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实现知识传授的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学生传递系统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2]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3G通信技术”课程为背景在课堂上引进研究性教学策略。

1.整合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原理复杂且实践性强,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为了能够合理地整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授课之前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掌握课程的系统体系、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教材选择上,要参考多本相关技术教材,结合本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技能的要求情况,遵循“宽基础、浅理论、重应用、和需求”的原则进行教材的选取。[3]在基础知识上,以可理解为度,选择能覆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在理论知识上,不苛求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证明,注重关键技术,删除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在技术需求上,以实际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从基础教学、应用技术、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去除陈旧的内容,添加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简化并精讲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应用性和体验性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性、系统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技术的体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视频、音效、动画、PPT等方式直观展现相关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还可以展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软件、硬件实物等辅助工具和设备演示系统工作流程、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分析系统仿真结果等,使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或硬件等辅助设备体验设计过程,在学生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软硬件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的融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讲解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技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种以上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视频播放、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等。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各种教学手段占用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演示与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黑板板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重视和把握;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与实现,加深学生对于系统设计的直观认识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融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由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来。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讲课形式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与把握。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讨论发、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针对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过程中巩固、发现和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通过演示法,以实物、软件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发展、原理、设计实现等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通过练习法,加强、巩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设置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收集、知识体系的整理、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现、项目设计的描述与总结等,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将会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会有新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通过预留思考题等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相互探讨、论坛访问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测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有效判断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教学效果的时测性检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调节课堂节奏。为了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人从头讲到尾的“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保障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开始上课的前5~10分钟内可以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对讲授的新内容、新知识点、新难点等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不懂与模糊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下课前5~10分钟内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知识要点,有侧重地加强不理解内容的总结和简要说明,并针对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出现的不理解、不确定等模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穿插软件或硬件演示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师生活动、学生操作等过程,查看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讲解和解决不懂的难点问题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应用和相关软硬件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高效传输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1.转变了教学思想,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缺少互动;教材内容单一,照本宣讲,内容枯燥乏味;互动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节奏掌握不均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所有的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备受关注的主体,一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运行都遵循“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设计经验,纠正错误认识,提升认知高度,拓展知识体系。

2.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所有行为的设计和实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因此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人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心随身动,神随心动,愿意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流失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转变了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以及项目驱动法的引入,转变了学生长期以来的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单一的个人独自学习与思考,而且能和团队里的其他同学共同协作,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互相探索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度,加深了学生知识的探究深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

4.加强了课堂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授课前通过策划制订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直击疑难问题,并进行精讲和点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本着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态度,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知识讲到又使学生掌握,从而加强了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总结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多种教学思想和手段相融合。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了解学生对于讲授内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以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为度,通过有效地调整课堂内容和频率,有针对性地分析疑点问题,精讲技术难点,点拨疑难问题,解决技术疑问。通过互问互答,共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质,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沟通及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学行为艺术论文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等能力,有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保障。

作者:马鸣霄 王昊 汝洪芳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91994.html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原创版2015 许昌学院学报版面费


    上一篇:建筑经济审计失真
    下一篇:“四开一理”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