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总数检测
感控人员清洁前后细菌总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40(95)cfu/cm2和05(35)cfu/cm2,最大值分别为50cfu/cm2和30cfu/cm2;清洁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4。清洁人员清洁前后细菌总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4(15875cfu/cm2和90(5875)cfu/cm2,最大值分别为780cfu/cm2和240cfu/cm2,清洁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9。
2MRSA检测结果
感染转而已人员清洁前后MRSA检出率分别为15%和0,P=0231;清洁人员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45%,P=0752。感控人员未出现清洁失败现象,有效清洁率为100%(清洁前阳性但清洁后阴性3处、清洁前后均阴性17处);清洁人员组有效清洁率为55%,清洁失败9处(清洁前、后均阳性有7处,清洁前MRSA阴性但是清洁后却呈阳性有2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感染或定植的患者能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表面和仪器,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的表面经常会被MRSA、VRE或艰难梭菌等病原体污染〔7,8〕。本研究显示,清洁前ICU床单元中40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高达325%的表面被MRSA污染。ICU的患者需要更加频繁的医护,导致环境表面被污染机会增加。ICU患者入住曾有MRSA或VRE携带者的房间,则获得耐药菌风险增加〔9〕,MRSA携带者诊断后1年内33%的患者发生感染〔10〕。因此,ICU更需要高质量的环境清洁。目前,国内医院清洁工作均由环境清洁人员承担,因此他们对阻断病原体传播有重要作用。但是清洁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态度信念影响工作效果〔5〕。清洁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几乎没有医学知识,根本没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没有系统培训,他们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清洁物体表面。本研究表明,培训过的感控人员有效清洁率达100%,但清洁人员仅为55%,甚至出现了环境表面原本MRSA阴性、但清洁后MRSA阳性的现象。国外很多医院采用消毒湿巾,达到清洁消毒一体完成。湿巾擦拭时要注意湿度,干涸的湿巾其消毒有效成分已经没有。清洁人员往往图方便或节省,用干涸的湿巾继续擦拭,有可能将某处污染表面的病原体扩散。因此清洁人员如果不注意工作方法,手中的清洁工具也会成为引起病原体传播的媒介。有报道,清洁前94%的环境VRE检测阳性,清洁人员清洁后下降为71%,再经过研究者消毒,没有一处阳性〔8〕;清洁人员和研究者的清洁效果是有差异的。清洁人员通过教育培训、反馈等干预,可有效提高清洁效果,降低清洁后环境中MRSA和VRE的检出率〔11〕。本研究存在局限性,仅对两名人员的清洁效果进行比较。今后可以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干预,观察教育培训等手段对清洁效果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同源性分析,评估环境菌株与患者菌株之间的关系,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感控人员和清洁人员的清洁效果比较,说明清洁人员的工作效果不容乐观。医院应建立环境清洁标准化程序,实施清洁人员上岗教育,定期进行结果反馈和考核,有效改善医院环境清洁质量。
作者:徐虹 金慧 胡连根 孔庆鑫 邱丽华 查捷 王英红 倪晓平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