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游戏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儿童天性好动、爱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的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玩耍,在他们看来,玩才是上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如果体育课上没有游戏活动,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再喜欢体育课。因此,教师应把游戏和竞赛作为体育课的主体内容,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边玩、边练、边学、边乐。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手段,游戏是体育训练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获取体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实现体格和体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游戏一般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情节性特点,是由各个实际活动构成的。在这些游戏中,学生可以学会很多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奔走、跑跳、搬运、攀爬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和活动能力。
比如:低年级的球类练习既能发展学生的技巧和技能,又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和敏捷性。如果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虽然也能掌握一些技术动作,但是练习积极性低下;而如果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授课,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编制或查阅资料,把篮球练习的运球、传球、投篮变成两人或多人游戏,并列出简单的游戏规则,以比赛的方式组织教学,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篮球技能。对一些比较枯燥的反复练习项目,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创编和科学的安排,使学习内容具有竟争性和游戏性,以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来,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一种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中自由玩耍,从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逐渐培养和提高组织能力、自主观念和纪律意识。
二、鼓励相互之间给予评价,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学生之间相互给予评价时,教师应在尊重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对于那些基础较弱、体质较差但态度积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出表扬和肯定,使他们在小组内得到较高的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具体的评价方法是:在小组范围内,组织成员逐个给予评价,并结合教师和学生互评,使得课堂评价形式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实现学生的自我独立发展。同时,学生在相互评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更为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了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体育教学应是一个师生积极互动、全方位参与、把发展学生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的过程。只有灵活采用教学策略,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和体现。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尝试,才能真正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成果。
作者:林宗锦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天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