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清真寺是穆斯林生活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凡穆斯林聚居地基本上都有清真寺,很多清真寺里设有图书馆。清真寺不仅具有宗教、教育、政治、慈善功能等,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清真寺历来是穆斯林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清真寺的信息资源建设在丰富穆斯林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1回族社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有模式

清真寺是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虔诚礼拜、联络感情、互通经济信息、进行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每个清真寺都将周围的穆斯林自然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回族社区。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清真寺图书馆。狭义的清真寺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创建在清真寺内部的图书馆;广义的清真寺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围绕清真寺而创建的社区图书馆。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探讨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问题,行文中称之为清真寺图书馆。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很多清真寺建有自己的阅览室,还有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回族社区建设的穆斯林书屋、农家书屋等。通过分析,笔者将回族社区围绕清真寺建设的图书馆模式归纳为以下类型。

1.1清真寺创办图书馆

清真寺为了满足经堂教育、学员培训、提高教民文化素质等需要创建的图书馆。这种类型的图书馆已有相当数量。甘肃临夏市魁星阁清真寺在经堂教育过程中,为了丰富学员的知识面和扩大视野,专设了图书室供学员阅览。图书室图书的种类非常丰富,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外名著、阿文经典等5000多册。[1]兰州水上清真寺为提高教内外青年的文化水平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创办了清真寺图书馆。图书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图书种类比较多,约千余册。购置图书的经费完全靠教民捐赠。[2]这种由清真寺创办的图书馆一般藏书量不是很多,图书经费来源有限,缺少专职图书管理人员。因此,图书利用率较低。在笔者的调查数据中,宁夏银川市南关清真大寺藏书约1000册,每月外借图书25册次;宁夏吴忠南大寺藏书约1500册,每月外借图书仅10册;宁夏银川市西环清真寺藏书约1500册,宁夏吴忠中大寺藏书约3500册,这些图书均只供寺内阅读。有些清真寺的图书还包括个人藏书,像宁夏金贵清真寺藏书约700册。其中,寺内藏书500册,阿訇个人藏书200册。

1.2个人创办图书馆

在清真寺周围或者回族社区,一些热心于文化事业的人,通过自筹资金,想方设法创办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早在1994年,山西省长治市几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穆斯林,在城区西南城街14号院办起了一所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建成时藏书2500余册,报刊10种。[3]截至1997年底,图书馆藏书已达到5000多册,各种报纸和期刊杂志20余种,工具书也有十几套。图书种类丰富,有文学、哲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军事、医学及多种宗教书籍,称得上兼收并蓄。[4]上文提到的兰州水上清真寺图书馆实际上也可算作个人创建的图书馆。这类图书馆在提高回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满足回族人民文化信息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回族社区图书馆

目前,中国有3.5万座清真寺,围绕清真寺分布着许多回族社区,遍布乡村、城市。在比较成熟的社区则创办有社区图书馆,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的图书很大一部分都是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并没有专门的购书经费。自2009年,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始关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宁夏图书馆成立了社区服务部,专门负责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目前,宁夏图书馆先后在银川市三区两县建立了30个社区图书馆,一次性给各个社区配送新书1500~2000册不等,供社区居民阅览。从2012年开始,又建了“一卡通”服务网点,包括两家分馆在内共19个小型图书馆,并实现了“一卡通”服务,可以通借通还,非常方便。在众多社区图书馆中,不乏回族社区图书馆。

1.4项目援建式图书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更加重视。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了支持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方案与措施。1997年,全国实施“知识工程”方案,要求增加社区图书馆布点及完善社区图书馆条件建设,使图书馆网点遍及城乡各地。[5]在“知识工程”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建立并完善了许多社区图书馆。2002年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得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技术方面都得到了快速提升。2007年3月,中央八部委发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促进了农家书屋的建设。2008年5月8日,宁夏农家书屋工程启动仪式暨宁夏首批农家书屋建成揭牌仪式在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廖桥村回族社区举行。[6]2010年,宁夏吴忠市政府投资150万元在全市创建了100所穆斯林文化书屋,为书屋配置5万余册图书及与之相关的配套设备,并为全市所有宗教场所免费订阅《吴忠日报》。如今,像这样设施齐全的穆斯林书屋全市已有110家。[7]吴忠市聚居着众多的回族群众,这些农家书屋为回族群众的读书学习、获取知识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知识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共同推动下,许多组织、部门、企业、个人均参与到这些工程中来。甘肃省庆城县委统战部为驿马镇葛岭、桐川乡关泉头两个回民聚集村办起清真寺农家书屋。[8]2010年,宁夏启动“文化图书进宗教场所”公益出版项目,该项目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和实施。计划用5年时间在宁夏境内具有一定规模并有专人管理的2000座清真寺、道观、其他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图书室,免费配置民族宗教、法律和地方法规、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时政理论、宁夏地方历史经济与社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科技知识和生活等七大类图书。每年在400个宗教场所设立图书室,每个图书室配置不少于1000种图书。一期工程先行配置350种,以后逐年补充。每个品种配备2~5本图书。五年后,达到每个图书室配置2000册至5000册图书的规模。2010年9月,已有两批免费图书进入宁夏各地的宗教场所。第一批宗教场所100家,配置图书349种,147391册;第二批宗教场所41所,图书349种,51112册,涉及的宗教场所主要以清真寺为主。[9]由此可见,无论是借助个人的力量,还是出自政府投资,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清真寺图书馆的发展,为回族社区居民获取知识与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2清真寺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2.1信息资源建设主体

从目前中国内地清真寺图书馆建设的现有模式中可以看出,清真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来源有多种渠道,即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包括集体、个人、社会力量、政府等,由于参与文献资源建设主体的行为不受任何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难以保证文献资源建设的长期有效性;信息资源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也使得文献资源建设缺乏规范性,文献质量难以保证;不同的信息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少共同遵循的规范标准,容易造成各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使有的图书馆在配置文献资源、现代化设备时出现重复或短缺现象。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多元化所形成的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清真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2.2信息资源服务主体

信息服务主体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管理者,其职责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清真寺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比较松散。清真寺图书馆的管理者一般是由清真寺或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兼职的,没有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机制,随意性很大,相当部分的清真寺图书馆没有足够的开放时间,不便于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在笔者走访的宁夏穆斯林书屋中,藏书量也不少,利用率却极低,甚至锁起门来束之高阁。有的穆斯林书屋几年只有6册图书的外借记录。有些清真寺将穆斯林书屋设在二楼,使较多群众觉得不方便,不愿上楼阅览图书,而且图书室也没有规定开放时间,不能保障天天开门。“文化图书进寺院工程”项目给宁夏贺兰县金贵清真东寺配书近500册,但至今借阅的记录也很少。有些图书没有经过管理员登记就被教民拿回家中,且长期不归还。银川市的南关清真大寺和西环清真寺都建有穆斯林书屋,但没有借书记录。类似事例不在少数。其中足以反映出,没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图书馆(室),即使有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源、性能良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信息资源利用主体

清真寺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回族社区的居民,他们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在回族社区,农村男教民大多坚持长年学习古兰经,农村妇女农闲的时候能学习3个月左右,也是主要学习古兰经。在寒暑假,各清真寺也办有假期班,许多中小学生都在清真寺参加学习,阿訇每周五演讲。按理说,长年住寺的小满拉以及学生,都对各种信息资源有着迫切需求,他们都应该是图书馆信息资源踊跃的利用者,但事实却不尽然。笔者调查中发现,许多清真寺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很低,每月借书量大约为20册,只有一个图书馆的借书量比较大,为宁夏海原南关大寺,借书量50册/月,其余大多数都是10册/月左右,另外一些图书馆的藏书则是在寺内翻阅。据调查,有一多半的社区居民不知道社区图书馆的存在,当他们有信息需求时却不知到何处去寻找。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回族社区居民自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意识还较弱,有待于提高与加强。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失去了信息资源利用主体的支撑,图书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3清真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借力:依托政策推动清真寺图书馆持续发展

在全国范围持续推广和组织实施“知识工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让全社会每个人都能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社会作用。[10]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1]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工程至今已经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十二五”时期,向全民逐步扩大公共图书馆等免费开放范围,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12]图书馆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应该有更多的作为。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惠顾,穆斯林书屋近几年在数量上得到迅速发展。

3.2保障:信息资源建设主体

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信息资源建设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以利于清真寺图书馆长期发展。由于清真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建设主体的规范化要求应有所区别,并尽量使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以政府为主体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其他主体所无法替代的。有了政府的总体部署,就能够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也可以使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经费的来源渠道畅通,并且在数量上有所保证。而国家的政策指向,能够调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使得多种项目工程顺利开展,如宁夏的“文化图书进宗教场所”公益出版项目。因此,国家政策的持续性、政府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所应担负的责任都是清真寺图书馆发展的有力保障。清真寺作为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其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经堂教育而收藏的,仅仅依靠清真寺的这些信息资源则很难满足全面提高教民文化素质需要,并且清真寺用于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难以保证,只有借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参与才能较好地发展。个人作为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其文献资源、资金主要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对于个人创建的图书馆也有人将其称为民办图书馆或草根图书馆,主要是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自于公民社会的自我诉求,而对公共文化资源缺位的一种弥补。[13]既然是一种个人行为,那么在文献资源及经费保障方面就会缺乏约束力,且募捐的渠道有限,势必影响文献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上述三类主体中,政府是清真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导者,国家的相关政策由政府部门制定、组织实施。政府部门对政策的持续性、执行政策的力度、组织实施的规范化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是清真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清真寺对主体起着辅助作用,对具有特色的资源进行辅助性建设,个人创办的图书馆则起着补充作用。因此,在清真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并协调好政府、清真寺、回族社区彼此的关系,共同促进清真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组织: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

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要依靠良好的服务与管理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组织机构,才能保证清真寺图书馆正常运行,才能发挥信息资源应有的作用。清真寺图书馆作为社区图书馆,组织机构虽不必像正规图书馆那样完善,但至少应该由乐于奉献、具有基本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的人员来管理,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都应该按照比较规范的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履行职责。也应该有适合清真寺图书馆持续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人员定期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励其从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热情。市级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回族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提供业务与技术支持,帮助社区图书馆建立比较规范的服务体系,尽量避免发生配书后因无人管理而将书锁在书柜的现象。并且要有能够吸引居民的服务项目与措施,使建成的清真寺图书馆能够真正地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3.4理念:读者主动利用图书馆信息的意识

读者为什么去图书馆?图书馆能为读者做什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部分问题。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需要考虑如何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以满足读者需求,如何利用服务体系吸引读者,如何通过宣传推广发展读者。而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遇到问题到图书馆就能得到解决。读者要意识到在图书馆可以接受教育,可以获得知识与信息,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观念的树立,一方面需要读者依靠自身内在的能动性,有学习知识的需求、有获取信息的愿望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图书馆工作者对读者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引导读者更多地去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全民教育、全民学习体系中。目前,相当部分村镇图书馆与农家大院合为一处,周围居民在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也提高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以“农家书屋”为平台,设立了“法律图书角”,开辟了法制书画创作展览区,组织群众积极投身书画、剪纸、刺绣作品创作;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廖桥村杜海家的文化大院等,将群众活动与图书馆融为一体,使群众在参与各种活动的同时也方便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吴忠市是回族聚居区,现有文化大院300多个,这些文化大院给当地农村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群众开始喜欢读书、看报、学习科技、参与各种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不再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将、倒事非了。可见,观念决定着居民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5共享:回族社区图书馆联盟

目前,全国的清真寺大约3.5万座,宁夏也有6000多座,仅宁夏于2010年启动的“文化图书进宗教场所”公益出版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在宁夏境内对具有一定规模并有专人管理的2000座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图书室,加之各种文化大院,可以看出,回族社区图书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果将回族社区图书馆按一定形式组成联盟,将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良好条件。宁夏图书馆提出的“(宁夏)社区图书馆(室)联盟实施方案”可谓一个具有特色的模式,联盟方案与“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三大惠民数字文化工程紧密结合,以服务和方便基层群众为宗旨,在管理体制、建设标准、功能及运行、资金保障及管理、产权界定、监督与考核等方面都制定了实施细则。[14]有这样的联盟体系,清真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也就更加有保障,信息资源的效用也将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4结语

在清真寺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要依托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指导,明确清真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主体,确保信息资源建设制度的持续性,建立清真寺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的组织机构,完善服务体系,以灵活、多样、方便的方式吸引回族社区居民到图书馆来,充分调动居民利用信息资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居民开展教育、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清真寺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的社会作用。借鉴“文化图书进宗教场所”公益出版项目的思路,在清真寺图书馆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捐助、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

作者:张新月 单位:宁夏大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91847.html

    相关专题: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上一篇:中职学生教学英语教学论文
    下一篇:输变电工程通信技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