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文化繁荣、提升城市品位
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建设生态文明文化体系、发展绿色文化作为社会发展导向。发展绿色文化,客观上要求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推动生态文化与临沂的特色文化相结合;促进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临沂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其自然资源独特丰富,曾是齐鲁文化活跃的中心,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党拥军、无私支前,留下了大量革命遗迹。这些文化资源如果充分利用并合理整合,开发文化景观,举办高水平的文艺节庆活动,将极大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对增强临沂两型产业的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大有益处。
2近年来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临沂自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至今,一批两型产业项目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方面,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了“两带、五区、多点”的文化产业布局。
2.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临沂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但缺乏科技含量高、规模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针对这种情况,临沂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行政审批权与执法权分离,解决了多头执法和责任不清的问题,提高了执法效能;实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政府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近年来累计投入60多亿元,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场馆。临沂还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设立专项基金,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领域,上百亿资金涌入文化产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项目近600个。如临沂书圣文化城、鸿儒版权创意产业园、中华奇石文化城和汤泉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等。目前,临沂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2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临沂市注重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品牌的竞争力。在产业门类上,临沂文化产业基本上确立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龙头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了包括广播影视、出版、报刊、文娱演艺、动漫、网络、文博会展等行业在内的产业体系。在资源整合上,相继组建了临沂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蒙山沂水演艺集团、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报业发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实现了创意产业资源的初步整合。在所有制结构上,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办文化,呈现出国有、集体、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此外,临沂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三馆一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柳琴戏的传承创新,促进剪纸、绘画、布艺、根雕、泥塑、柳编等民间工艺品的加工创业;支持文艺创作,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参与重大创作、展演和交易活动的平台。
2.3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
沂蒙精神是临沂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曾在全国热映的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精品力作,彰显了沂蒙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临沂为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对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进行提升完善,着力打造了11个现场教学点,利用这些革命遗迹、纪念场馆开展党性教育。2011年至今,累计承接国家部委、省内外各类班次2400多个,培训干部13万余人。依托提升改造的红色景区,临沂的旅游和影视产业也同步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红色沂蒙”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影视剧拍摄综合性文化品牌。临沂的旅游接待人数大幅提高,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总数517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9.7亿元。
3以文化产业推进临沂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2015年“,环保”成为临沂的关键词,掀起了一场剑指污染的环保风暴。一批污染企业被关停整改,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文化产业低污染、低消耗,对发展绿色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适合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3.1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文化设施的完善,本身就是城市文化产业发达的重要表现,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文化艺术展览的举办需要博物馆和文化馆为场地,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影视拍摄基地和电影院、电视网络的配套发展,文化企业的进驻需要文化产业园区和各项配套服务的建设完善。这些基础设施是文化创意实现的重要前提,没有好的基础设施,创意再好,也无法转化为现实并最终走向观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文化产业虽然主要依靠市场运作,但资本只会寻求投资条件优越、消费潜力巨大的现成市场,而不承担开发和培育新兴市场的工作。政府投资兴建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旅游景区,打造文化产业园区,除了是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外,更是培养市场的基础性工作。
3.2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文化投资金融体系
临沂作为全省五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之一,必须以开阔的思路、积极的举措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改革旧的、落后的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体制,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级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的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文化企业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简洁高效的发展环境。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资金融体系,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投入文化产业。临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保障方面,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民间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为保障,以股市融资和境外投资为补充的多方竞争的融资体系。为了进一步升级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还需吸纳更多的资金。
3.3以文化品牌牵线搭桥,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还可以起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在发展其他产业时,也可以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市场手段,把文化资源与资本紧密结合,将其他产业进行文化包装后再推向市场,构筑起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力“。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沂蒙红嫂的歌声除了能让人想起战争年代沂蒙女性的光辉形象外,还成为家喻户晓的经济品牌,涉及食品加工和手工艺品、红色旅游、影视拍摄、演艺娱乐等项目,产品数百种。蒙阴、沂南等县凭借红色品牌办起数十家企业,培植起“孟良崮”“、沂蒙小调”“、六姐妹”等特色品牌,“沂蒙红嫂”辣椒制品“、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煎饼、“沂蒙老区”酒等成为临沂特色产品的代表,目前已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除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外,还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3.4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吸纳人才、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
临沂作为千万人口大市,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临沂是在近三十年靠商贸物流业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缺乏能大规模吸纳就业的产业群。商贸物流业虽然发达,但其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进入,不适合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产业作为有多个子产业的复合体,产业覆盖面广,行业众多,包括旅游、娱乐、影视、传媒、出版、会展、动漫等多个行业,一旦扩大生产和供给,就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0.6%,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临沂目前有各类文化企业7203个,从业人员8.14万人,旅游、会展、娱乐、休闲等行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行业。相较全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必须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建立人才档案等方式,对毕业生和务工人员进行就业指导,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吸纳人才。总之,文化产业对建设“两型社会”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到文工程经济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临沂要在守住环保红线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作者:李燕 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