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化学人文素质、化学操作技术、化学理论知识等方面,对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化学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化学基本技能对护理专业的相应方面具有助力和启发作用:化学操作技术是护理操作技术的基础之一;医用药物的存储、配伍禁忌等有赖于药物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部分病理现象则以化学平衡知识为基础;药物的升级往往是药物的化学结构改造的结果,而药物的空间异构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深入挖掘化学与医学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以化学视角认知护理,对护生职业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助力作用。
关键词:化学人文素质;化学操作技术;化学基本知识;护理专业;助力作用
化学既是人们认识自然世界发展和变化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化学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化学变化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探求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护生以化学视角认识医学,为护理职业教育提供化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与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培养护生职业责任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化学学习向专业学习正迁移,助力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
1护理专业与化学
化学的发展,不仅与人类的需要相辅相成,更是与医学发展形影相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诊断”包含着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处理”则是化学、生物、社会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专业责任感、职业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体现。远古时代人们就从天然的化学物质中获得治疗疾病的物质,如以硫磺为原料治疗皮肤病。从近代青霉素的发现,到现代青霉素药物中各种基团的改造进而升级药物作用;从现代消毒剂乙醇、麻醉剂乙醚、解热镇痛剂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等的使用,到物质的量、溶液的渗透压等理论的形成,继而再到渗透与反渗透在透析治疗中的使用,无不隐藏、包含和渗透着化学原理、化学操作技术。化学,在护生的职业中扮演着坚实的基础作用。
2化学助力护理学生专业发展的途径
无论在理论知识、操作技术上,还是在化学人文素质方面,化学对护理专业学习能产生重要的助力和启发作用。
2.1化学专业素质对护理专业素质具有助力作用
素质是一个人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化学素质则是指化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通过归纳、总结,坚韧不拔地探索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化学本质和化学原理,养成以化学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化学素质直接影响护理生的护理专业素质。“三查八对”是护士为病人给药的工作程序要求,是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基本专业素质,它对护生化学素质提出了切实的要求。“三查八对”的内容之一,就是检查药物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等[2],这是对化学素质的直接要求,是操作者化学素质的综合体现。药物名字要准确,避免与相似名称的药物混用,如阿拉明、可拉明,2者药名相似,但作用用途完全不同,阿拉明的化学名称是间羟胺,是升高血压的药物;可拉明又叫做尼可刹米,是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药物剂量,与化学物质质量、物质的量等概念相关联;浓度则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化学常见浓度,不合适的剂量和浓度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如KCl注射液,过量将造成心搏骤停导致死亡[3];时间,既是药物的配制时间,也是药物的注射时间,青霉素在水溶液(大输液)中易开环而被破坏,不易过早配制于大输液中;用法,则与药物化学性质相关,青霉素因上述原因,需要在注射前临时配制注射液;药品有效期,则与药物的半衰期、存储相关联,这些知识,对护生的化学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具体操作中,如护士遵医嘱,“5%葡萄糖(500mL)+止血敏2.0g+10%KCl(10mL)”给病人静脉输液。首先,仔细核对摆放药物,了解配伍禁忌,正确无误地配制药品,并仔细观察药品在配制前后的变化,防止药品在配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配伍禁忌;药物清洁、整齐有序地排放在无菌操作台。这种专业素质,正是来自于学生化学实验中井然有序摆放实验物品,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化学专业素质,是化学素质渗透于护理职业素质的体现。
2.2化学操作对护理操作技术具有正迁移作用
一个学科的操作对另一个学科操作的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4]。化学技能与护理操作技能密切相关,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基础支撑。如药物注射,从头至尾都是化学操作的变异或者变相操作。药物配伍,其实质就是药物的溶解、定容等溶液配制操作。比如用1瓶40万U青霉素钠配制100~200U青霉素钠皮试液,将如何配制呢?在化学方面看来,这实际上就是将40万U的青霉素进行溶解、定容并连续稀释的过程;而在护理上,则是运用注射器、用生理盐水稀释青霉素的操作过程。化学为护理技术提供了操作原理。注射器,是护理操作的专业设备,在化学学科看来,这是具有注射功能的量杯、量筒,青霉素瓶则是烧杯,利用这特殊的“量筒”“烧杯”将药物溶解、稀释[5]。因此,医用化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化学仪器设备,还进一步将原理、技能深化到护理专业操作之中,为理解注射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提供基础铺垫。化学操作技术为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提供正迁移。
2.3化学基本知识对护理专业具有知识助力作用
护生的化学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还体现在化学知识在护理专业知识中的作用。在药物储存、药物配伍、药物药理作用进化、病理现象的认知方面,起着对专业知识的铺垫和助力作用。2.3.1医用药物的存储与化学性质药物存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进行药物存储。医用药物的实质是化学药物,其常规存储依赖自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麻醉药物乙醚易挥发,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易被空气氧化为过氧化乙醚,所以应该在避光和密闭条件下存储,使用之后,未使用完的乙醚易被氧化和燃烧,需要报废而不能重复使用。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阳光、空气和Ag+、Fe3+、Cu2+等杂质条件下易被氧化、分解等,所以药物维生素C应该在避光和密闭条件下保存[6];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切开或制成果酱之后应该尽快食用。血浆白蛋白、狂犬疫苗等是蛋白质类药物,常温下其2、3、4级结构易被破坏从而失效和变质,所以要在低温下保存。只有了解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为护理专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奠基作用。2.3.2药物配伍禁忌与化学反应药物配伍,是按照医生的医嘱,对给病人治疗的药物进行配制的过程。药物配伍过程中若发生溶液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燃烧或者爆炸,都说明药物在体外发生了化学反应,这将对病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形成药物配伍禁忌[7]。因此,“药物配伍”要求护生具有良好的化学观察能力,有充实的化学知识,娴熟的化学操作技能,谨慎小心的操作态度。例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常用的急性补钙剂,但是若与抗酸性药物碳酸氢钠混合,则出现碳酸钙沉淀;红汞,不可以与碘酒或者络合碘共用,这是因为Hg2O与I2或者I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红汞和络合碘都被破坏,产生的汞也对人体有害。化学性的药物配伍禁忌,通常是药物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和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没有化学知识和化学的观察力,就难以观察和理解药物配伍中的化学反应现象,难有高质量的护理。2.3.3病理现象与化学平衡病理是疾病发生的机理。许多病理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人体酸碱平衡失调,与化学中的缓冲溶液原理息息相关。剧烈腹泻病人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pH<7.35),哮喘病人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pH>7.45)。用化学原理解释:人体血浆的缓冲体系主要是H2CO3-NaHCO3,正常情况下,H2CO3/NaHCO3之比为1∶20,人体的血浆缓冲系统通过肺呼吸、肾脏功能等维持pH为7.35~7.45,剧烈腹泻就是丢失了大量的NaHCO3,抗酸能力减弱,若超过了缓冲体系的缓冲能力,容易发生酸中毒;哮喘则是呼吸过度,造成CO2排出过多,碳酸减少,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8]。毛细血管与细胞间液之间是以胶体渗透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的。烧伤病人恢复期间、妇女怀孕期间出现水肿[9],是因为机体需要的蛋白质增加,若补充不足则造成血浆中蛋白质缺乏,使毛细血管中的胶体渗透压低于细胞间液中的渗透压,根据水分子从渗透压低到渗透压高的原理,水分子从毛细血管流向细胞间液而形成水肿。因此化学原理也对护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启发作用。2.3.4药物升级与化学结构改造医学的发展,需要化学发展以支持其发展。青霉素的演变,佐证了这一点。天然青霉素来自于青霉的分泌物,青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随着人们大量使用青霉素,细菌对青霉素形成了抗药性,疗效愈来越低[10]。化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法:改变青霉素的基团(R-),使细菌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抗药性。正是由于化学家对青霉素结构的不断改造,才有了今天抗细菌的青霉素类药物的药效升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奎宁是在金鸡纳树上提取的抗疟疾的有效药物,自1820年之后的100多年,一直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20世纪60年代后,在东南亚及非洲地区发现了抗药性疟原虫,传统的抗疟药奎宁、氯喹等已不再有效。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和她领导的团队,在植物青蒿(黄花蒿)中提取了具有强抗疟活性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李英等科学工作者对青蒿素做了药物升级,以青蒿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来改变药物活性,合成了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药物(图2),前者的抗疟活性是青蒿素的6倍,后者由在水中不稳定而易分解,一般制成粉剂,使用时临时配制[11]。2.3.4药物的空间异构与药效的关系空间异构是指分子的立体结构不同而产生的一类异构体。它包括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空间异构在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雌激素雌二醇是卵巢分泌的天然雌性激素[7],其分子中的2个羟基是活性官能团,对生理作用是必需的。在反式已烯雌酚中,2个羟基的距离是与雌二醇2个羟基的距离近似且为1.45nm,表现出较强的活性;而顺式已烯雌酚2个羟基的距离是0.72nm,与雌二醇不相似,活性大大减弱(图3)[12]。此外,对映异构在药物作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氯霉素有4个旋光异构体,但是只有D(-)-苏型氯霉素有强的抗菌作用;人体需要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等。有机化学的立体异构知识能助力于药物知识的学习,为掌握药理知识提供帮助。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精选案例,教会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13],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加强与医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4]。总之,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之一,应深入挖掘其素质、知识和技能内涵,积极促进化学助力护理专业学习,为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积极的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5],是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长平,孙玉梅,孙亚丽,等.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5
[2]殷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4
[3]陈树君.药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3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80
[5]李湘苏,赵笑虹.医用化学基础.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17
[6]郑虎.药物化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7
[7]杨宝峰.药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7
[8]金惠铭.病理生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
[9]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7
[10]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64
[11]冷元红,万莉,袁萍,等.化学教育,2013,34(7):6-8
[12]李湘苏.有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1
[13]陈莲惠,贾飞云,苏奉发.成功(教育),2013(18):13绘画艺术论文8
[14]赵淑艳.化学教育,2015,36(10):51-5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李湘苏 王力群 单位:核工业卫生学校 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