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

摘要:以开放与发展的视角,分析当代展示设计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历史必然,并由此提出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原则与途径,以期为当代展示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及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展示设计;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再一次为当代展示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样,也提出了更多的设计需求,而各种设计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当代展示设计在空间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不断拓宽和更新,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其早期边缘专业的定位,不断朝着综合性、开放性的设计学科方向迈进。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其发展的现状,本文尝试着跳出过去在单一专业、学科领域内展开研究的局限,以交叉与融合的开放视野进行理解,从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发展的新特征入手,分析其跨学科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其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原则和途径。

一、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新特征

从一般性理解,展示设计均是依照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对展品进行陈列、展示,大到各种博览会、博物馆、展销会、科技场馆,小至展示橱窗、展台陈设、商品展示,都没有脱离其“陈列、展示”的一般特征,这些一般性特征,在很多教科书中多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立足于时代背景下,探析展示设计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征:

(一)传播与展示并重

传播与展示并重,是当代展示设计的空间功能呈现出的新特征。伴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量新的媒介设备和新的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从层出不穷的投影设备到种类繁多的交互屏幕,再到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等,都被设计师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也使展示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媒介与传播特征,并引发了关于当代展示设计本质的讨论。而对于当代展示设计的本质,近年来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一种界说是“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其理由在于,当代展示设计类型和主题的多元化,是展示目的和需求多样化的外在表象,商业类、科技类、文化类展示类型之间的区别,只代表展示内容和展示主题的指向性差异而已,它们或以销售产品为目的、或以传播知识为目的、或以宣传文化为目的。展示类型和主题的多元化需求,虽然决定了展示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展示环境中的实物、图像、视听设备,甚至空间环境,实质上都担当着信息的载体功能,而这些载体的选择、设计与组合,仍需围绕“最大限度传递信息”的展示设计目的。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其传递信息的本质定义也显得尤为贴切,因为当代的展示空间、展品、展示设备,由于各类新型媒介技术的介入,使其在功能上已成为各种展示信息的载体,呈现出明显的载体和媒介特性,而每一个展示馆、场、会、所,更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进行对话与交流的集中信息场。当然,上述特征,并不是对传统展示设计的展示特性的否定,只是与传统的展示设计相比较而言,借助当代新型媒介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传播学知识的融合,其媒介与传播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因此,信息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的支撑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入,共同促成了当代展示设计传播与展示并重的新特征。

(二)技术与艺术并重

技术与艺术并重,是当代展示设计的形式语言呈现出的新特征。技术与艺术要素,是伴随整个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样,当代展示设计也无法回避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展示技术的进步会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更多创意可能,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展示艺术语言和信息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展示艺术的发展也会对展示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展示技术不断进步与革新。当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都在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当代展示设计同样无法回避这些技术对其设计及应用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大量的数码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程序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被融入到设计实践中,也再次为当代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其开辟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新阶段。当然,这些新知识的融入和应用,也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新的展示艺术形式,如宝马博物馆中,ART+COM机构设计的“动力学雕塑”,就是通过数字化程控技术应用,实现对714个金属球体组成的球面状矩阵的精准控制,通过每个球体有序的升降变化,创造一种全新的“实体动画”展示形式,动态呈现宝马汽车公司五款经典车型的标志性轮廓(图1)。再如,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韩国馆中,机械装置所表演的“BALANCE-SymphonyofFood(平衡———食物交响曲)等。这些基于技术革新而产生的全新的形式语言,无不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记忆,也是对传统静态形式语言的重大突破,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因此,技术与艺术并重,是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另外一个新特征。

(三)体验与观赏并重

体验与参与并重,是当代展示设计的参观行为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展示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借助展品以及各种展示载体向人们传递信息并影响其生活的设计。”①无论何种类型的展示设计,其展示的对象均直接指向参观者,必须关注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行为关系和特点,才有利于实现双方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而在传统的展示设计中,由于展品和展示环境多为静态呈现方式,始终与参观者保持一定的疏离关系,在信息的传递和吸引力方面,都有不容回避的局限性。而当代展示设计,一方面受体验经济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各类交互技术、交互观念和交互理论的涌现,它们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为体验类型的展示的出现做好了准备,使大量体验类型展示的实现成为可能。体验类型展示的主要特征是参观者行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参观者通过个人的肢体、情绪和心理上的直接感受获取信息,这种感受是内在而深刻的。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当参观者的情绪、体力、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会在其内心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共鸣,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另外,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其获取信息的通道也涉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通道,获取的信息量远远大于静态展示的单一视觉通道,这些都是传统的静态展示所无法比拟的。当然,体验类型展示的出现,也不是对传统静态展示中参观行为的否定,是对传统展示的补充和升级,两种行为是同时并存的,它是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新特征。

二、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实质和历史必然

通过对当代展示设计三个新特征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展示的基本构成要素方面,其与传统展示设计并无区别,其设计要素同样由展示环境、空间、展品和参观者等构成;而在展示特征方面也保留着传统展示的“展示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基本特征。那么,三个新特征的实质是什么?抛开其表象,在实质上,它们都是对展示设计本质进一步强化的外在表象,即:强化传递信息的本质的外在表象。其中传播与展示并重,更明确了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传递各类信息;技术与艺术并重,强调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创造更多的信息传播载体,有效摆脱传统展示设计中静态、固定、单调的载体形式;而体验与观赏并重,则是从参观者获取信息的角度,丰富了参观者接受信息的通道,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通道并用,并通过各类互动形式,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有效提高展示信息接受的质与量,这是传统展示设计所主要依靠视觉通道及单向信息传递方式所无法实现的。传播与展示、技术与艺术,体验与观赏并重的当代展示设计新特征的实现,是传统展示设计学科领域内知识所无法驾驭的,其中的“传播、技术、体验”等特征,需要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材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等大量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概括说,就是需要新观念、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的多维度的跨学科融合运用。因此,当代展示设计在事实上已经自觉形成了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局面,也诞生了众多经典的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设计案例。从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德国馆中“种子板”的应用(图2),到博洛尼亚历史博物馆中全系投影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及3DProjectionMapping技术融合应用的“虚拟剧院”,再到慕尼黑宝马体验中心中通过机电一体化交互展示来呈现潜藏于发动机内部的双涡轮增压技术,都是在多学科融合的代表作品。因此,当代展示设计,在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跨学科发展的现状。那么,为什么称这种跨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为历史必然?这主要取决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时代需求,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已经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展示设计对其传递信息的本质的强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具备实现的条件,当代计算机科学、材料学、传播学、交互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展示设计师的种种创意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时代和条件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历史必然。

三、当代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原则与途径

当代展示设计在跨学科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其表现出的三个新的特征,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类经典案例都是就最好的例证,其明显的优势也得到学者和设计师们的广泛认可。但是,交叉与融合的过程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在展示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依然存在种种困惑。基于此,针对当代展示设计的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仅仅围绕展示设计的本质“信息传递”,在此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原则与途径,以供借鉴:

(一)营造有效的信息环境

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②而这种“人为环境”的营造,设计师必须围绕其“传递信息”的本质,依据不同信息自身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物化,使展示信息的内容与形式(展示环境)之间构成合理的映射关系,营造一个有效的信息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参观者正确地解读信息,以实现展示信息的有效传递。如,同样是主题性历史博物馆,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所要传达的“信息”是“大屠杀反思”,因而整个展示空间大量运用非常规折面的“虚空”狭长空间,以及不确定性的参观动线和非常规的空间序列组合,营造出了动荡不安的氛围,给参观者感官、心理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图3);而都灵国家电影博物馆则紧扣“电影发展史”这一核心“信息”,采用纵向式的整体空间设计、长胶卷式的螺旋参观动线和趣味性的共享空间营造,让参观者走进都灵国家电影博物馆犹如游览世界电影的历史,在众多实体场景、影音效果的烘托之下,仿佛穿梭于时光隧道,尽享电影带来的独特魅力(图4)。同一类型的两个博物馆,依据不同的主导信息,营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信息环境。

(二)树立“集约化”的设计意识

“集约”指“高度集中或加强”,为经济学的术语,其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效应,提高效益和效率的一个概念。在当代展示设计中加以借鉴,其意义在于:依据展示信息的需求,将建筑技术、结构技术、照明技术、交互技术、媒体技术等进行优化组合。“集约化”理念的提出,是针对当下一些设计师盲目强调新技术、新材料、新知识的融合应用,忽视展示设计的本质“传递信息”的错误倾向。提出树立正确的设计意识,反对片面、盲目地对新技术、新材料简单、直接地融合应用,而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使新技术、新材料之间形成有效的组合,实现有效传递信息的设计目的。如:在博洛尼亚历史博物馆的“虚拟剧院”中,就是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和3DProjectionMapping技术等多种新技术的集约化运用,巧妙再现了伊特鲁里亚艺术的辉煌过去,从而带给参观者完美的视觉盛宴。

(三)关注参观者的情感体验

传统展示设计中形式语言单一、功能固定,致使其信息传递方式的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参观者接受信息的兴趣,更谈不上信息的有效传递。当代展示设计在其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信息接收者”的心理、情感体验,借助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思维,有效调动参观者的热情,使参观者和展品或装置之间发生一定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其肢体、行为、情感的直接感受所留下的深刻记忆,实现展示信息有效传递的目的。如:在米兰世博会中,巴西馆的设计紧扣“注重体验、激发乐趣、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借助轻盈、柔软、悬空的“非建筑”体验式展馆———“巨型绳网”空间,既完成了从室内到室外空间的自然过渡,也实现了对几个功能展区的巧妙串联,为参观者提供了区别于常规的俯视视角,大大增加了参观者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同时也巧妙地传递了设计理念。

四、结语

当代展示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三个新特征,只是其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外在表象,其实质是对展示设计本质(信息传递)的强化,而时代的需求和完备的发展条件才是促成其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因,这也是展示设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另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其发展初期,与相关学科及研究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也是符合学科发展一般规律的。本文仅从开放的视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会在展示设计实践中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董治,年严康.现代展示经济类核心期刊目录空间设计[M]统计经济论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刘军,杨翼等.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李伟 张博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展示设计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218098.html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网址 四百大妈


    上一篇:园林景观与人工喷泉安装技术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