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2)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直到抗日战争前党员数量仍不足十万,即使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也只有不到五百万党员,占中国总人口不到1%,而且绝大多数党员是文盲和半文盲,这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争环境是相一致的。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占中国人口比例已经超过5%。同时,这些八千多万党员的整体素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文化程度由执政前的文盲半文盲提高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7.1%,党员文化素质的提高表明党员民主素质的增强,同时,也反映人民群众的素质也具有很大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民主素质增强,对于党有效的开展政治协商,建立利益博弈的制度框架非常有利。党的群众工作因为党员数量的庞大和党员素质的提高使得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做出相应地转变。党已经从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提升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先锋队,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不能局限于革命时期的阶级属性,必须涵盖绝大多数中国人。革命时期,我们需要团结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要反对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而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所要执政的是全国所有的各个阶层的人,既有过去支持过共产党的阶级阶层,也有曾经是党的对立面的敌人,所有的人都是执政的对象,我们既要有做好过去的“朋友”的工作的本领,也要有做好过去的“敌人”的工作的本领。既要有革命时期发动群众进行阶级斗争的本领,也要有和平时期带领群众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本领。不同时期,要面对不同的群众构成,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要有不同群众工作的方法。 
  二、群众自身的变化 
  1.群众自身阶层的变化 
  革命时期党依靠的中心力量是农民和工人,特别是贫下中农、雇农。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群众的革命性最强,也因为他们的人数最多,社会上其他群体所占比例甚少。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再有地域的局限,纷纷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来推动城市的建设。随着教育、科技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长,社会也出现了各种新兴行业和产业,随之出现了有不同利益诉求的新兴阶层。虽然农民在中国仍然占人口最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以及农民的后代不断进入城市,成为新的城市人,党应当把这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纳入到党的群众工作的政策中去,把进入城市的农民和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作为党的群众工作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农民工众多的城市中,党如何做好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农民工的群众工作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党还要兼顾城市中各个不同基层、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满足他们的各种诉求,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2.意识形态包容性变化 
  革命时期党为了保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必须严格控制党员意识形态,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党的群众工作也随之有着很强的意识形态区分,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后党基本上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党的群众工作通过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逐步实现了阶级斗争的目的,群众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为夺取国家政权服务。 
  在党成为执政党后,不再局限于代表一个阶级的利益,也可以说党执政后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党所代表的群众范围已经扩大,党的群众工作也不再局限某一部分群体,党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时,党的意识形态应该适用新的形势,必须使意识形态能包容各种人群的利益。王长江在考察现代执政党执政方式后得出一个结论,“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对执政党有利。但在扩大包容性为政党获得广泛民众支持的同时,意识形态的内容也会因过于庞杂而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越大,对民众吸引力下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每一个执政党都不得不面临如此的困境,这样就必须在意识形态的张力范围内保证党员必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能使党能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但也要警惕意识形态的过度泛化,如果没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党与其他团体的差别便难以区分,党的群众工作的力度也无法体现。 
  3.民主法治观念的程度不同 
  在革命时期,生存危机是人民群众面临的首要问题,党的群众工作首先满足了广大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使得大批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党的群众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新的形势下,生存危机的消失,人民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水平,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生理的满足,人们的民主法治的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党的群众工作不能像革命时期那样只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党还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亨廷顿在《第三次浪潮》中描述了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民主化已经是不可抵挡的一股潮流,民主是各个国家都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人民群众要求更高层次的民主和法治。党的群众工作必须依照民主法治的要求来开展,党必须提高自身的民主法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要求。 
  在革命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革命任务繁重、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共产党难以有效的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经过建国六十多年来的民主建设,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民主法治观念也大幅增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谐社会”理念,党希望通过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通过民主法治观念的广泛传播,来建立合理有序、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党的群众工作应以民主法治观念为指导,来及时处理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党执政的有效性,让群众对党的执政地位认同,对党的执政满意。 
  三、社会环境的变化 
  1.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 
  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和巩固国家政权后,效仿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政治上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的群众工作必然受到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党在群众工作中通过各种经济上、政治上的手段来约束党的群众工作,如公分、生活必需品的限制供应、阶级出身等区分人民群众。党凭借着政治经济上的权威和国家政权的影响,保证党的群众工作开展顺利,但也使得人民群众许多的需求无法满足,虽然许多矛盾一时掩盖了起来,但是给日后党的群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留下了隐患。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4764.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管理师 金属功能材料投稿


上一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浙江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