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传发动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我们首先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使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有机化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分层原则、各层的准入标准以及《有机化学》分层教学的大致安排,号召学生进入适当的层次学习。我们还针对学生的疑虑做相应的工作,消除他们的担心。我们同时也在教师中进行了宣传发动工作,统一全系教师的思想认识,鼓励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有机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2.1分层建班
我们将既定的分层标准下发到2012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6个行政班级,让学生填报分层志愿。另外组织相关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测评,预测每一个学生可以进入的层次。结果发现,学生自己的志愿与综合测评的结果比较接近,只有少数不一致,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进行了必要的交流沟通。最终我们将2012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分成A(最高层次)、B(一般层次)、C(最低层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同,各为80人左右。分层名单于第一学期结束后马上在我系网页上公布,给学生4周时间进行确认,在2013年上学期开学之初进行了最终的确定。
2.2教学实施
我们将每个层次组成一个教学班进行教学,采取分层负责制,1名教师为主承担某层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另外配备若干名教师协助进行该层次的辅助性教学。不同层次的有机化学教学在同一时间进行。学生原则上在所属层次学习,允许少数学生在事先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后体验不同层次的教学。在完成分层后,化学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讨论,为每一个层次分别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并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系部要求化学教研室的教师按照分层教学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丰富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资源,特别要求每一层都自编校本教材、学习指导书、题库并将它们预先发布到职教新干线空间,供学生预览学习。教学任务完成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课程考核方案,用同一个标准对全部学生进行考核,给出每一个学生《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成绩。
2.3分析整改
分层教学开始后,我们十分关注教学的实施情况,除了进行期初、期中常规性的教学检查以外,系部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召开了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共同参加的分层教学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搜集到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梳理分析,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必要的整改。整改主要包括让课程标准与学生见面、任课教师加强所负责层次的教学方法研究、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进行辅助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有机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以及召开不同层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有机化学》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改善了教学效果。
2.4总结经验
目前,我系第一轮《有机化学》分层教学已经结束,对教学经验和教训正在进行系统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有在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大规模开展专业课分层教学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与专业课分层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优化、分层教学的考核工作、在分层教学中如何贯彻教育公平化等。这些总结将陆续以论文、专题报告等形式发表。
3分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经验、观点、结论等不断被提出。为了让分层教学取得实效,有必要对分层教学中的一些看似简单、已经有了定论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1充分认识分层教学不同模式的特点
目前已经尝试过的分层教学模式有多种,每一种模式在特定的情况下都可以发挥其作用,所以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应考虑该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的人数、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规模、学院可用于教学的网络设施条件与教育信息化程度、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掌控性。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在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分流培养模式或分层建班模式进行分层教学,不但教学的计划、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的管理难度不高,教学目标易于实现,而且教师的隐性负荷不重,教学效果和效能容易得到保障。如果采用分群走班、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隐性分层,虽然它们也各有一些优点,但共同的致命缺点是教学组织与管理的难度大、教学目标不易于实现、教学效果和效能难以保障,所以它们可以在某一堂课或某几堂课采用,但不适宜于作为某一门课程固定的教学模式。
3.2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许多实施分层教学的学校依据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即对新生进行分层时以高考成绩或入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在第二学期或更后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以学生前一个学期的平均成绩或某一单科考试成绩作为为标准,这样的分层操作简单易行但是缺乏科学合理性,因为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模式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已经学习过的课程与后续课程不一定有很高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依据以往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分层只参考了学生的过去而没有参考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有研究表明[10-11]学生的学习方法、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态度)、现阶段的智力水平与技能水平以及潜在能力(最近可以被激发出来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果给出一个数学表达式:学生综合测评分=现有水平分值+潜在能力分值+主观因素分值,或S=W1X+W2Y+W3Z,其中X、Y、Z分别代表现有水平分、潜在能力分和主观因素分,W1、W2、W3分别代表现有水平分、潜在能力分和主观因素分在综合测评分中所占权重,则以综合测评分(S值)作为分层依据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3.3正确对待分层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不少教育工作者指出采用分层教学尤其是显性分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有研究声称[12-13]处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归属感得不到满足、由于同一层次内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心理焦虑、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自我能力感低因而容易自卑等等,一些学校和个人也因为担忧上述问题而不愿意实施分层教学。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观点:第一,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都不可能不存在心理问题,因此没有必要格外担心分层教学引起的各种负面心理影响。第二,分层教学在给学生带来负面心理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正面的心理影响,例如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减小、学习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等等。第三,负面心理影响不但在学生阶段存在,在以后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学生必须学会正确面对。所以,我们既要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层教学可能引起哪些心理问题、带来哪些影响后果、如何解决负面心理影响,也要研究通过什么措施和手段增强正面心理影响,还要在学生中积极进行宣传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服务。还有一个问题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从事分层教学的教师是不是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心理问题?它们对分层教学的实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人进行过,应该成为分层教学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3.4加强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人才培养目标相同下的分层教学,不同层次之间教学是有差别的。差别体现在哪里?不是简单体现在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不同上,即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共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针对性全方位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甚至还要体现在与分层教学相关联的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上。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第一课堂学习内容可以分成认知类、动作技能类和态度类三大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同一类学习内容时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在学生被分成A、B、C三个层次的情况下,对于认知类学习内容,如果A层学生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取得了某种教学效果与效能,那么B、C层次的学生要取得同样的效果就应该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且要比A层学生用更多的课时。所以在分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开展更加普遍、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与实践。
3.5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考核评价
如果采用的是分流培养模式,每一个层次已经变成了一个培养目标或培养方向,那么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价显然是科学合理的。目前国内谈论更多的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相同前提下的分层教学,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学生考核评价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不同的标准考核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种认为应该按照相同的标准考核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哪一种意见正确?关键在于我们对实行分层教学的目的和进行考核评价的出发点有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教学目的而言,不管是采用传统教学还是采用分层教学,都是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所以必须用同样的标准去考核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考核评价的出发点可以有不同,如果出发点是为了检验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取得的进步,那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是科学合理的,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层次的学生经过分层教学后取得的进步,发现分层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指导后续的分层教学;如果出发点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那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必须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价。
作者:陈杰山 胡彩玲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