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中国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关键时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动,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党内的反腐败斗争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极其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并且提出了一整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本文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的同时,也深刻的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为当今社会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新常态;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意义
反腐倡廉思想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整套反对腐败、倡导实现党的清廉为政、加强党的廉洁纯洁建设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程度的高低、反腐问题解决的好坏,事关国家、政党的生死存亡,是国家生死攸关的大事,是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建设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将腐败比作社会发展的安全隐患,将腐败化身为社会发展的毒瘤,说如果腐败问题不及时治疗,则会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会愈演愈烈,最终可能会致使国家和政党的灭亡。由此可知,如果对腐败现象不闻不问,对其以容忍的态度,则腐败现象会滋生蔓延,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反腐倡廉思想为基础,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倡廉中的内容以及对党的建设的意义。
一、新常态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可见,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现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和见解。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对反腐进行过讲话,他说“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可见,只有将制度不断健全,不断完善,让权力在制度的范围里活动,这样才能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健全的制度是减少腐败产生的必要条件。制度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限制,制度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党的廉政建设中,加强对权利行使能力的监督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让人民行使好自己手中的监督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要坚决杜绝并且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产生。特权现象的发生也是制度的问题,因此,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的滥用才能得到遏制,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二)“老虎”、“苍蝇”一起打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纪委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学习会议,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即惩处国家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贪污受贿的案件,又要解决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腐败问题。2013年6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指出“一只‘老虎’周围必然围绕一群‘苍蝇’,‘苍蝇’更需要以‘老虎’为靠山,‘老虎’与‘苍蝇’历来是搭帮结伙的利益共同体。可见,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它们都是一个群体,只不过是权责大小、职位高低的差别,但是不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危害党的发展,都要进行惩处。所谓“老虎”,就是那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所谓“苍蝇”是那些与百姓息息相关处于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政府干部,无论“苍蝇”还是“老虎”只要腐败了就必须一起打,这是新的历史条件的必然要求。任何腐败分子都是影响党和国家健康发展的蛀虫。习近平总书记说“在贪污腐败问题上,没有大小人物的区别,只要触犯了,就要坚决出手惩治、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绝不给其喘息的机会。”因此,在反腐倡廉中无论面对的是什么职位的官员,都必须一视同仁,不可姑息养奸,这样才能解决腐败的毒瘤。
(三)运用历史智慧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今社会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要研究我国在反腐倡廉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分析和考察我国在历史进程中关于反腐倡廉思想的成功与失败,分析我国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功过得失,运用历史上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今天的党建思想相结合,会为党的反腐倡廉的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成就。可见,在反腐倡廉的建设中,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反腐倡廉思想的有益的养分,与当今社会相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促进我党的建设。运用历史智慧来加强和推动当今社会党的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不断提升国民教育加强社会公民对廉政文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强腐败问题的治理,首先应该从思想道德角度抓起,保证我们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升党员意识,维护国家政党的整洁性,运用道德修养来教育党员和普通大众,能够夯实党员在从政思想中的廉洁意识,树立党员在成为国家干部的同时,要加强自身拒腐防变的道德底线,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大党员思想上反腐败的教育,在党员心中种下腐败的危害,这样为从思想上杜绝腐败思想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四)“常”“长”反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并且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可见,反腐斗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大力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巨资工程,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完成的一件大事。“常”“长”反腐一方面要求党要经常性的加强党内的反腐倡廉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党在反腐倡廉建设这条大路上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长期反腐,不可半途而废。因此在反腐的路上,全国人民必须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加强社会公众以及党员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意识,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践行。古语云“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只有注重细小的细节,具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在发现矛头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才能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
(五)加强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维惩治腐败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善于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在召开的十八界四中全会上,更是将主题定位“依法治国”。可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写到在反腐倡廉的建设中,要运用法治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此来推动对腐败分子的高压震慑作用,减少腐败事件的发生。纵观十八大之后我国的反腐成效是巨大的。不论上到国家重要领导人,还是下到地方州官百姓,只要有腐败现象的发生,都按照法律的规定,惩处贪腐腐败分子,这样就即肃清了不合格的党员,也保证了党的清廉。依靠法律手段进行惩治腐败,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可靠保障。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学会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而且国家公民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六)推动作风建设促进反腐倡廉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人心的归属,决定着党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作风,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可见,作风问题不解决,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根基,丧失发展的力量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将作风问题比喻成腐败产生的温床和土壤,如果不良风气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就会滋生众多问题,影响到民族、党、国家的发展,损害党群关系,致使党和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根基、血脉和力量。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将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温床破坏掉,才能从源头上更好的阻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俗话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为了更好地加强作风建设,中共中央针对我国现在存在的腐败现状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来推动作风建设,以求来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更好的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作风建设是对党员的限制,是保证党员更好地为民谋利益的衡量标准。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思想的意义
(一)制度建设是保证
如前所述,制度问题是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根本问题,腐败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法律的不健全,才促使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廉政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而且可以在腐败问题发生时,让违法人员受到应有的惩罚,由此以儆效尤,促进党的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惩治腐败”。在当今社会,任何权力的发生都必须在国家制度的范围内行使不可以越过边境,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力的行使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在制度方面我们国家必须建立相应的权责一致机制,来完善权利的行使;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的纪律检查机制,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建立权利的约束机制、健全权利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的与廉政建设配套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制度的完善,保证权力更好地行使。
(二)领导干部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反腐败斗争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党的干部一定要起好先锋带头模范作用,不能任由贪污腐败的行为来危害党的健康发展,危害人民的利益。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党的领导人有好的带头表率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党的领导人是保证反腐斗争的胜利的龙头。在反腐败的斗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的发展是一种缓慢上升的情况,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经济手段的威胁等威胁,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的要求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长”“常”反腐,加强党员的廉政文化建设,来促进党员内部的发展,只有党的内部干净整洁,党才能更好地谋人民所向,保护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能利用职权来开小差,危害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腐败的危害,并且对全体政府人员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都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可见,只有当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政府也才能更好地取信于民,长期执政。
(三)运用历史智慧与时俱进解决当今问题
反腐倡廉建设是我国从古到今一直延传下来的良好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发展状况,我们必须要运用历史智慧与时俱进的解决当今问题。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是丰富的,也是庞杂的,我们要吸收好这些经验来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从古代经典语录——“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到反腐人物——包拯,到制度的完善——八府巡按、监察制度,再到我们近代党的历届领导人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措施,以及不断完善的制度与法律条文的修订,都是当今社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吸收的经验。我们不仅要吸收本国的反腐思想,我们还要把眼光放到世界上,吸收各国在反腐历程中的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动我们在反腐道路上更好的前进。将历史智慧与国外的经验与当今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适应当今现阶段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智慧是历史趋势。
(四)思想教育是基础
俗话说理想信念是党员的信仰,我们要从思想上来抓紧对党员的信仰教育,要求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入党。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讲过,加强思想教育就是加强“两个巩固”,加强人民和党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也加强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挡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可见,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要加强我们党员和百姓公众的意识形态教育,架起那个思想基础教育。只有在提高公民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在党的纯洁性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在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不论是党、国家还是新闻舆论媒体工作者,都要仅仅得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样:“治理腐败问题,应该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抓起,保证党员队伍思想的纯洁性,通过加强党性教育、道德修养教育人,夯实党员干部链接从政的思想基础,牢固梳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可见,在党的反腐倡廉中,一定要重视党员思想的发展。
(五)人民群众是依靠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依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在当今社会,群众路线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1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挡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可见,全体党员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只有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得以顺利的推进,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六)作风建设是重点
党的三大建设中,作风建设是关键的一环,为其他两环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全体党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不可以以四风建设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加强党员内部的反四风建设,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奢靡之风。作风建设不是一件小事,它的发展会腐化我们党的发展,会致使党的发展失去力量,失去根基,最终造成亡党亡国的现状。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党的作风建设,从党员的行为上来肃清党内的整洁,运用多种措施来矫正党员的不良作风,例如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接受人民的监督等等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好的作风建设是党员更好的为人民谋利益的保障。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败思想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历届领导人的反腐败思想水泥机电论文是一脉相承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败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极大地成就,重振了党的威严,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的建设,为“两个一百年”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婷婷 张晓芳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