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意识形态认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的基础在于取得社会大众的“同意”,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夺取和维护政权都需要社会大众在学校教育、报刊书籍、网络媒介等社会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和个体思维形态中维护主流的意识形态。即使是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文化领导权。“假使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城堡坚固的链条”。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科学方法论证国家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自洽性,通过实体文化、网络文化等思想宣传、引导与灌输,来获得社会大众的自愿的认可、赞许。在网络时代,媒介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文化形态,多彩的网络文化正从边缘迈进社会的主流,如消费文化、传媒文化、娱乐文化等占据着网络视角和网络话语。高品位的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的精神营养餐,在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生产出大量用社会主义文化符号包装的契合青年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坚持高校网络文化的民族立场和中国特色,以高校网络文化吸引力和强大凝聚力贴近青年大学生生活,才能用国家意识形态引领、哺育、获得青年大学生。
二、高校网络红色阵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的方式在于阵地战和文化教育。建设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夺取、控制和建设,需要依靠我国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创造和传播蕴含思想价值的网络文化产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文化已成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激荡的重要场域,甚至是大众文化流行的主渠道,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大众文化争夺的阵地之一,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些要求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开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应对意识形态的网络危机,应该建立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抵御机制,引导网络阵地的红色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设网络红色资源、红色世界、红色阵地,开展网络“红色旅游”、“红色游戏”、“红色文艺”等活动,有效防范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侵略,抵制某些垃圾文化、庸俗文化、反动文化的泛滥,在创新网络文化产品中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积极掌握我国网络文化领导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的建构策略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既要认真分析网络文化发展现状,更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领导权。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一)加强我国网络文化监控力度
网络文化的全球化特性使其成为高度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领域、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价值观的“自由人”能够发表各自的观点,没有任何国界、空间的限制。来自不同价值观体系的文化经由网络途径得以传播发展,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尤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面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形态的冲击,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需要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采取一定的监控措施,使网络文化中的健康有益成分能够被学生接受,腐朽有害成分能够被国家过滤。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电脑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网络时代的博客、微博、个人网页等新媒体技术已经被高校师生熟练使用,这种网络传播方式极大地释放了网民的话语权,高校或社会突发事件极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或放大形成强势舆论。同时,网络虚拟世界中缺乏真实感情,容易隐藏身份,也为网络管理带来了不便,致使国家安全存在隐患。所以,登记、监督、治理当代社会舆论的源头,是网络社会管理的基本方法。由于网络发展的迅速性,我国应及时完善网络法律,依法打击网络犯罪,高校应定期大学生网络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状态,做好高校网络文化的日常监控。
(二)注重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选取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与塑造。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和信息素养教育,就要生成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的价值观念,养成进行网络学习和网络服务的能力。在教育内容上,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探索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现状,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网络文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标,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既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网络教学的整个环节当中,注重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又要结合网络信息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网络信息的利弊,进而提高学生信息识别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受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开展适度的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对话、网络交流等形式把握学生的实际问题,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文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推出高校网络文化精品
一是建设专题网站与主题网页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时事新闻、党史党建、国学历史和“两会”专题等;二是网络视频与图片类,包括校园新闻视频、专业教学与学习视频、学者论坛视频、大学生自创视频等;三是迅捷即时通讯类,包括QQ、MSN、手机短信、飞信等;四是网络社区与微博类,包括辅导员博客、大学生博客、校园BBS、微博等。高校应该鼓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及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者建设教育类和成长类的专题网站,制作适应于当前网络形态的文化作品,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利用学生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如微博、微信、飞信等新媒体技术,大力发展阳光健康、深受师生欢迎、充分顺应当代网络发展潮流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应该进行积极的师生网络交往,通过交流、互动把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优秀的网络文化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而营造网上主流思想舆论导向。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的路径、特点与规律,对于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具有重要的实践促进作用。
作者:侯羿君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