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中等,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这些都使我国与发达国家间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当今形势下,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性因素,如果科技创新能力无法提升,就会首先导致我国在先进技术上对外国成果的过分依赖,紧接着就会出现我国受外国压迫的局势,最后导致我国的强国复兴之路艰难而坎坷。目前国家层面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因此,我国目前亟须创新型人才以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为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提供切实保障。科研层面上需要创新型人才推动科研发展,从国内科研层面上看,据统计,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105万人,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力资源数522人,人员绝对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201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35位属中等水平,如此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的矛盾亟待解决。而解决之道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我国科研不再走人海战术,不再沉迷于模仿模式,而是鼓励更多的原始创新脱颖而出,让我国众多的科研投入和研究人员队伍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和创新产品的温床。
1目前国内医学生培养的现状
1.1现状介绍2014年,国家确定“5+3”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目的是让临床专业的学生从走出校园后到正式走进医院前积累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医学生通过“5+3”模式的考核,取得普通专科执业资格,称为专科医生,其中一部分医师直接进入社区或者二级医院工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医师想在大医院做“分工更细”的专科医生,比如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就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入亚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继续学习,这被称为“5+3+X”。并且,逐步取消二级学科在本科阶段单设专业的现象,让医学生在接受全面的医学教学与培训后再选择日后更细的发展方向,保证医学生的有足够的知识基础[2]。
1.2创新性培养医学生创新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初入行之时,以还未成型惯性思维审视已成型的事物,易于用新的方式提出质疑;二是在积累经验后,发现操作中值得改进的地方,根据需求改进创新。第一种创新要求医学生拥有一种不断质疑的思维,不断用新的视角审视固有的事物。由此建议让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及PBL教学,一是可以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二是让学生更独特的视角发现从前可能会遗漏的地方。而第二种创新对于医学生而言,则应该是在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阅读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前提下,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此种则要求医学生不断挑战经典,不断突破极限。医学院校及医院应设立创新项目,创新项目的设立是希望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审视创新提议的可行性以保证创新的可实践性,博采众长而创新。
2发达国家创新思维培养特点
2.1美国着重习惯性创新培养国外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建立格外重视。美国的大学,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积极学习的习惯。既培养学生在某一方向的专业技能及素养,打好基础,也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学会整合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具体方案有:第一,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每名本科生入学后将被指定一位专职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导师帮助本科生设计学习项目、选课和选专业等学业规划工作[3]。在导师的指导下,本科生有机会参与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动,从而逐步养成研究型思维、完善实践的技能和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第二,学院设有独立活动期。每年的一月,学生可以利用学院的实验室与科研中心的资源,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研究项目。教师主要扮演成为项目的指导者与协作者的身份,尽量引导本科生在研究型教学中积极思考,并鼓励其主动地参与科研过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本科培养特色为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他们会专门设有实践创新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意创新的能力[3]。
2.2欧洲的培养模式欧洲的培养模式不同于美国,例如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它的专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是专才培养模式的代表。该校非常注重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并有着独特方法。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授课,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两年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能力划分专业领域。这与医学院校的“5+3+x”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在广泛学习后,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细化专业的选择,不仅确保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对大学科内的其他专业有所涉猎,有助于专业间合作交流。
3医学教育改革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改革起步较晚,步伐相对较慢,所以我们有必要向国外借鉴一些成功经验。
3.1改革教育模式首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灌输式教学改为交流、互动、PBL式教学。这需要教学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可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讨论,一是以集众人之智,相互提供创新思路的引子,二是可养成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一点对于已经被固化的医学教育体系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这种改革确有其必要性。其次,鼓励学校构建创新教育平台,让班内同学间有讨论的平台,让学生与老师间有沟通的平台,让学系老师间有交流的平台。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开设有bb平台网站作为教学交流使用,有大约50%的课程“挂在网上”,学生可到网站提交作业等。这种教学平台,加大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教学改革。
3.2改革评价体系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过细,课程结构单一,缺乏学生选择课程和专业的自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恰恰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条件。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对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进一步拓展学科之间的联系,重组各种相近的学科,开设综合性课程。更要借鉴国外的评价方法,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评价的标准。
3.3改革措施首都医科大学为了促进本科生创新思维发展,不断深化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展学生视野。在本科学生间开设了“第二课堂”项目,使学生可自主联系校内各学系实验室,更深入、全面地接触科研工作的“实地战场”。基础医学专业和实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第二年实行导师制。1个导师(教授)指导1-2名本科学生,进行科研基本训练,随着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查阅中英文文献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在毕业实习时已经学会了在大量数据中找到未知,设计自己的研究课题,提出研究的科学问题,并通过前期预实验建立科学假说,进一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证实自己的科学假说。这一过程使本科生在实验研究中培养了创新性思维。并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如有的本科学生在读期间阅读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并发表了综述性文章。我们针对参与创新性研究的本科生进行调查。获得结果显示:10%的人很愿意参加,55%的人愿意参加,32%的人无所谓参加与否,3%的人不愿意参加。并且本活动对学生创新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13%的人认为影响明显,52%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35%的人认为没有太大影响,没有人认为有负面影响。由此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本科生对于进入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是充满期望的,而且导师制并及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对本科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数据表示在本科生导师制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特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主要问题为本科学习压力与科学研究时间的平衡。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实验技能更薄弱,且课业压力更重,留给做实验的时间更少,这就要求布置给本科生的任务与研究生的不同。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交流讨论,充分利用本科生没有形成科研惯性的头脑和刚刚在本科课程学习到的新鲜知识,引导其在思维上的突破。这一点在开始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科研技能尚不全面,对于解决科研难题的思路还没有形成,过重的任务可能会影响其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初衷。总之,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目前切实的需要。对此,我们要积极推进医学生培养制度的改革,使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能不断深入;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进行科学研究;改善本科生的课堂“满堂灌式”教学及课业评价标准。以医学教育能够培养出医学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开动思维主动学习为手段,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培养更多创新型、拔尖矿山机电论文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作者:杨慧 陈昊 李婧辰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学系
相关专题:发展经济学 创新5.1声卡效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