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思路
为了保证这门职业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我院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和冶金、冶炼企业的行家、专家一起,对冶金领域各分析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所需的岗位能力、专业知识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并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开发,将用人单位对未来职工的知识结构期望和教育单位的培训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4],培养社会紧缺人才,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课程建设内容
(一)合理取舍、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本着“贴近岗位”原则,课程组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冶金行业专家、行家的指导下,并通过对分析专业08-11级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目前确立了6个学习模块,27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这些以典型冶金分析为载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分别与相应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相吻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冶金工业分析的课程教学流程按照一个化验员的工作过程,即按照“布置任务、检验准备、检验实施、测后工作、总结反馈”的流程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模块中教学任务进行。教师先将真实任务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对项目任务背景、目的、意义进行分析。学生学习小组通过文献调研、样品信息调研与讨论,确定项目完成的解决思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批后,进行项目方案的实施,并通过课内实践、校外实践获取冶金分析检验技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职院校职业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结合分析专业的特点和该门课程的性质,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突出优点在于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与实际工作一致,保证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1.工学交替进行教学教学全过程校内教师、学生学习小组、企业兼职教师三者联动,教学过程工作与学习不断更替。表现在:学生在开始每一个模块的校内实训之前,企业兼职教师同时布置学生去相关对应的企业岗位实践;学生在课内得到项目实训的同时,节假日去企业实践;完成每个模块的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后,即进入下一个模块,从而形成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循环。同时,我们根据学生和企业兼职教师反馈的信息,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5]。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模块中工作任务展开。教师先将真实任务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对项目任务背景、目的、意义进行分析。学生接到工作任务后,通过文献调研、样品信息调研与讨论,确定项目完成的解决思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批后,进行项目方案的实施,通过课内实践、校外实践获取冶金分析检验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6],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各模块的学习任务与内容不同,针对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实证法、案例教学等。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分析专业的工作流程特点,我们将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组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全程。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为讨论式、探究式学习创造基本条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除了加强建设,保障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外,我们同样利用网络课堂不受时间和教学环境限制的特点,开通了冶金工业分析课程网站和4a教学平台,有效共享包括课程标准、学习指南、职业技能自测题库、国家标准等知识内容,通过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自测自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实践环节比例冶金工业分析作为分析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且该课程所需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学生在前续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中都已学过,因此我们将冶金领域的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技能训练课时比例设置到整个课程课时比例的70%以上。(四)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且多为终结性考核,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门课程的考核综合考虑到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各因素,并将考核主体由单一的专职教师改成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的融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法见表2。
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本课程在我学院08-11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中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信心、团队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毕业生进入冶金分析岗位工作时,企业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冶金工业分析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样也存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衔接度不够,教师引导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改革、完善课程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郑伟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冶金化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