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高中化学实验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配合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使学生在“惊叹,疑问”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第一节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向往。另外,每节课学生在学习化学新课的时候,只要能与现实生活联系,保证安全,学生能自己动手的都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下、周末在家里充分体会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好处,真心体会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学好化学的冲动。其次,结合实际,诱发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在讲授Fe的内容时,为了揭示Fe生锈的原因,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Fe生锈的原因。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生锈,涂上油漆能有效缓解生锈;铁制品在干燥的情况下不易生锈,潮湿的情况下易生锈。

通过学生回顾日常生活常识,不难得出以下结论:①铁制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②铁制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影响。③铁制品生锈是空气中氧气与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推断的基础上引起学生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的冲动,因此做实验就很顺理成章了,在这种前提下做的实验目的性强,兴趣自然是成功的诱因。并且学生做实验是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的,因此实验结果和现象的观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预测效果应该不错。再次,预设疑问,激发兴趣。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新问题,与自己预测的不一样的现象会随着出现,这时只要教师能正确地引导,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在讲授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几个问题:①选择什么样的装置?②能不能把盐酸换成稀硫酸,为什么?③碳酸钙用块状还是用粉末更好,为什么?④能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做实验,无形中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仔细观察现象,最终根据实验结果来回答最初的几个疑问,教师再稍作点评就很完美了。

综合以上几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生学习兴趣的爆发点,不但能很好地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保持兴趣的持续发展和持久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兴趣实验,如:白磷的燃烧,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试剂的应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要鼓励学生,及时表扬学生,尤其是在我们学校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中这一方法更为奏效。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我也能学会,化学只要认真学就不难,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喜悦感。所以,及时的肯定是学习的正催化剂。当然我们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有合适的实验来配套,在每次大量的化学用语到来时,学生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学习的畏惧感,这时教师要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对常见元素符号进行归类,编成便于学生记忆的顺口溜进行记忆,并把这些做成小卡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方便携带和记忆。

如《化合价之歌》“: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都占,铜汞二价最常见。氟氯溴碘本是一,特殊情况为正七。”还有一首《物质的溶解性之歌》:“钾钠铵硝都能溶,盐酸不溶只有银,硫酸不溶只有钡,微溶还有钙和银,碳酸大多都不溶,溶铵钾钠微溶银,碱类大多都不溶,只溶铵钠钾和钡,石灰水儿属微溶。”如此等等,这些歌谣让学生的知识记忆更加牢固。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我们每个化学老师的职责和使命。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充分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要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地保持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师,处处要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

作者:任素芳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实验中学

第二篇

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来认识到氨气是一种无色的、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接下来提出有谁知道氨气与水之间的关系呢?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如氨气的水溶性,并鼓励学生从讨论中加强对氨气的认识.通过氨气与水之间的反应,总结出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结束后,笔者又将白色的纸蝴蝶与氨水进行了接触,从蝴蝶的颜色变化中提出新的质疑:氨气与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为什么白色的蝴蝶会变色?带着这个疑问,对实验中氨气与水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并得出板书如下:NH3+H2O—NH3•H2O(弱碱性);NH3•H2ONH+4+OH-.因此可以得出氨水溶液具有弱碱性、电离出的NH+4和OH-离子,使其呈现出碱性,浸过酚酞试液的蝴蝶,在碱性环境下会变红,从而揭示出蝴蝶颜色变化的根本原因.接着再提出新的问题,当这只变红的蝴蝶在酒精灯下烘烤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带着好奇,观看着蝴蝶在加热中的变化.从氨水的稳定性来看,加热后的氨水会分解出氨气,反应为NH3•H2O→加热NH3↑+H2O,从实验过程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释放出来,由此来验证其水溶液的不稳定性.接下列笔者又提出新的疑问,当农业上需要施氮肥时,如何确保氨的有效存储和运输呢?如何利用氨水的性质来实现氨肥的效果呢?通过分组讨论和思考,得出可以将其转换为铵盐,从而达到施肥的目标,而在铵盐的转换中,如何利用氨水的弱碱性来完成铵盐的反应呢?从化学实验中我们发现,不仅氨水能够与酸发生反应,而且氨气也能够与酸发生反应,生成铵盐.其板书反应如下:NH3+H+NH+4.在板书上进行分析N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过程,从氨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一步步转化成铵盐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可得氨气的性质,以及氨气的还原性,并让学生从实验的反应过程深刻理解其变化过程.

将氨气与氯气、氨气与氧气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其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对于氧气来说,氧气作为氧化剂,能否与氨气发生反应?并从分组讨论中来认识实验现象.接着通过视频录像来观看氨气与氧气在催化作用下的反应过程,从而得出:4NH3+5O2→催化剂4NO+6H2O,从工业上通过氨气来制硝酸的反应过程,可以得出氨气还具有还原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氨气的几个小实验来得出氨气的性质,并从中获得氨气的主要用途.同时,从氨气的物质结构又得出其性质的不稳定性,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氨气的性质,以及借助于讨论和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其应用价值.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借助于问题来展开实验,又从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柳利

第三篇

1从师生互动过程中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情况都预测出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学生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面对师生互动过程中的这些意外情况,一些教师采取了回避,含糊其辞的态度,这种做法无疑抹灭了教学的精彩.教师对待这些意外情况和始料不及的问题应该持积极乐观态度,充分开发并利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这种生成性资源.例如在进行“氯气的生产原理”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根据书本上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讨论装置中每个部分的作用,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提出问题“最后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问题,开发生成性资源“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处理尾气———氯气,除了用氢氧化钠溶液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处理尾气吗?”

2教学之中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情感变化对于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从中挖掘利用生成性资源.例如在进行“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提出相应的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吗?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吗?”,这时一部分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茫然,这时教师便可以就这一问题从化学本质上进行分析“铝处于第ⅢA族元素,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3在学生问题错误中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十分正常的.教育心理学认为,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出现错误正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的进步过程,作为教师应当理解学生的错误,要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信息反馈,通过学生的错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误区.教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与错误,要将它们当作是生成性资源并加以运用.例如一些学生往往在判断乙醇和水的酸性大小时会存在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针对这一问题引入相应的化学实验“乙醇与水分别与金属钠的反应”,通过反应的剧烈国民经济论文程度去引导学生判断乙醇与水两者酸性的强弱.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作者:王裕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中化学实验教育论文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82758.html

    相关专题:交通论文 财务管理问题


    上一篇: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探析
    下一篇:油田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