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聚落美学理论构建初探

一、聚落美学的基本概念

(一)聚落美学的任务和意义聚落美学将“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与核心,研究有关聚落美的本质问题,探讨聚落审美机制问题,从中寻找并发现聚落的美学现象和规律,建立聚落美学的理论体系,开辟新的美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聚落美学所要解决的是:当代人们与居住区的关系是否和谐?聚落的审美体验效应如何体现?“诗意的栖居”应如何理解?聚落之于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聚落文明的内涵有哪些?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聚落美学的探索研究给出答案。“聚落”是人类生存永续的形态,从原始社会形态到现代社会形态,虽然物质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对栖居之美好理想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中国历史上东晋陶渊明曾有令人向往对理想的生存空间的描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便是令人神往的生存环境,也是当代深陷城市生活压力下的人们所憧憬的栖居景象。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人们一直都是在寻求这样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诗意的,而且是最具生存文化哲理性的。聚落美学力图通过哲学意义的研究,唤醒对生存文明的自觉意识,能够对聚落美的创造产生积极的启发和影响,这便是聚落美学的任务和意义。(二)聚落美学的研究方法对于聚落美学,科学、系统、严谨的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由于聚落美学的层次、多分支的学科特征,按照普遍性的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研究。首先是运用哲学方法论对聚落美学研究的指导。其二是实地考察方法,根据不同聚落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聚落形态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研究,了解、把握其实际状况,然后进行系统分析,并对不同典型聚落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其美学本质与审美机制。由于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存在诸多因素差异,故应采用不同的考察、研究方法,方能科学有效。其三是结合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如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以期获得更为系统科学的数据,建立聚落美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哲学方法论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它作为理论思维的高度表现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社会政治、文化和物质生活,对于聚落美学的研究与探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聚落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聚落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哪些?聚落美学的研究对象范畴是“聚落”,而“聚落”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居住。因此聚落美学的研究,便是在聚落范畴内以居住环境为核心对象而展开。作为乡村聚落而言,这个对象更容易体现,而作为现代城市聚落,居住区只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城市聚落的研究中,虽然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但是重点还是围绕着居住区来辐射展开。聚落美学应明确自身的研究内容,否则将会被多种学科淹没,失去自己的研究特色。聚落美学包括“基础性研究”、“美学理论性研究”、“美学应用性研究”三大部分。“基础性研究”主要为聚落美学理论研究做好必要的概念与要件的论证工作;“理论性研究”将主要进行聚落美学分析与审美机制的研究工作;“应用性研究”则主要针对当代社会城市、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病态问题加以研究,从美学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聚落的本质——居住环境,并运用美学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论证,才能体现出聚落美学的特色与价值。

二、聚落的类型划分与因子构成

聚落美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性研究,即聚落的类型划分与因子构成。(一)聚落形态的类型划分首先,聚落美学要对聚落的形态进行新的梳理。聚落的形态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生变化,聚落的形式随着生存方式而形成和演化。一般而言,聚落分为两大形态,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但仍然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聚落形成的历史时期划分乡村或城市聚落的形态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所以应按照纵向的历史时期来进行划分,可分为原始时期聚落、古代乡村聚落、古代城市聚落、现代城市聚落、现代乡村聚落。每一种聚落形态都与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有关。比如:原始时期聚落,如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等,是原始农业、养殖出现而形成的聚落;古代乡村聚落是以土地、畜牧、海洋、林木为生产资料,以农耕文明为聚落基本形态。古代城市聚落,也是基于农业、手工业经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而存在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现代城市聚落是人类聚落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以现代化工商业为基础而形成的,功能多,运行体系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因诸多因素导致了城市病的发生。现代乡村聚落是受到城市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聚落形态,已经不再具有传统乡村聚落的美学特征。2.按照聚落的自然地理特征划分聚落按照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划分,可分为:平原聚落、丘陵聚落、山地聚落、林区聚落、滨水聚落、寒带聚落、温带聚落、热带聚落等。这种划分方式可以通过地理、地质、气候、动植物群落等征候来反映聚落的自然属性。3.按照聚落的结构与规模形式划分聚落的结构形式有聚合型、半聚合型、分散型之分,亦可以分别以聚落规划形态并结合水平与垂直的组合结构来划分,还可以从结构规模的角度划分,如超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县级城市、乡镇等。聚落结构既与地形、地质、地貌状况有关,也与人工营造结构形式有关。聚落结构形式是聚落形态美的重要评价要素。4.按照聚落的经济形态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如果细化,城市还可以分为重工业城市、轻工业城市、矿产城市、石油城市、林业城市、金融城市、旅游城市等城市聚落类别;乡村可以划分为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不同经济类型的乡村聚落。其它划分还有按照人口数量、行政级别等方法,都是以某方面的特征加以区分的,在此不再赘述。总之,聚落类型的划分应以历史纵向与当代横向结合,并结合其它分类综合定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聚落的分类是聚落美学研究的基础内容,聚落类别与聚落的美学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聚落美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二)聚落形态的美学因子“聚落美学因子”概括地说,就是聚落外部环境对于聚落形成、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它包括自然因子、人工因子、社会因子与体验因子。1.自然因子自然因子包含气候、温度、大气、地质、植物、土壤、水等。自然因子决定着最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是聚落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聚落美学重要的基本要素。如在山东省,威海市的气候一年四季温差较小,宜夏季避暑,因此,温度就是威海所具有的自然环境因子,同时也构成其聚落美学因子;而济南市是有名的泉城,水质好口感佳,所以,泉水就是是济南所具有环境和美学因子。又如,海南热带植物群落与东北寒带植物群落所带来的聚落景观差异。2.人工因子人工因子主要是指人工对聚落环境的营造系列。规划、建筑、街道、道路、桥梁、设施、园林、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都属于人工因子。人工因子是构成聚落生存的必须条件,即便是在穴居时期,也离不开人工对自然的加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工因子在聚落规划营造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现代城市聚落形态,人工因子能够占到80%以上的比例。人们对聚落的感知、认知、记忆、体验,其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工因子。所以人工因子是聚落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3.社会因子社会因子包含道德伦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特征、文化艺术、生活水平、交通方式、交往方式、休闲方式等方面,都属于社会形态。社会因子会对聚落居民的精神、心理、行为层面产生影响,如西藏的藏传佛教对社会民众意识形态的影响,如信仰、朝拜等宗教行为。也会导致聚落物化的形式形成,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等都是受宗教孕育的人工环境。安徽的儒学、徽商、生态等因素对当地居民社会意识、行为意识的影响,由此而产生了徽派民居聚落形态。又如,贵州在历史上形成的戍边屯堡聚落,以农耕、防御为特征,来自中原的乡民在相对独立封闭的聚落环境中创造了傩戏的戏剧艺术形式。这些观念意识所决定的伦理、感情方式以及在这种观念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物质环境,都是属于社会因子范畴。4.体验因子体验因子是综合以上三种因子而形成的,它是以人的观照为参照系,包含聚落环境的信息量、聚落结构的独特性、聚落环境的文化品质、聚落体验的情感满足等方面。这种体验因子常在旅游过程中体现出来,如西班牙米哈斯小镇,是著名的旅游聚落,其独特的山地地形,简朴的建筑形式、飘逸的白色风情与盎然的生活情趣构成了怡情、闲适、愉悦的审美氛围,使聚落环境具备了丰富的体验因子。这四种因子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常因其中一种因子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自然因子会影响到社会因子,自然与社会因子又会影响到体验因子。如自然环境因子能够决定某地区的建筑特征,而社会意识因子亦能决定建筑特性。譬如福建土楼聚落,便是由自然因子(就地取材的便利)与社会因子(防御功能、宗族传统、生活需求)的结合而生成的人工因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楼民居建筑形式。这种围合的民居建筑形式会对人们的生活生产行为产生影响,也因其独特的环境体验因子而使人产生了聚落的审美体验效应。聚落美学因子分析对于聚落美学研究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我们对聚落美构成规律性与特殊性的了解和把握。

三、聚落美的构成机制

聚落美的机制构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涉及自然、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概括归纳难度较大,是聚落美学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当然,在围绕着聚落美的核心问题来展开时,研究者也会有所侧重和取舍。下面就对此尝试进行论述。聚落美的构成机制体现在如下方面。(一)聚落的物质形态构成聚落的自然物质构成,由特定的自然因子组合而成,形成聚落的自然物质条件。聚落人工物质构成。在自然的基础上由人工构筑的因子组合而成,形成聚落的人工物质条件。聚落的物质形态构成是二者的有机融合,人工物质构成形式多半是为了适应自然物质构成而形成的,比如石材丰富的山区,石材会成为主要建筑材料;林木资源充足的林区,木材会成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聚落的物质形态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诸如生产方式、民族习俗、宗教信仰、人口密度、交通方式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聚落的物质形态构成。聚落的物质构成对于聚落审美的作用是:使人感知(以视知觉为主)聚落环境空间中物质属性、特征,如:形状、结构、维度、温度、密度、光影、色彩、肌理等,并依据生理知觉、生活经验和审美联想对此作出审美价值的认知判断。不同的地区会有千差万别的聚落物质构成特征,其识别性、独特性是聚落审美的重要考量内容。建筑环境是聚落物质构成的主要内容,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道路网格、公共设施、尺度比例、材料特点、质感色彩、光影明暗等,体现出“住”是聚落形成的基础与核心。有了房屋建筑才能满足“住”的需求,才能够聚合人群,形成聚落。所以“住”与“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聚落美学会着重讨论聚落建筑空间环境的构成与形式问题。(二)聚落的生态形态构成如果说聚落的物质形态构成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物质构成的话,那么聚落的生态形态构成就是一种动态活性构成。活性就是人生活在物质环境中,是聚落环境处在一种生动自然的生命状态之中。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一种聚落生态美的生活场景。生态形态构成就聚落而言,还具有多种生态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等。在这种生态形态中,人与环境发生多种生存有机关系,就使得物质环境不再是无机静止的,而成为有机的、流动的、生态的、活性的。当下我国有些地区房地产过度开发,形成大量空置楼盘,例如山东乳山银滩度假村楼盘,销售遇冷,目前的入住率不足20%。与其相比,有的空置城市对资源的浪费更甚,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区康巴什,是耗资50多亿打造的一座豪华新城,由于无人居住而被人们称之为“鬼城”,成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典型例子。可见,聚落失去人的群落性居住、生存活动,也就失去了聚落的基本生态特性。在聚落生态结构中,人与聚落环境是相互发生关系的,这诸多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功能应用生态关系”;二是“观念意识生态关系”。“功能应用生态关系”体现在人通过物质环境达到应用的功能目的。譬如房屋用于居住,水用于饮用、农田用于耕作种植、道路用于交通等。“观念意识生态关系”体现为人的社会性。人的心理、行为要受到社会意识的支配或影响,包括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等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似物质形态般可见可触,但它却无时无刻地渗透于物质构成中。聚落的物质性,常常因其意识的引导支配而生成。譬如在中国乡村,大户人家常常建有宗祠;而西方的乡村,常设有小教堂和修道院,虽然建筑属于物质形态,但其生成则是源于社会意识的作用,随之,与其意识相关如议事、祭祀、朝拜等活动也就产生了。(三)聚落的审美因素分析聚落审美因素分析主要是对不同形态聚落美感形成的内因的分析。但是由于城乡聚落的差异较大,并不属于一种聚落系统,因此城乡聚落需要分别加以分析。现以乡村聚落形态为例确立出一个框架,而城市聚落除了居住外,功能较为复杂,将在展开研究中另行论述。1.聚落的生态美聚落的生态美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在一般美学原则要求下,自然生态美包括:聚落选址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状条件,动植物群落能够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能够对聚落的生活和生产给予较好的生态物质基础。社会生态美包括:聚落环境与所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共处,聚落保有区域生活习性,有适宜的规模、人口数量与密度,符合生态且人性化的聚落应用功能系统,以保证聚落生活与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2.聚落的结构美聚落的结构美包括自然结构与人工结构结合所形成的美。乡村聚落结构的自然属性要大大强于城市聚落形态。聚落结构依据自然地形地貌与生态状况,并据此加以人工营造。人工营造主要是聚落的规划布局与民居形式,结构体系包括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所形成多维的聚落关系。聚落的结构是聚落美的重要体验构成要素。例如山西碛口李家村,村落建筑有机地鳞次栉比地分布于山丘沟壑之间,合理地利用了沟壑的起伏跌宕,窑洞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3.聚落的文化美聚落的文化美是由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美学要素构成的。聚落的文化美涵盖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一般美学原则包括:聚落能够反映出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与继承延续;聚落具有良好的教化风气与社会行为;建筑具有营造文化价值,体现出民间营造的匠心智慧,具有地区装饰特色;有体现民族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示,如绘画、雕刻、戏剧、曲艺、服饰等艺术形式,以及各种民间技艺等;同时还应有有健全、合理、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与保障体系。(四)聚落的审美活动聚落审美活动是聚落美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聚落的美学价值与效应。聚落审美涉及到两个方面,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审美主体是人,而审美客体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美学因子而形成的聚落结构体。审美活动是由人通过对聚落环境的感知、认知、体验和评价来实现的。聚落审美将主要从人的聚落审美体验出发展开审美分析研究。其中包括聚落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特征、行为分析、感官经验、生存观念、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情感方式、民俗民风、艺术氛围等等。聚落审美并不仅仅限于视觉体验与评价,而是基于多种体验并升华为生存理想的实现。聚落审美是一个与生存感情有关的课题,同建筑审美、城市审美、环境审美比较而言,聚落审美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审美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乡土审美情结。因此聚落审美与诗意的栖居理想有关,与聚落生活体验的幸福指数有关。聚落审美的体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聚落为生活环境的体验,即生活在该聚落的人;另一种是以聚落为旅游(或其它原因)环境的体验,即外来短暂逗留的人(如旅游者)。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对于聚落的体验是“乡土”,第二种对于聚落的体验是“景象”,二者的感情基础、体验方式、认知结果、审美效应都会不同,有着各自的方式与评价,因而在研究中也应该加以区分。

四、结语

聚落美学的研究是对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是对美学理论体系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聚落美学是从生存文化研究的视点切入并以生态美学的视野来展开的。以上对聚落美学研究框架性的构想,有待继续完善,期待着更多的专家学者介入这个研究领域,共同来探讨这个有意义的课题。聚落美学的提出会为我们打开一扇充满诗意的美学窗口,向外眺望,会发现许多令人神往的景色,我们也期待着通过这个窗口引导人们抵达所向往的美好栖居家园。

作者:丁宁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聚落美学理论构建初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02855.html

    相关专题:民办高校排名 免费论文网


    上一篇:断路器控制回路的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教师人文素养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