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现状分析
经笔者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经教育部审批通过进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招生的高等院校共计有170所,①按批次、地区分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广东商学院、上海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济南大学等院校。
1.1培养目标方面
综合分析53所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发现最基础定位均为培养酒店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和学校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更专门化、特色化。具体情况为:中高级管理人才目标的院校有28所,其中直接定位培养高级人才的院校有13所,强调国际化特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的院校有9所,如北京联合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上海商学院、华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另外还有3所院校明确提出了培养职业经理人的目标,如中山大学、湖南商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1.2主要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各院校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配置,经统计,53所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主要课程门数多达60余门,其中设置频率较高的课程情况见表1,②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组成了专业核心课程。另外还有10-18所院校设置了酒店质量管理、酒店经营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法(或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或服务心理学)、旅游经济学、酒店规划与筹建管理等课程。同时根据院校学科背景、专业基础等差异,其他课程设置有所差别,如商学院的院校多设置统计学、会计学和经济法等课程,其他院校设置统计学、经济法的相对较少。此外,定位培养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的院校利用与国外院校交流、合作的优势,设置了酒店收益管理、酒水经营管理、酒店业管理系统与运行、酒店筹建管理、酒店市场调研、国际饭店管理等课程。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核心课程不统一,有的课程大而全,缺少对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培育的课程等等。
2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前提条件
2.1科学的培养目标定位
科学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基础,不同的培养目标其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与之配套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方向等也不相同。国家旅游局在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中提出,依据我国旅游人才市场需要强调:“培育一支由多层次、多专业组成的,以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旅游人才队伍”,对我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总体定位。据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服务技能和较强经营管理实践能力、能胜任酒店企业中基层管理岗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当然,不同学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定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更专门化、鲜明化,如定位于培养酒店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等。
2.2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酒店管理高等教育应注重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即首先应注重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体现该专业与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的特点。其次体现行业性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真正实现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培养其管理素质,而且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目的。
2.3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随着酒店经营管理的集团化和国际化,教学课程设置应注意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行业标准,根据酒店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更新内容,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世界酒店业最新发展变化,开拓眼界,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3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框架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专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酒店体验产品的设计与经营,它是培养学生成为行业精英必备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围绕在专业核心能力之下向外引申出来的成为行业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基本能力则是成为酒店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者必备的能力,包括服务技能、操作技能、语言技能等。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打造,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框架内容。此外,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各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贯穿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课程设置中各模块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以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学生能力多方面的提升。总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视,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避免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么片面注重理论知识,要么过于强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要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行为艺术论文给学生以充分的工作过程体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实现零距离就业,并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作者:梅青 孙淑荣 单位: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