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
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浙江、新疆、江苏等地展开了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从目前的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比如,政府财政虚报、冒领、挤占、抵扣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给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再如,一些地方不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公共建设资金、不按要求设置公共资金账户、未经批准就随意更改和调整项目的计划与项目资金等,都造成公共资金使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1.管理主体的多头化严重影响了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对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发现,有的地方对农村建设资金的的管理较为分散,管理主体多达十几个部门,这种“散、小、乱”的资金管理问题严重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地方对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出现严重脱节,对于同一笔资金,管理项目的部门不知道资金的性质与来源,而管资金的部门也不知道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情况。在这种涉及多部门的权益分配、利益整合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资金的整合就面临诸多的困难,也导致资金绩效审计困难重重。
2.复杂的资金管理过程严重影响了资金绩效审计。我国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的管理涉及到很多对象,而且管理过程较为复杂,这严重影响了公共资金管理绩效水平。比如,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100多个项目,公共资金投入面广、线长、点多,严重分散了资金的使用,同时增加了资金的监管难度,导致资金管理绩效水平低下。再比如,在公共资金的管理中,一些基础数据经常变化,无形之中加大了对补充信息的核准难度,再加之一些工作人员工作或方法简单,或存在一定的违纪违规现象,从而影响了资金管理的绩效。
3.环境的不断变化严重影响了资金绩效审计。环境变化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资金使用的重要因素,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绩效水平。比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但是农民真正享受的粮食补贴增长速度较慢,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增长,这种增幅远远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公共建设资金的效果,压缩了农民的增收空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设公共资金的绩效很难返回。我国著名的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在2012年做过统计,湖南省农民种植水稻每亩的纯收益仅为116.6元,扣除国家的粮食补贴109.1元,农民的实际纯收益仅为7.5元。可见,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资金环境的变化使得农业生产失去了优势,严重影响了公共资金的绩效水平,也为绩效审计带来了困难。
二、突破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的思考
1.着力抓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不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基础工作,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财政收支审计的提高与发展,是更高层次的国家审计形式。为此,可以围绕两者结合做文章,在确保做到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同时对被审单位利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等进行全面审计评价。
2.着力培育复合型审计人员。由于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方式的特殊性,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经济管理知识,还必须掌握工程领域的知识。但是,我国审计人员大多为财经类专业人员,计算机、建筑工程、心理学、法律等复合型审计人员严重缺乏。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使审计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
3.着力推进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事前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对事前发生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尽可能避免由于计划不周而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事中公共资金审计注重的是客观实际性与合理性。因此,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的审计应注重追踪战略,全面推进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型。总之,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审计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资金管理的本质内涵,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只有解决资金绩效审计中的难题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价值,提高绩效水平,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梅敏 单位:湖南省汉寿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