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培养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学生心理疾病、矫正不良心理及行为偏差等方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模式
1传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传统教学方式信息量较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计20课时,设置8个专题,每个教学班级学生数40人至80人(以专业开班上课)不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保证学生掌握多个知识点、实行学生互动、完成学生考核等难以实现。(2)学生携带智能手机,无法专注教师的口讲笔授,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当前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发消息、看新闻,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离不开的“朋友”。学校虽然在教室的讲台上钉上几十个手机袋提醒学生课堂上交手机,但是依然有学生无法自控。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和互动方式,播放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案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课堂参与性教学互动时间空间有限,难以实现有效沟通。参与式教学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角色设计和游戏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成长经验的分享,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上很难进入真实的情景角色之中,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2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关要求
(1)加强资源库和网站建设。建设质量高、信息量大的心理健康课程网站,栏目丰富、针对性强、信息量多、适合学生兴趣特点,网站要不定期进行内容更新完善,吸引学生点击浏览学习知识。(2)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投入经费建设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加强配套硬件的建设,实现校园免费网络全覆盖。建设功能性教室、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手机APP,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和考核。(3)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对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和运用,每年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学习新知识,全面提高信息化能力。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视频的下载转换和微课制作运用等方面走在其他教职工的前面。(4)引导学生对资源的学习与运用。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中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微信、腾讯QQ和邮箱等实现互动反馈,如翻转课堂任务的发布、网络咨询的预约和接待、视频书籍的推荐、引导学生观看课程网站上的视频、微课和心理电影,网上的作业发布和批改,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活动,针对性开展教学与咨询。
3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
(1)先进教学设备和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利用多功能教室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掌握心理知识和技能。如,在第一堂课《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中,我们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剪切了两部分的央视新闻视频,一个是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的部新闻报道,一个是尼克•胡哲的励志宣传片,直观性的视频冲击力和震撼力较大,学生观看两段视频后陷入深深思考,“身体残疾和心理问题,哪一个危害更大”。信息手段的引入更高效、更切合实际、更简洁地让学生内化知识和能力,自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们在每一章节都引用生动适合的视频、图片、音频等信息化手段,增强教育的有效性。(2)网络覆盖后的课堂学习与心理测试更加便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会通过一些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如气质类型测试、焦虑自评测试、情商测试等。传统的心理测试采取的笔纸测试,复杂且费时,消磨学生的耐性,导致学生半途而废。网络覆盖后通过进入信息化学习中心上的“心理健康网络课程”的“在线心理测试”,学生只要回答完测试问题并提交答案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测试结果,快捷方便[1]。(3)制作微课和拍摄视频补充课堂教学。对于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或者需要拓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中现有的微课或者自己制作的微课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或者补充教学。心理健康教师每人都善于制作微课,不同的知识点就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阅读文字、欣赏画面、思考问题,触发心灵的律动。(4)聊天软件和电子邮件辅助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少数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或者遇到隐私问题(性心理障碍、家庭父母婚外情、性侵等),不愿对心理辅导老师袒露心声,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如聊天工具,微信、QQ等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且隐秘性强,避免了尴尬,操作方便、简洁,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学生培训、交流和学习,目前每年有超过200以上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证并顺利通过,学生在聊天群里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心理素质,拓展学习范围。(5)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课程资源库。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通过制作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网站,让学生在这个“心灵之家”找到心理知识的食粮、倾诉心声的朋友、安全温馨的环境。在2014-2016年期间还建设了集趣味性、互动性、自主性、发展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栏目设计包括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心理知识、心理论坛、学生表演的心理情景剧、著名的心理电影、艾滋病预防的动画动漫和心理新闻等板块,鼓励学生根据需要,上网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或讨论,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水平和能力[2]。(6)微信微博发挥隐性课堂功能。微信、微博是学生晒心情、发牢骚、发感慨的场所,是学生的心理晴雨表。心理老师在课堂之余发挥隐性课堂效能,借助平台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互动。师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文章、视频或者说说,植入正面、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闻和榜样,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智睿智处世哲学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学生可针对这些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分享自己的经历等。这种教育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充满趣味性。(7)APP客户端安装使用促进师生沟通。安装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APP,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逐渐受到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例如,心理FM是目前受众面比较广,专业性较强的一款APP,以音频材料为主,涉及内容广泛,受到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的青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自己的APP平台“心兜兜”,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网络心理咨询的功能,励志故事、心理学相关的优美散文、心理学专业知识介绍,还有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帮助入眠的轻音乐或优美诗歌,可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丁香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
[2]尹文芬等.参与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王莹华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