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财经翻译人才培养困境与构想

一、课程教材与培养目标脱节

翻译课程教材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材的编写体系未能体现出财经院校教育特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行业结合程度不高,与学生实际需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材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人才培养增加了难度。地方财经院校翻译人才培养上述困境的归因都与缺乏明确培养目标导向的课程资源相关。一方面,对现有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充分,导致教学形式封闭单调,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部系行政界限分明、壁垒森严,相互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课程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基于此,我们提出把校本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作为翻译课程改革的基础和重点。其宗旨是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培养实用型财经翻译人才。

二、翻译课程改革的资源基础观及其理据

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View)本是西方管理学领域研究企业成长问题的重要学说。根据这一理论,企业被视为一组资源与能力的集合,企业成长的源泉是其内部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来源于一些不可模仿的独特资源。[2]我们认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如此。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效应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而特色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其拥有的独特的办学资源以及不断吸纳优秀资源和有效开发潜力资源的能力。美国课程专家泰勒(Tyler)称,“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综合地决定学校目标提供基础。”[3]在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树立特色发展思路,对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源泉和保障。因此,针对目前高校翻译教学普遍存在与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及实用财经翻译人才培养的困境,我们提出资源基础观的翻译课程改革。这就意味着树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依托财经院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实用财经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把校本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作为翻译课程改革的基础和突破口。泰勒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资利用的资源”。[4]学者们从各个侧面对课程资源的定义进行不同的诠释和补充。但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那么,翻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利用多种渠道寻找和利用一切有可能进入翻译课程,并能与翻译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进一步开拓教与学的渠道,达成教学目标的一切资源。然而,从本质上讲,课程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其潜在的价值必须经过人们有意识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才能进入课程领域。由于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是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财经翻译专门人才,除了具有扎实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政、经济、金融基础知识,掌握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我们的翻译课程更加强调所学语言知识在专业领域内的应用,比一般课程而言所涉及到的课程资源范围更加广泛,更具有跨学科性。因此,深入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强化课程资源观念,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翻译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三、基于实用财经翻译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课程资源开发不是简单无序的资源扩张或量的积聚,而是要符合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规律的需要。根据地方财经院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课程目标,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翻译课程资源开发要符合实用财经翻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发挥本地本校资源优势,体现财经特色,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翻译课程教学规律。

(二)针对性原则

目前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庞杂,课程资源开发不是对教学资源不加选择的简单移植,针对性原则就是要求结合课程特征和院校生源实际,搜集、选择、加工、整合、凝练教学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己所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要针对不同风格学习者,体现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在内容设计上灵活多样,展示特长,突显个性,促进和优化教学。

(三)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意味着开发者要有开阔的胸怀和远见卓识,大胆拓展资源开发渠道,注意吸纳相关学科和相关课程资源,兼收并蓄,促进交叉学科资源的渗透、结合和共生。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随着学科教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和个人自身的发展,应不断更新现有资源,开发和补充新的资源。

(四)系统性原则

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者具有视野广阔的课程资源系统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与设计,根据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和在课程目标实施中的价值,对各种形式的资源进行甄别、整合和系统开发利用。

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

(一)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依据,是教与学的主要媒介。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性网络时代的到来,翻译课程教材资源也需不断丰富和更新。教材作为一种知识高度浓缩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如何开发运用教材这一核心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动态的教材资源意识,除了通过自编讲义、练习等形式增加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相关的学习资料,对教材进行有益的补充外,更重要的是对主干教材和各类辅助教材的原有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利用,重组、整合和优化现有教材,挖掘其中的生成性价值,把“死”教材资源变为“活”素材,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本校师生独特个性和具体实际、学情能力和培养目标,自行组织开发建设一套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财经翻译教材,使教材变成本校整个教学生命的一个有机部分,让教学更加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创造性地、动态地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开发编制校本教材,这对开发出精品教材、特色教材以及培养特殊人才尤其重要,也是翻译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新课题。

(二)开发动态生成人力资源

开发校本教学资源不是单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它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庞大系统。除了软件资源共享、投资互补、共同开发物力资源以外,相关系、部之间人力资源在专业结构、学缘结构上的优化配置是优秀人才培养的保障。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师资队伍,目前外语系教师大都是外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上岗前未接受过财经类相关专业培训,更谈不上相关工作经历,师资队伍专业、学缘结构单一问题亟待解决。除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外,关键是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一是为现有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教师的培养在任何教育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成功”[5]。因此,必须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英语又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双栖复合型教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二是提倡跨学科的教学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培养质量。一方面,外语教师主动从传统的学科知识视野中走出来,加强同其他学科教师之间对话与合作。另一方面,争取与相关系部通力合作,为整个教学提供更优良的人际环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有限的人才资源进行最优化合理配置,建立一个相对固定又保持适度流通的人力资源动态生成机制,对教学团队实行动态匹配管理,使教学和学术梯队成员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互相协调。这样既利于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学科知识渗透,又将保持梯队成员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学生本身也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学生应该亲自参与课程规划和课程评价”。[6]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例如,可以发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积累相关实物课程素材,如各类英汉商品广告,产品说明书,处理贸易流程的相关合同、票据、单据等,用他们自己收集的实物资源作为翻译课上的翻译实践素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开发潜在的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与课程活动相关并具有资源价值的看不见的课程资源。既包括教师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感悟、教学反思、知识、理念、追求、人格等,也包括学生学习的策略、经验与体会等。隐性资源还包括深深嵌入学校或系部的组织惯例或文化,这些在长期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特资源,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五、结语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对课程改革、学科建设乃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地方财经院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重点,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借助传统优势学科资源,培养实用财经特色翻译人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实用财经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资源基础观视角,把校本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作为翻译课程改革的基础和突破口,探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及其途径,对促进深化地方财经院校翻译教学改革,培养实用财经翻译人才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作者:魏瑾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财经翻译人才培养困境与构想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52408.html

    相关专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影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及转型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