,社会、家庭、学校协同教育,对现有道德教育的缺失进行反思与整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在化学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而也会对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晓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2005,(3)
[2]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12)
[3]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作者:林云 朱钦舒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