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网络虚拟下高校德育教育论述

一、网络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德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德育目标能否与德育环境的有机结合。当前高校德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这与虚拟网络带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高校德育环境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冲击着传统德育价值观

网络虚拟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是一个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实现的信息活动过程,是一个由受众主动选择媒体、选择信息的过程[4]。海量信息和资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迅速传播扩散,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是未经过滤的信息、扑朔迷离的社会新闻、众说纷纭的舆论导向、形形色色的价值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现实发展来看,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道德迷茫、西方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等社会现实问题在虚拟网络中被不断放大,并逐渐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需要大学生自行辨别、选择。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能力,加之好奇心强,自我克制力差,容易受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想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高校传统德育价值观注重德育的政治性和目的性,强调“崇高的理想”“个人的奉献”“热爱集体”等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价值观念和标准,理论性较强,语言枯燥乏味,在应对虚拟网络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时较为乏力,“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有时甚至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5]。

(二)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冲击着传统德育教育的途径

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社交网络是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它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物理空间、地域文化、人情世故等因素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实名或匿名地进行人际交往,“人—机器—人”的交往模式随之出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大学生更喜欢通过QQ、人人、微信、微博等与老师或者朋友进行沟通,传统“面对面”的谈话和情感交流逐渐被网络沟通替代。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对局限于固定地点和固定时间的“两课”课堂教学、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管理和言传身教[6]等传统德育途径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言论自由冲击着传统德育教育方法

虚拟网络时代为言论自由打开了方便之门,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话语权的层层控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在网络中“说话的权利”,高校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就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独立地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而传统高校德育教育“以教育者为尊,强调权威和服从”,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客体,通过“灌输”进行道德概念解读和道德行为约束,重说教、轻互动,忽视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轻视个体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传统德育方式和话语形式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构建以网络为纽带的全方位德育体系

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手段,正确认识网络和3G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利弊,充分利用家庭、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构建以网络为纽带的全方位德育体系是摆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一)树立开放的德育观,建设校园德育网络,将传统德育教育与网络德育相结合

网络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德育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封闭的德育环境已不复存在,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家庭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目前大学生实际受三种环境的影响,即社会大环境、校园小环境、网络虚拟环境。因此,高校应以积极的姿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利用虚拟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功能,将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扩展到网络中来,提高德育质量。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要立足校园网,开辟德育主题专栏,及时发布各种国内外最新资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通过网络“两课”课堂、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就业指导等切实解决学生的需求。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QQ、人人、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络,直接与学生对话,时刻关注学生动向,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再次,高校维稳部门要学会运用各种网络新媒体,完善突发事件的网络应对机制,第一时间发布事件信息,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素材,不断创新高校德育内容

在虚拟网络和3G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源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单纯的以政治形态和思想意识为主的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高校德育教育内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网络中海量的即时信息、社会热点事件、大众舆论等都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鲜活资料和案例素材。因此,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实际,引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政府诚信、环境保护、官员腐败以及自身理想、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内容,“回归人的德育教育,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不是简单地适应人的所有需要,而是把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其社会化的基本要求结合起来”[6]。重点加强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切实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适应性。

(三)完善网络干预机制,提供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前提。在虚拟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让整个世界隐蔽的部分逐步暴露在公众面前,当前很多主流传媒介及网络新闻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大量报道社会负面新闻和信息,这样的舆论环境对于三观正在形成的在校大学生负面影响极大。因此,政府应完善网络干预机制,及时采用相关网络技术手段对虚拟网络中的虚假有害信息、反动言论、谣言、假新闻等等进行过滤和处理,加大网络监测管理力度,创建“绿色”网络环境,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信息的初次过滤,减少各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

三、结语

网络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有所突破。高校德育工作者只有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机电论文发表,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牢牢抓住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才能逐步建立起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德育工作体系。

作者:陈清 单位:三江学院 艺术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网络虚拟下高校德育教育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84586.html

    相关专题:mm理论 思维训练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