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干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40例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32例肺癌,3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1例胸腺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23~60岁,平均年龄(43±8.9)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范围23~64岁,平均年龄(45±11.1)岁。患者纳入标准:排除有间质性(包括放射治疗前胸部CT提示有间质改变)、有胸部放疗史、活动性出血及预计生存及小于6个月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仅仅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1例胸腺癌放射总剂量为60Gy;3例乳腺癌中位总剂量48Gy[(45~50)Gy];4例食管癌常规放射总剂量65Gy;32例肺癌,其中9例放射治疗中位总剂量60Gy[(30~76)Gy],16例先常规放射治疗后适形放射治疗,中位总剂量为74Gy[(65~76)Gy],7例全程适形放疗中位总剂量72Gy[(40~74)Gy]。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在放射治疗期间口服川芎嗪片3粒每次,150毫克/次,每天3次,至放射治疗结束。放射治疗结束后第3、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内容:临床症状:主要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干咳症状。观察内容: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放射治疗前后的血浆TGF-β1含量,试剂由Biosource(USA)提供;肺功能: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后第3、6个月各检查1次。测定内容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CO弥散量(DLCO)、肺总量(TLC)。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表示测定结果。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运用χ2检验。

2结果

2.1放射治疗前、后血浆TGF-β1变化:对照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GF-β1为(4.48±2.40)ng/mL,放射治疗后为(11.70±5.48)ng/mL,观察组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GF-β1为(4.45±1.76)ng/mL,放射治疗后为(5.79±2.88)ng/m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01),具体见表1。

2.2放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两组完成肺功能随访各为19例。放射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CO弥散量明显下降者(下降幅度>25%)占63.2%(12/19),观察组占31.6%(6/1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两组放射治疗后第3、6个月FEV1、FVC、TLC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放射性肺损伤:按RTOG/EORTC系统评定急性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分级:对照组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级19例,急性放射性肺炎3级1例,3级1例,观察组急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级20例,性放射性肺炎2级1例。

3讨论

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同时放射治疗还会损伤照射野内的肺正常组织,这大大限制了放射剂量。放射治疗会导致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改变:放射治疗后0~2个月(放射治疗早期)典型表现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损伤,伴有充血以及通透性增高。放射治疗后2~9个月(放射治疗中期)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纤维母细胞浸润、肥厚及胶原形成以及肺毛细血管内血小板堵塞;放射治疗晚期主要表现为血管硬化以及肺泡间隔进行性增厚。其靶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在照射几小时到几天后,大量细胞因子合成、分泌,能够持续几个月,其中TGF-β1是因放射而引起肺损伤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会趋化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促进细胞中IL-1、TNF-α的合成,同时还会诱导细胞产生更多的TGF-β1,称为自我诱导性地扩大生物学效应[4]。因此,放射治疗时血浆TGF-β1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指标。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成分之一,非照射条件下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也能明显抑制Coγ射线照射后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5]。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GF-β1为(4.48±2.40)ng/mL,放射治疗后为(11.70±5.48)ng/mL,观察组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GF-β1为(4.45±1.76)ng/mL,放射治疗后为(5.79±2.88)ng/m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同时结果还表明川芎嗪能够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肺损伤,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综上所述,放疗期间给予川芎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能够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肺损伤,减轻放射治疗后弥散功能的恶化程度,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奕 燕爱凤 单位: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放射科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耳鼻喉科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干预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46419.html

    相关专题: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上一篇:药物三联法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
    下一篇: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