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中我们选取2008年7月~2011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3例,患者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为65.2岁,病程一般为2~8年。入院时我们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将其分为:16例为轻度肺气肿患者,9例为中度肺气肿患者,4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其余的24例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所选病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肺功能检查方法
本文肺功能检查仪器均采用德国JEAGER公司所生产的Masterscreen肺功能仪。主要对本文所选病例进行常规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以及弥散功能测定。常规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之比(1秒率),所有患者检测值所占的预计值均使用百分进行表示。患者在行常规肺功能检测之后,所有病例患者还需要使用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的沙丁胺醇,之后休息30分钟再次检测其通气功能情况。支气管扩张实验:实施支气管扩张后患者的FEV1增加≥12%并且≥200ml为阳性。弥散功能测定:主要采用一口气法来检测患者的肺CO弥散量(DLco),所有检测数据均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来表示。
1.3观察指标
本文检查观察指标均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所有患者吸入沙丁胺醇后,若其FEV1/FVC﹤70%则存在气流受限现象,依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进行分级:轻度(Ⅰ级):FEV1%≥80%;中度(Ⅱ级):50%≤FEV1%﹤80%;重度(Ⅲ级):30%≤FEV1%﹤50%;极重度(Ⅳ级):FEV1%﹤50%伴呼吸衰竭或者FEV1%﹤30%。
1.4统计学方法
在对本组资料进行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使用(±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采用t,采用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分级
在同期治疗的80例患者经过肺功能仪的检查,并根据其FEV1%及FEV1/FVC值判定,其中有8例患者的通气功能正常;53例(66.29%)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其余的19例患者集中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也就是即FEV1%﹤80%同时FEV1/FVC≥70%。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分级:轻度(Ⅰ级):0例;中度(Ⅱ级):26例(49.06%);重度(Ⅲ级):23例(43.40%);极重度(Ⅳ级):4例(7.5%)。
2.2支气管扩张试验
在本文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阳性,而另外的48例患者的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阴性。通过对比COPD患者肺功能情况,试验呈阳性的患者的肺活量(FVC)、肺活量(VC)、呼气容积(FEV1)、弥散量(DLCO)均显著优于试验阴性的患者(P﹤0.05)。
3讨论
在呼吸内科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属于较常见的临床疾病,患此病的患者其肺功能都有逐渐下降的迹象,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积极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治率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整理分析了以前没有行肺功能检查只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而确诊为COPD的临床资料。在我院开始行肺功能检测之后,选取同期确诊的80例患者中就发现其中只有53例患者符合COPD诊断,其余的27例患者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属于正常范围。在确诊的53例患者,其疾病的严重度都属于中、重及极重度。在对本本文病例观察对象中,有5例患者的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阳性,而另外的48例患者的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阴性。其中还有19例患者集中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也就是即FEV1%﹤80%同时FEV1/FVC≥70%。这些患者排除了在做肺功能检测时未积极的做好配合等因素以外,临床医师还需要对这类患者实施进一步的检查,便于能明确其病因并做出准确的预后。
总之,在积极普及相关肺功能检查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全面推广应用肺功能测定技术,尤其是对于那些危险人群,对其定期行肺功能检查将有利于尽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预后,以此来达到降低或者延缓COPD发病率的目的[2]。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尽早将肺功能检查纳入患者的常规体检项目中,这样不仅可以早发现、早防治COPD,同时还能有效降低COPD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