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市场的均衡状态
碳交易市场存在两种均衡状态:在配额交易市场上存在着一般性均衡状态,符合普通商品的运行规律,在项目减排量交易市场上则存在着供给无弹性的均衡状态。当这两个均衡同时存在时,整个碳交易市场达到最优均衡状态,价格机制发挥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
(一)一般性均衡
在市场有效运行的情况下,配额市场的供求关系符合一般商品的规律。即当对配额的需求下降时,需求曲线从D1移到D2的位置,同时供给曲线也发生调整,从S1移到S2的位置,市场均衡点从E1变为E2,均衡价格从P1变成P2。此时,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将外部性完全转化为内部成本,实现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二)供给无弹性的均衡
项目减排量市场价格取决于配额交易市场的实际需求。一般而言,配额交易市场允许使用少量的项目减排量抵作配额,使得企业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减排义务,同时项目减排量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配额市场出现的价格波动。但由于项目减排量的产生一般是由独立的环境管理机构审批,减排量进入市场的速度取决于项目开发速度,以及第三方机构核查核证的速度,是一条没有弹性的供给曲线,如图2所示。供给曲线无弹性是项目减排量市场的重要特征,其根本原因是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同的市场制度框架之内。供给曲线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一般只会向右推移,这是由于一旦项目通过管理机构核准,在计入期内每年都会产生相应的签发量,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总供给也快速增加。在图2中,当垂直的供给曲线S向右推移时,如果需求曲线D同时下降,均衡价格也会快速下跌,从E1下降到E3。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需求曲线存在一个最大上限Qmax(即允许使用的数量上限),一般为固定值,在某些情况下允许小幅度的偏移。
二、碳交易市场机制失灵理论
在实际运行中,碳交易市场并不能总是维持在均衡状态,而是极其容易出现机制失灵问题的市场,主要原因为供给曲线为事前设计,无法自动适应经济波动带来的偏差。碳交易市场的供给曲线通常在系统运行前即明确给出,但是如果经济结构或者能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则供给曲线可能过度偏离市场实际的需求,从而导致供给过度或者过少,价格信号严重偏离正常的运行空间。另外,由于市场的总供给相对稳定,而需求会随着宏观经济发生明显波动,这种系统性供求偏差产生的市场风险没有固定的输出渠道。目前,碳交易市场容易出现的机制失灵现象主要有三种:价格信号失灵、额外性失灵和重复计算。价格信号失灵是由于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偏离需求曲线导致的,额外性失灵则是因为额外性甄别系统失效,重复计算则由于产权制度边界不清所造成。
(一)价格信号失灵
价格信号失灵是指配额市场价格过高或者过低,无法自动调整回均衡区间。失灵的根本原因是供给曲线与实际经济周期发生严重偏离。当经济周期下行时,生产规模的收缩本身即可带来排放下降,企业对配额的需求也会显著下降。如果企业预期未来经济周期将继续下行,则会倾向于出售免费获得的配额以增加现金流,因此配额的供给会增加。这两方面的效应相互叠加,会加速市场价格的下跌。反之,如果经济周期持续上行,生产规模快速扩大,过度偏离事先设定的供给曲线,则会导致价格快速上扬,企业倾向于留存配额,以应对未来生产扩张的局面,导致市场配额供给不足。过高或者过低的配额价格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损害。过高的配额价格会导致中小企业,以及现金流缺乏的企业无力支付碳成本,从而在经济上行周期时无法快速扩大生产,失去发展机遇。过低的配额价格会导致减排激励机制失效,企业没有经济动力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调整生产方式,提高排放产出效率,而一旦重新回到增长周期,会立刻再次回到高排放模式。价格信号失灵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设定价格上下限,即采用混合控制方式,使得价格被固定在一定的区间内;二是采用安全阀机制,即允许项目减排量的使用比例跟随价格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对供给进行局部调整。
(二)额外性失灵
额外性失灵主要出现于项目减排量市场,项目减排量的经济价值可由以下范式描述:Vp=△Ep*TAdditionality=(Ep-EBaseline)*TAdditionalityTAdditionality=T1*T2*T3*T4其中,Vp为项目减排量经济价值,△Ep为项目减排量,即该项目所产生的环境价值,Ep为项目实际排放量,EBaseline为基准线排放量;TAdditionality为额外性甄别系统,T1为财务额外性甄别,T2为技术额外性甄别,T3为政策额外性甄别,T4为最佳实践额外性甄别,Ti均为布尔变量。额外性甄别系统TAdditionality用来判别一个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即减排活动是否真实有效。如果额外性甄别为真,则该项目具有额外性,产生真实的减排量,否则不能产生减排量。额外性甄别类似一个资金阀,用来打开或者关闭对项目减排量的资金通道,从而有选择性的激励减排项目。额外性甄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论证体系,包括财务额外性、技术额外性、政策额外性和最佳实践额外性。一个良好的额外性甄别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激励真正具有减排行为的投资活动。但实际上,额外性甄别机制并没有实现这样的功能。从CDM的运行情况看,由于方法学体系的过度复杂性,额外性甄别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很低,市场参与者并没有严格遵守额外性甄别程序,导致实际上并不具有额外性的项目进入市场,加剧了项目减排量的过度供给,破坏了市场结构。额外性失灵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非真即假的甄别模式,但实际上大量的项目处于真和假之间的灰色区间内。如果环境审核采取了较为宽松的审核标准,则会导致大量的项目额外性识别为真,从而使得额外性甄别机制失效。
(三)重复计算
重复计算是由产权边界模糊不清造成的。排放权具有全局唯一性,只能在一个系统内使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标准和协调机制,不同排放权产权系统的边界可能会出现重叠,导致同一个排放权单位在两个不同的产权系统内均得到认定,从而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这一产权制度上的漏洞可能会导致投机行为发生。例如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JI机制与欧盟EUETS的产权制度发生了重叠,导致项目减排量的重复使用,如图3中的黑色区域所示。重复计算问题是碳排放权登记簿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重复计算会导致产权边界模糊、冲突,造成市场运行效率下降和违规行为。典型的重复计算有三种情况:一是配额交易系统与项目减排量交易系统重叠,二是配额交易系统之间重叠,三是项目减排量交易系统之间重叠。通常而言,解决重复计算问题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对配额交易系统和项目减排量交易系统进行严格的范围划分,进行物理上的隔离。例如规定设定排放上限(Cap)的行业只能进行配额交易,Cap之外的行业才能产生项目减排量。第二,当多个注册系统同时存在时,各注册系统之间必须严格界定覆盖范围,避免重叠和模糊不清,可以设立更高等级的中央登记簿,统一协调管理。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重复计算问题。但有些情况下,由于注册系统之间的重叠无法避免(如欧盟EUETS与JI/ET之间,见图3中的黑色区域),则必须另外制定明确的重复计算纠错规则。
三、配额交易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由于经济或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配额交易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偏离均衡状态,价格信号失灵,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让市场重新进入均衡状态。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价格信号失灵问题,这在EUETS中体现得最为显著。从碳价格的动态特征来看,EUETS系统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价格波动过大,市场风险过高;二是价格到了交易周期后半段均出现大幅下滑,失去激励作用。导致价格波动过大和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市场对配额供给的长期过剩具有强烈预期。下面以EUETS为例探讨价格信号失灵的深层原因并评估相应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一)供给过剩对价格信号的影响机理2008年之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盟碳交易系统出现了严重的供给过剩局面。到2012年初,配额累计过剩9.55亿吨,扣除CER等国际信用外,仍然过剩4.06亿吨。供给过剩直接导致碳价格不断下降,2013年供给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EUETS第三阶段中来自CER等国际信用的数量仍将维持高位,预计第三阶段的过剩配额将达到15—20亿吨。配额供给过剩导致市场价格快速下跌,EUA现货价格跌到7欧元以下,而CER价格低于1欧元,几乎接近于零。这种供给过剩既有制度设计造成的长期过剩,也有投机活动带来的短期过剩,既包括EUA过剩,也包括CER过剩。
1.长期过剩:自锁定效应与制度扭曲长期过剩包括EUA和CER长期供给过剩。
由于经济危机影响,欧盟事前设计的供给曲线严重偏离了实际情况,导致EUA分配过度,而另一方面CDM市场则出现了爆炸式增长,CER供给快速增加,这两方面的压力导致市场出现了总体过剩的局面。EUA市场的过剩存在一个“自锁定效应”,即当经济衰退时,企业生产收缩,碳排放减少,市场对配额的需求减少,EUA价格下降,但由于企业持有的EUA数量是既定的,在经济衰退时会倾向于出售EUA来获得现金流,这会进一步强化EUA供给过剩的压力,使得价格进一步下跌。CER供给过剩则是由制度扭曲造成的。在CDM与EUETS市场的连接机制中,EUETS设定了对CER的最高使用数量上限,即数量控制政策,而中国政府对一级市场的CER价格设定了价格下限,即价格控制政策。通常情况下,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是单独使用的,而当两个机制同时发挥作用时,出现了政策冲突,博弈的结果是数量控制超越了价格控制,国际碳市场以EUETS的价格为定价基准,而不是中国制定的CER限价政策。但是CER限价政策已经客观上成为中国碳市场上的价格信号,这一信号使得CDM项目业主错误地判断了市场形势,过度开发供给,从而出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价格扭曲的局面。因此EUETS与CDM的连接机制扭曲是导致CER过剩的制度原因。
2.短期过剩:投资者套利驱动
对CER的短期需求来自于投资者寻找EUA和CER套利的机会,当两者差价增大时,交易量也会增加。理论上讲由于CER和EUA具有等同的使用价值,经过无限次套利之后差价应该趋近于零。但是由于CER和EUA处于不同的制度框架内,EUETS限定了CER的使用上限,使得套利机会不是无限的。因此投资者会等待最佳的套利机会,即差价最大的时机。而一旦投资者预期差价会继续扩大,则会不断等待,使得对CER的需求不断下降,其价格不断下跌。这是造成EUA-CER差价不断扩大的原因,进一步扭曲了价格信号,加剧了CER短期过剩。(二)6种结构性改革措施讨论为了解决供求关系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提出了6种结构性措施,包括:1.将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高到30%;2.永久性的取消第三阶段的部分配额,减少供给;3.提高2020年之后的年减排因子;4.扩大EUETS的覆盖范围到全部的能源相关部门;5.在第四阶段减少国际信用的使用量;6.引入价格下限和配额储备池等价格管理机制。这6种方案的核心是修正供给和需求曲线,可以进一步归纳为表1。在这6种措施中,1,2,3均为修正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欧盟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以及2050年长期减排目标的设定决定了年减排因子的值,目前年减排因子为1.74%。通过提高年减排因子,可以增加供给曲线的斜率。方案4在不增加供给的情况下,通过扩大EUETS覆盖范围,可以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EUETS范围之外的部门减排下降速度只有ETS覆盖部门的一半,如果将其他行业,例如航空航海业纳入进来的话,有可能提振市场信心。但是欧盟将EUETS覆盖到航空业的决定推进缓慢,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阻碍,短期内这也是一个很难推动的改革方向。方案5是目前已经达成共识的措施,即大幅度减少CER等国际信用(项目减排量)的使用,尤其是工业气体项目将不再被EUETS所接纳,同时项目来源将更多地倾向于最不发达国家(LDC),这都会大大减少CER的供给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求不平衡的局面。方案6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第三阶段拍卖配额时设定一个最低价格,二是建立一个配额储备池,当市场价格过高时,自动增加配额供给,价格过低时回收部分配额。这种价格干预措施尽管表面上可以很快地控制价格波动,避免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的问题,但是如果对临界值的设定不合理,很可能变成政策市场,从而失去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内在动力。以方案6为代表的价格管理将是EUETS改革的重要方向,也需要更加复杂的讨论。在这6种结构性改革措施中,减少项目减排量的使用是最容易推行的方案,其次是价格管理。但价格管理只能对短期价格失灵问题进行调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性失衡。只有修正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而这需要经过慎重的考量,以避免破坏市场预期和稳定性。
四、项目减排量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项目减排量市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额外性甄别系统上。额外性甄别系统决定了一个项目是否能够产生合法的减排量,这是项目减排量转化为商品量的核心驱动机制。因此,如何定义额外性甄别系统的各个要素,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减排量的经济价值。CDM的额外性甄别系统已经成为项目减排量机制的行业标杆,但由于额外性失灵,批评者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案,可以归纳为三种:弱化额外性甄别、强化额外性甄别以及修正减排量。下面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第一种改革方案是弱化额外性甄别。
由于现有的额外性甄别要从财务、技术、政策、最佳实践等四个维度展开,论证复杂度较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人建议将其合并为以清单管理为基础的行业额外性论证方式,即在特定的行业制定一个技术或项目清单,自动默认为额外性为真,而无需进行论证。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额外性论证成本,但是对行业进行额外性论证会更加复杂,而且降低了额外性甄别机制对单个项目的识别能力,仍有可能导致额外性甄别失灵。
第二种方式是强化额外性甄别。
有些建议认为CDM机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足,应当引入可持续发展甄别环节。但是可持续发展因子是一个连续变量,并非0和1的逻辑变量,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存在显著的价值判断因素,如果引入到额外性甄别系统内,会进一步破坏其甄别能力,扭曲减排量的环境价值。
第三种方式为针对减排量进行修正。
由于部分项目的减排量签发量较大,或者减排量签发量较小,为了平衡不同项目的减排量生产效率,有人建议提出引入减排量修正系数,调整减排量输出结果。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人为地破坏了减排量计算的科学基础,导致其环境价值被扭曲,从而破坏了减排量的内在价值。虽然现有的项目减排量机制价值范式并不完善,尤其是额外性甄别机制存在识别失灵的问题,但是引入更多的因子并不会解决问题,相反会进一步导致额外性论证方法更复杂化,出现更多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以牺牲额外性甄别系统的准确性换取效率的做法,则可能最终损害项目减排量机制的信用基础,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因此,对项目减排量市场的改革应当重点放到强化市场信用体系上,即提高额外性甄别机制的实际效率。
五、结论
由于供给曲线事前设计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封闭性等原因,容易出现机制失灵的问题。这使得碳交易市场的批评者进一步产生了质疑:一个存在机制失灵问题的市场是否有能力纠正环境外部性问题?本文对价格信号失灵、额外性失灵以及重复计算等三种典型的机制失灵现象进行研究发现,通过调整供给曲线,强化市场信用体系以及明晰产权边界,可以有效解决碳市场的机制失灵问题。之所以出现机制失灵问题本质上是因为市场设计者采取了“边干边学”的策略,在初期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供给曲线偏离合理区域。这使得本文提出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具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而中国试点碳交易市场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在中国试点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应当尽早提出结构性改革措施方案,而在各种结构性改革措施中,价格管理是一种最有潜力的解决思路。
作者:陈波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