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化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方式为主,据2007年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62%,其中50.6%为填埋、9.4%为焚烧、1.6%为堆肥[4]。三种垃圾处理方法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比较如表1,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三种技术的资源化利用效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1填埋。填埋目前是我国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并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卫生填埋是在传统的堆放、填埋的基础上,采用底层防渗,垃圾分层填埋、压实,顶层覆盖土层等技术,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6]。以鞍山市卫生填埋场运行实际效果来看,垃圾通过填埋,场地占用面积大,渗滤液处理费用大,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后的废水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产生的沼气被利用,但经济效益较低,资源化效果不明显。
2焚烧。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焚烧技术在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焚烧处理可以使垃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而且其资源化效果明显。联邦德国全年能源供给量的4%-5%来源于垃圾焚烧,可节约该国2.5%的石油和煤,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垃圾焚烧发电为该市用电的6%。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发展目标。因此,垃圾焚烧对于资源节约、缓解能源紧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堆肥。堆肥方法是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最早使用的方式。但由于混合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复杂、不易降解的物质含量多,造成堆肥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严重污染土地、危害健康,堆肥产品面临尴尬的局面,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由于垃圾堆肥法处理量小,适用性较低,垃圾资源化程度低等局限性也成为影响其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堆肥作为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以每亩土地施加堆肥肥料5吨改良土壤计算,改良前后的农作物经济收入平均每亩年净增280元[8]。小范围局部地区采用堆肥处理,仍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资源化处理存在的问题
1资源化观念弱。我国由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弃的发展模式的影响,政府及公众对垃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垃圾资源化的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仅局限于对产生的垃圾进行末端处理,尚未将垃圾视为资源,未形成自下而上、全民性、联动的垃圾资源化氛围。
2资源化难度大。城市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定点收集,收集后运至中转站,再转运至处理场。在垃圾收集处理过程中,未对垃圾实施有效的分类,只有少数居民和拾荒者在垃圾产生源头,会对部分有价值的垃圾进行筛选,形成了以个人利益驱动的畸形回收链条,其余垃圾都以混合收集、混合收运、混合处理方式处理,大部分有价值的“资源”没有被合理再利用。模糊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现状,增大了资源化难度。
3资源化水平低。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主要方式。由于各种方式都有其适应条件和局限性,严重的影响了垃圾资源化水平。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缺位,资金缺乏等原因,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缓慢,技术发展遭遇瓶颈,技术上的局限,降低了垃圾资源化水平,其处理效果也不理想,甚至妨碍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树立垃圾是资源的观念。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将垃圾资源化放在垃圾处理工作的重点,引导和推进垃圾资源化发展,加快垃圾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应树立垃圾是资源的观念,积极参与垃圾资源化进程之中,让“变废为宝”成为公众的自觉意识。只有全民的认可和参与,才能推动垃圾的资源化,从而提高垃圾的可再生利用率,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
2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经,也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必要前提,每项垃圾处理技术只有在垃圾分类的前提下,才会实现资源化最大效果。实施有效的垃圾分类,构筑高效实用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具体举措,是城市化发展噬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的关键。
3发展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在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技术的同时,应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适度规模、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填埋、堆肥、焚烧、分选回收等两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从而避免和降低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生活垃圾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政府及公众的环境意识较差,整体的垃圾资源化水平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城市化发展制约因素。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转变传统思维,树立环保观念,建立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实施有效的综合垃圾资源化技术。从根本上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作者:马春鑫 王选文 黄冠宇 张本越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民众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马路天使 辛夷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