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教学方法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突破传统课堂讲授法的模式,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教学对象研究基础上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竞争力,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收益。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仍然偏重于传统课堂讲授法。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毕业生就业面广,但专业对口率不高。通过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广发,涵盖了二级目录中的会计、营销、人力资源、贸易以及文秘等等岗位,真正在毕业后立即走上管理岗位的较少。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一)层次性

我国较少研究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都笼统地提到管理类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国际上工商管理专业有本科、MBA、博士以及经理人员培训项目四个层次。[1]从这一点上,我们要积极向国外学习。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抛弃高大全的想法,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应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企业从事管理类工作的专业人才。我们应该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深入用人单位,广泛了解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了解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并以此来确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规格。

(三)地方性

地方院校要密切联系地方,以地方经济需求来定位专业方向和确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进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实现特色人才的培养,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2]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配套工作

(一)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课程建设

第一,我们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从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确定较为精炼的主干课程,不同的工商管理二级学科相互之间应该有所区别。第二,课程体系以必要、够用、实用为标准。传统的课程体系坚持“知识为中心”,注重理论的系统完整,贪大求全,忽视了工商管理专业自身强烈的实践面向性。第三,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建立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要深入行业企业,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标准,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和共同探讨,将岗位能力特征要求转换成课程体系和内容。第四,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第五,课程设置的个性化考虑。美国各大商学院为满足不同学生需要,课程设计的个性化特点突出。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选修课程门数增多,占总学分的比重增加;二是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更加灵活;三是体现时代要求的管理类课程增多,如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变革管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几乎在所有国外著名商学院中都有所增加。[3]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第六,根据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教材建设。

(二)打造具有工商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没有教师,就没有大学;没有具有工商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第一,作为短期形式,我们可以邀请行业企业管理人才到学校做讲座,为师生展现最新的行业动态;第二,聘请行业企业管理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第三,通过学校层面人事改革,引进行业企业管理人才到学校担任专职教师,这一点对于公办院校尤为困难;第四,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工商管理实务水平。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充满着变动性,这要求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密切结合企业经济形势和工商管理实际来讲解,并通过任务导向、案例谈论、情景模拟等创新型教学方法,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第二,只有改革考试制度,才能真正突破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制度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重视考查学生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通过过程考核、实训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四)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第一,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更好的实习条件打好基础。通过到校外实习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技能。第二,开展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提供符合企业实际操作的ERP管理系统、ERP沙盘模拟、管理情景模拟等平台,模拟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第三,充实实践教学学时,实践学时和理论学时的比重应科学合理,根据课程特点有所区别,但是总课时中实践教学学时应该力争达到50%以上。第四,改革课程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通过生产经营现场教学、案例模拟与分析等方式,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过程。[4]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指导、监控和考核评价。

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多方合作培养探索

(一)校企双方合作基础

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来自于合作产生的收益,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推进专业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更直接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并为企业发展带来智力支持。

(二)校地双方合作基础

高校有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而地方也需要高校提供人才服务。所以,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或者说要建立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协同机制。这样可以促使知识要素集聚在产业技术创新上,又能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更加丰富的智力资源,当然与产业集群的联动更能凸显出工商管理应用实践型的特点,给学科向纵深发展提供条件。[5]

(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合作载体

学校、地方、企业的合作基础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如何有机地将各方利益衔接并融合在一起,是多方合作机制运行的关键。在合作中应该增进互信、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同时,要推进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模式,不仅将企业迎进来,而且要留下来,探索建立股份制二级学院或者独立学院、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实现多方各要素的充分共享。

(四)多方合作培养对学校方面工作要求

多方合作培养需要学校以更积极的态度欢迎合作,并解决合作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第一,建立多方合作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和开展学校与企业、地方之间的合作工作。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如增加实践学时并保障实践学时的连续性,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便利。第三,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引进有企业管矿上机电论文理经验的人员加入教学队伍,为学生创造向实践管理者学习和交流的机会。[6]在学校、地方、企业的合作中,必须做到共同参与,互惠互利,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共守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够让合作长久有效。

作者:刘雪萍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76036.html

    相关专题:华北煤炭医学院怎么样 期刊发表


    上一篇: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下一篇:事业单位网络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