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伦理视域下破除人体器官捐献“坚冰”的新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民众自愿遗体器官捐献的比率极低,民众对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意识茫然,相关伦理制度及体制不健全。规范体系缺失、传统“孝”观念的影响、生命形式的单一化认知、公共意识缺乏,是影响我国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伦理因素。破除遗体器官捐献的“坚冰”,应建立科学、透明的器官捐献保障机制,充分挖掘传统“孝”观念中的“延续性”意蕴,认识“关系生命体”的生命存在新形式,通过宣传提升人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德精神。 
  关键词:器官捐献;孝;公共意识;延续性;关系生命体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2-0001-04 
  New Strategies of Breaking “the Ice” of Human Body Organ Do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YOU Wu-b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 Anhui,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ate of voluntary body organ donation remains very low in China, and the public is “perplexed” about organ donation after death. The system of ethics relevant has yet been perfect. The lack of standard system,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ideas of “filial piety,” a single cognition about the life forms, and the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 all these contribute to the major ethical problem in human body organ donation issue in China. In order to break the “ice” of body organ donation, we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transparent safeguarding mechanism on organ donation, fully tap the continu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w life form of “organisms correlated,” and promote people’s public consciousness and ethics through public advocating. 
  Keywords:organ donation; “filial piety”; public awareness; continuity; correlated organisms 
  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为成千上万的患者重获新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器官移植被称为目前医学技术发展的“新巅峰”。但器官移植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始终面临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即供体器官的缺少严重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一、我国遗体器官捐献的基本现状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紧随世界发展潮流,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取得了较大成就。2007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但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在发展中也遭遇到其他国家同样的问题——供体器官严重缺少。 
  (一)民众器官捐献比率极低 
  器官移植中所需器官来源一般应是民众自愿捐献(即死后自愿捐献)出来的,这在伦理审视中是合乎道德的一种获取方式。民众死后自愿捐献器官的比率越高,越能满足器官移植的需求——这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水平,民众器官捐献比率是衡量器官移植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仅有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还不到需求总数的1%[1]。原因很明显,不是我们的医学技术没有能力完成移植手术,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捐献器官来满足移植的需要。卫生部公布数据还显示,2003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数字为零;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每百万人仅有003人去世后捐献器官,与全球器官捐献率最高的西班牙相差逾1000倍[2]。公民去世后捐献器官比率极其低下是我国器官捐献的显性特征。 
  (二)民众对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意识茫然 
  在我们国家,器官捐献状况不理想很大程度上与民众对去世后器官捐献的意识茫然有关系。这种茫然就是对器官移植常识不知晓,对器官捐献活动不参与、不发言,甚至从意识深处抵制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器官稀少致使很多需要移植器官来挽救生命的患者无法达成求生的愿望。民众对遗体器官捐献茫然的原因是多样的,其所固守的传统伦理观念是重要方面。 
  此外,与遗体器官捐献相关的伦理制度(如配套性的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及体制不健全,也是目前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基本现状之一。 
  二、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 
  在我国这样深受伦理文化浸润的社会,社会行为的存续和提倡,应把伦理制度和伦理文化的影响作为重点来考察。 
  (一)器官捐献的规范体系缺失 
  很多国家对遗体器官捐献过程中的捐出、接收、分配、应用等众多环节建立了分类指导体系,并且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实施,使器官捐献能顺利进行。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较快,但在制定与遗体器官捐献相关的规范体系及法律法规方面落后于国际社会,2007年5月才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裹足不前的局面。如在器官捐出问题上,很多民众由于不知道捐献程序或因捐献程序繁琐而放弃捐献。在接收问题上也是如此,目前我们国家规定一般是由卫生部门委托各地红十字会来接收遗体器官捐献,而很多医院或医疗机构由于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而不能、不敢或无法接收遗体器官捐献,这就使器官接收的渠道变得非常狭窄。此外,在捐献器官的分配问题上,很多民众对没有建立透明、公开的器官分配机制表示担忧,怀疑捐献的器官被当做商品来进行交易或者不能够真正用于急需救助的患者身上。器官捐献是涉及社会诸多层面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切实指导这项工作的规范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推动这一工作顺利开展。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伦理视域下破除人体器官捐献“坚冰”的新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4391.html

相关专题: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大学生论文格式


上一篇:“两高”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文本分析及改进
下一篇:《管子》的工程伦理思想述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