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及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代表一定阶级意志的主体以一种非强制性方式将其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作用于目标客体,以使客体的言行举止满足主体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通过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宣传、引导等,使社会成员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实现一定阶级统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l。尤其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1989年,世界银行在概括当时非洲的情形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此后,“治理”便广泛地用于政治发展研究中,特别是被用来描述后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状况](H。关于治理的内涵,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罗西瑙将其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全球治理委员会也就“治理”一词给出了定义,即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o[4](P23)社会治理作为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自身的特定领域即社会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公权力的引导下,在公权威的保证下,通过公民社会组织(公共的、私人的)的集体合作和联合行动来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的运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并将社会治理单独列为改革的一项来实施,高度强调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在新的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虽发生了变化,但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用未见丝毫锐减,相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愈发丰富,特别是在社会治理领域,在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激发精神动力等方面的效用愈见显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民众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定,与治理的目标基本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治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场域中的良好运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疏导社会成员心理、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激发民众活力等。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有助于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化、制度化。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简单逻辑加减,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内容上二者是传承关系,结构上二者是互补关系,发展上二者是互相促进关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是要寻求基于社会治理目标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实现的条件和途径。其核心在于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生命力的体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实现社会高效、有序、稳定地运行,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本质所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特征是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治理功能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特征。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m。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有效社会治理中非常注重人性和人文关怀,注重与民众经常性的对话和沟通来了解民众的诉求。以往以“单边政策”约束民众的做法在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确有不足,民主的发展意味着只有真正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用。二是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也将行于新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需正确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总而言之,就是要以整个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基点创新内容及方式,以适合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需要。三是非强制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引导、劝服、激励等非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注重教育和感化,相比施用强制性手段来实现社会治理的效果是有显著区别的。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冲突发生和极端暴力出现,有助于将社会治理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之内,使整个过程在一种相对温和的氛围下进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四是隐性施效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潜移默化的效果特点。任何思想层面的理念灌输都是一个不断演化、实施的过程,其外在变化不会一蹴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期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意识内化于民众心中,继而转化为外在力量。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的潜能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发挥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的当下,惟有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能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心点在于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其中,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是内在契合的。新的社会现实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和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可靠保证。
(一)思想整合功能。文化思潮的交流碰撞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引发了人的需要多样、诉求多样,导致思想多元、价值多元、行为多元。个人主义滋长,传统美德沦丧,集体主义价值观淡化,社会风气式微等,这些思想层面的新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反映在行为上则表现为行动的多向化,缺少统一的规范从而使统一行动陷入困境,给有效的社会治理制造了障碍。社会成员在理解和执行党的改革政策、方针过程中存在偏差,既抬高了化解矛盾成本,也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诚然,积极寻求解困之道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思想领域的挑战自然成为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多种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整合,使统一的规范和行动成为可能,保证了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88想整合功能,可以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民众普遍认可的共识。通过分析存在于社会成员中的思想观念,将有益于社会治理的部分充分挖掘出来并进行高度整合,使其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同时,在民众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形态内化于民众心中,最终达到民众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动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价值引领功能。在现代社会中,诚信问题、责任问题、社会风气问题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难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表现在社会治理领域,正确的价值理念有利于社会的良好发展,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价值观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空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亦相应发生变化。当下,各种错误思潮充斥着整个思想领域,部分民众因缺乏正确引导,导致价值观发生扭曲。一些社会成员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弄虚作假,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一些则社会责任心缺失,致使事故层出不穷;而一些又在事故发生后极力推卸责任,逃脱惩罚。另外,各种形式的老人摔倒无人上前扶起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之所以形成,究其原因就在于错误的价值观对民众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可以成为消弭这种影响的清除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改造工具,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能够引导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侵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大量的宣传、引导工作,培养民众的诚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社会中大力提倡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为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对广大民众进行社会价值理念教育。这种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对自身社会价值实现的认知与觉悟水平,使人们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每个个体都能尽其所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那么社会治理的目标在个体的社会价值中就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
(三)心理疏导功能。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竞争也愈发激烈,这直接对社会成员的心理层面产生了影响。通过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爆炸、袭击等案件,直接反映了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下,易出现极端思想和心理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不和谐事件甚至是惨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心理疏导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传统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求多维度、多视域分析民众的心理特征。这就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效解决部分民众在心理层面出现的偏差,以此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进行心理疏导。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社会地位,也决定了他所处的社会状况。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起决定性作用,一部分社会成员因持有较多的经济资源可能率先成为富裕阶层,而另一部分则因所持较少会无奈落为社会底层。这两大社会阶层因其所处经济地位、社会状况相对特殊,出现心理偏斜的几率较大。因此,这两大社会阶层民众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一些富裕民众会因其享有较好的社会状况,滋生骄傲、享乐、蔑视普通大众、无视社会公德等心理。特别是现今一些“土豪”、“暴发户”,极易虚荣心膨胀,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展现其物质财力、奢侈生活。个别做法甚至违背了国家法律法规,诸如豪车撞人,事后殴打普通民众事件等。这种在公共空间竞相炫富、公然挑战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对于这部分民众的不健康心理,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及时纠正疏通,以免这种病态心理在社会中迅速扩散。处于较低经济地位的部分民众也会因其所处的社会状况不佳出现报复社会的心理,进而引发动乱和一些暴力事件,破坏社会的安定,给社会治理带来威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这部分民众的心理变化,及时疏通其心理障碍,理顺情绪,降低经济因素引起的心理落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经常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控制这些负面心理扩大化。此外,在进行疏导的过程中,应该有更高更宽的视野,要善于做调查研究,善于总结概括,不断地交换位置思考,反复地比较研究,科学判断不同群众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把握民众心理发展的整体态势。在疏导的同时,还可以建立这部分社会成员对于生存发展需求的心理保障,如个人权益的保障、人身安全的保障、生活稳定的保障、自由发展的保障等。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功能对于社会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系协调功能。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成员在进行交往实践时会出现很多的利害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各种社会关系矛盾和利益冲突的事件会由此增多,导致社会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好社会成员的关系,保证社会关系的和谐,减少利益冲突,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国家强调社会治理的创新,就是针对以往片面处理不和谐关系所导致的冲突而提出的,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关系协调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结构上,社会关系最基础的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因此,协调社会关系必然要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人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各种经济关系纠纷,化解因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矛盾,建构稳固的经济关系基础,不仅有利于其他社会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而且为新的社会治理机制形成构筑了奠基石。至此,新的社会治理机制继续往上进行设计建造成为了可能。试想,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那么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内容上,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于这两对关系的处理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首先,民众个体利益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生俱来且不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协调社会成员个体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利益冲突,降低社会治理成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之间建立一种信任,使社会成员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在社会交往中,互利共赢将代替摩擦与冲突,保证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其次,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不同阶层的民众对于自身需求有着不同的期望,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多从社会民众群体层面来解决,势90必会造成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后果,从而导致效果不佳。强调社会成员应遵循共性特点,忽视了社会成员正当利益的实现,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时候,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导致民众与社会对立情绪日益严重,诸如普通民众对于城管执法的抵触情绪等。个体成员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总体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兼顾个体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补充以往在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方面的不足,将个体的具体利益和不同诉求融人到社会整体需求上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真正实现关系协调功能的创新。
(五)活力激发功能。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治理。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激发功能的核心在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力,在于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治理提供正能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思想,科学地分析对象的思想特征。思想指导行为,积极乐观的思想能够发挥社会成员在行动上的无穷动力,使整个社会朝着健康向上的态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激发功能就是要通过思想动员、潜能开发、激励机制等,锻炼个体意志,完善个人品格,充分挖掘人的本质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成分,不断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弱化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增加社会稳定的筹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增强普通民众的参与意识,让其亲身实践,从而使个人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积极地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可以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民众活力的方式,既体现时代性,又有可行性。从社会治理的总目标出发,把人民群众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通过对社会优秀模范代表的宣传,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激发人本性中的真、善、美,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同时,在各种形式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把握主体性原则,体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最大程度地激发民众的活力。
(六)舆情收集和分析功能。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众对其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在社会事件频发的当下,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对于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而收集和分析舆情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沟通谈心收集信息,了解民意。面对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交流中获得人们对于社会治理方案、实施、效果等的态度,了解舆论走向,从而把握民众心态。在分析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之后,我们才能找出在社会治理中出现相关症结的原因所在,才能针对性地改善社会治理方案,确定下一个社会治理目标,做好社会治理工作。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走向网络化、信息化。大众传媒逐渐成为进行思想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运用大众传媒,特别是借助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新型交流方式实现与民众的互动,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体的社会舆论动态及发展趋势。凭借信息化的优势,我们可以密切关注社会存在易引发公众不满和冲突的社会问题,关注民众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及早发现问题,为防控危机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通过收集社会舆论信息,可以很好地把握民众对于某一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所持观点和基本思考方向,为预知事态的发展提供信息保障。通过科学分析民情、民意,可以对当前的社会治理水平做出合理判断,对治理方案做出科学评价,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具体举措提供可靠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收集和分析舆情,可以将可能引发危机的不利因子消除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不利因子不断积累,并最终以危害社会秩序稳定的形式爆发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可以发挥重要的功能和效用。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创新与实现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某些不和谐的事件乃至危机发生。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创新与实现还需要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配合,还需进一步拓宽功能实现机电论文范文的途径和通道,以及同行政、法律等社会治理的其他方式的联动与整合等。
作者:汪玲 张斌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相关专题: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图书馆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