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哲学思考

一、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历史必然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历史,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寻找规律,为现在的发展寻找方向。教育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手段,其教育的内容、方式等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影响其变化的最根本要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应随之产生相应变化。在古代,生产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由于支持学习的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人都是进行非自觉的学习。到了近代,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和发展,与这一时期生产力相适应,就需要大批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人才,学习者也需要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生产力的需求而进行的。时代发展到今天,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知识和信息的支持。人们需要在参加生产劳动之前和参加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一般是需要获得一定的信息和技能,并学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和技能。这一阶段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不单是数量上的,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人们的持续创造力。从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时代不同,教育的方式和目的也不相同,尤其是高等教育。封建社会时期,《大学》开章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了实现明德、亲民和至善这三个目标,《大学》明确指出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我、治人、治才三个层次阐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为了实现封建阶级统治目标培养所需的人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培养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服务的人,把高等教育作为他们推行资本主义思想的途经。在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主要推行精英教育;九十年代后,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幅增加,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步转向了大众化。到今天,入学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难题,而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这就要求研究型高校针对学术科研型人才进行设计,职业技能院校针对各类不同职业进行人才培养设计。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前后专升本的学校,学校的层次还不高,科研能力不是很强,与技术学校相比还不具备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所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性还不强。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地处非省会城市,受当地经济社会影响较深,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及时修改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为特点的教育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等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基于生产力社会要素的不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二、用矛盾的观点,定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

世间万物都是存在矛盾的,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万物普遍适用的方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也告诉我们,矛盾也是万物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解决矛盾,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前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正确处理种种发展矛盾,解决各种发展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2]我们只有认清楚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准确定位此类院校发展所处的位置,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和转型的目的,才能为转型提供科学正确的导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从精英教育向规模扩张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急需解决,如扩张带来的校园面积不足问题、经费紧张问题、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生源质量以及就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扩大规模与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增加数量与保障质量的矛盾,毕业生人数剧增与就业市场吸纳能力有限的矛盾等。[3]在这些矛盾中,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的矛盾、规模扩张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要从国家宏观调控层面进行综合协调,全局考虑解决。对于规模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之间、毕业生数量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依靠学校自身解决。而对于处在高水平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后两种矛盾表现的也更加突出,在实践中也迫切需要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占地面积、学生数量等方面与高水平大学不相上下,但与之相比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无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优势。

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沿袭传统高等教育学校以精英教育为目的,专注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等。由专科院校转型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前些年专注于硬件建设,虽然大部分学校硬件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师资队伍素质、教学质量等软件条件发展滞后,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第二,在信息时代的催化下,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对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方式等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而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的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整合发展的力度和效率不高,导致其发展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接轨不够,就业矛盾也日益突出。第三,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归属省管,与地方发展脱节,加之定位不准,追求所谓的国际化、大而全等特点,不注意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注重自身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没有培育出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接轨的学科专业,也就无法培育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导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够。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新建本科院校急需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转变出来,定位应该与高水平大学明确区分开来,从学术科研型转变为技术应用型。同时也应与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模式、教育培养目标等有所区别,立足发展的特点和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定位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理论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准确定位发展目标之后,就要不断解决学科发展、师资队伍素质、软硬件不足等等矛盾,不断为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任何事物的内部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整体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我们在认识万事万物的时候,要采取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他的发展不仅仅是由自身内部因素完全决定的,也是处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合校升本之前大部分都属于市级政府主管,其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都与当地社会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支持。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以其独有的优势为地方的科技、文化、经济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升本之后,大部分归属省管,但都采取了省市共建的方式,更多的是由省主管和协调,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和互动就略显不足,导致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大而全,发展定位脱离教育实践,过高过空,培养的毕业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往往无法立足。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最熟悉当地改革发展的要求,与其他非本地院校相比有着相对的地域优势。要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就需要全社会的互动,学校要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而社会也在支持学校发展中获得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科技等。新建本科院校主办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合理处理好管理与指导的关系,多为这类院校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学校建设发展指路、牵线或提供资金等支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所处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支持高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引导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与新建本科院校定向对口联姻,推动高校和地方经济共赢发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就需要立足校情,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服务定位和发展定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优势,寻求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主动转型发展,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等服务,进而推动学校的大发展。

四、用实践的观点,探寻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认识,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推动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对于我们认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着动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中经历了合校、升本、规模扩张、转型发展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实践提出新课题,从而又推动形成新的理论。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分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同时,通过建设和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也不断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了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认识。“马克思在考察社会结构及其生产和再生产的动力时,把人的实践活动放在第一位。”[5]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革建设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不断进行实践的过程。通过提高层次、扩大规模、教学水平评估等每一过程,都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的经验和不足,都为下一步更好更快发展准备了经验材料,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作者:王晖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哲学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12168.html

    相关专题:甘肃农业大学 信息隐藏技术课程设计


    上一篇:物理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英语课堂下的初中英语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