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独立学院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1],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新形式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给更多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做了一定贡献。政府和社会对独立学院所带来的进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独立学院的发展逐步走向专业和规范,也必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生军。施工技术课程是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研究施工技术中的各工种工程施工和施工组织中科学编制一个工程设施或群体。它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与计划的基本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学生今后从事其相关行业时能够正确进行工种工程的施工。因此,应将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独立学院的特点相结合,体现独立学院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经验,以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1独立学院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第一,涉及面广。施工技术课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材料、测量、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有关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我院选用的教材是郭正兴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比如钢筋工程是第五章,混凝土工程是第六章,各章节内在联系少,都是比较独立的。第二,实践性强。施工技术课程以工程为背景,不如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系统,而是直接涉及工程问题。许多施工工艺、施工原理都是施工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如果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讲解的时间也比较长,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因此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要,在讲解过程中更能结合经历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第三,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材料的追求越来越严格,致使施工技术、工艺、材料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该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就要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把最先进的文化理论带进课程,才会引起学生更广泛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第四,实用性强。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绝大多数学生从事建筑相关专业,由于独立学院的特点,很多学生选择建筑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等一线工作岗位。课程中学到的土方工程、模板工程、桩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2独立学院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内容与实际工程脱节。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上涌现出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新型技术及新型材料,这些新的内容在教材上没有体现,并且与实际的施工工艺存在明显差距,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单纯的评职称用及为了写书而写书,没有实际的施工经验,导致最新的内容都无法在教材中体现,使其教材内容滞后,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有些应该淘汰的工艺要求还在课本中,没有被删除。很多教材都是针对高职学生或者普通本科学生进行编写的,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编写的施工技术方面教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受教育形式应该编写一门针对性强的教材。由于教材本身与实际的工程脱节,教师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学生听课时又没有集中精力,就会出现“三脱离现象”,极其影响教学效果。2)教学形式单一。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教学形式,虽然与板书教学相比,在教学效果上有一定优势,但对一些工种工艺仍表述不清。特别是施工工艺流程,学生单纯的从多媒体教学中无法理解清楚,如钢筋工程中钢筋连接方式———焊接,混凝土特殊施工方法———水下浇筑混凝土法,预应力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等,学生很难在多媒体教学中清楚了解掌握。3)教学课时少,实践环节少。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大纲,教师理论授课学时为32学时,周学时为2学时,上课周期达到16周,每周刚学会的知识,到下一周上课时就会产生遗忘。施工技术课程涵盖11章内容,土方工程涉及到土方量的计算和土方调配的计算,模板工程涉及到模板设计计算、钢筋工程设计到钢筋配料计算和混凝土工程涉及到施工配合比的计算,这就导致课时满足不了教学内容,就会出现上课环节紧凑,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减少,互动机会几乎为零,学习效果起不到好的作用,并且由于计算环节所用的时间多,讲解时间长等特点,有些内容就被一代而过。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进行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大一上学期课程结束时,参加过认识实习,到实际工地参观学习,简单了解工程实际工作情况。对后续施工技术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但实际学习施工技术课程时,实践环节薄弱,单纯的理论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施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实践环节学生学习起来很抽象,不容易理解。4)教师队伍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独立学院是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时绝大部分老师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也有一些本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博士研究毕业生,由于近些年土建类工作的火爆,很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在招聘教师时就面临一个问题,很多毕业生不愿从事教师工作,并且大部分招聘上来的教师都是女教师,都是直接从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讲授课程时都是完全的理论授课,对于实际的运用都是照本宣科。5)学生兴趣不足。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相对薄弱,面对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大量计算题,产生出兴趣不足的现象,我院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共两个班级76人,根据上课观察及课后随访,发现40%左右的学生对于计算题算不明白,弄不清楚。还有10%左右的学生上课根本不认真听讲,对施工技术课程不感兴趣。
3独立学院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编制符合独立学院教学实际的教学大纲
1)权威教学专家和施工技术专家共同编制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参考。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同时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才能培养出独立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2)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单纯的理论学习根本无法掌握施工工艺的操作,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首先要增加实习时间,从以前的一周时间,改为整个假期的时间进行实践,这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现场工艺工种工程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要细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指导书帮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采取日志、周志、总结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心得。
3.2强化教师队伍的实践
独立学院对教师的需求比较大,大多数教师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授课时对一些施工工艺细节掌握不够,对实际现场施工了解不足,都会导致授课时讲解不清等问题。因此,像施工技术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讲授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在教师队伍强化实践环节方面,一方面可以让授课教师去施工企业实习锻炼,还可以通过学院组织的形式脱岗进行学习,深入施工单位去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有效的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3.3教学形式多样化
1)案例教学。施工技术课程中有一些工种工程都是能够实际接触到的,比如钢筋、模板、预应力张拉机等等,钢筋连接的三种方式都是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了解到的,柱模板、墙模板、梁模板的材料可以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总结,预应力张拉机也可以通过实物进行了解。相较于其他学科,施工技术中有关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比如经常看到窗口的两个对角出现斜裂缝,在窗间墙出现水平裂缝,就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圈梁和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变形,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产生温度性的裂逢。针对这些现象,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缺陷是什么,然后在让学生分析讨论,在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授课,结合相关章节进行实际应用,增进学生的参与意识。2)专题讲座。在施工技术的教学讲解过程中,如果遇到实践性强又无法进行实际教学的环节,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施工企业方面的专家进行讲解。现场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对施工技术中的有关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远程视频讲座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去理解施工技术中的有关工艺和技术问题,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3)拍摄现场视频资料。积极与我院协助的实习单位合作,根据课程章节的需求,选派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视频的拍摄过程中,收集第一手丰富的教学资料,同时进行整理资料的工作,并实际应用于课程中,生动的视频教学有效满足了学生对施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视频中,避免了单纯多媒体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了教学质量。4)科研融入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和相关教师进行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论文水平,为毕业时期的论文准备工作打下基础,提高科研意识。5)制作优秀课件。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我院已经举办了八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可见课件对于教学所起到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一门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效果的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因此应集中教师团队的力量,共同去制作完成,积极去学习优秀课件的制作方式方法,应用到施工技术课件的制作当中。
4结语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能体验学习施工技术带来的快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作者:王爽 姬兴宇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