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期待,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对学生就业管理带来了新影响,社会文化思潮的思想渗透以及生源状况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从当前教学档案反映的问题看,新形势下,由于年龄、心理、经济、社会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叠加,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空前艰巨复杂。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1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兴,则民族兴。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依靠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必须做到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才能与时俱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1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行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紧紧瞄准时代的发展方向,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有了新期待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给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对人才的结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
2.3城乡二元结构出现的新调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在出现新的调整,为大学生在基层农村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广阔的空间。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的基层就业能力,服务于大学生到广大基层建功立业,服务于大学生到二三线城市谋发展,服务于大学生自主创业。
2.4社会思想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现,人们的价值取向多样,思想多变,文化多元,加之网络技术发达,大学生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少数大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5生源状况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第一,生源质量下降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考生总数的减少,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高职高专院校尤为突出。大学生分数下降往往伴随着综合素质的降低,大学生中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性差、集体观念淡薄等现象普遍存在,给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第二,越来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档案统计,有28.75%的在校生存在心理问题,个别大学生甚至十分严重,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三,贫困生增多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农村大学生比例较大,贫困家庭大学生较多。贫困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弊端
从教学档案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看,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以态势“高压”、方式单一等为主要特征。在这种教育管理方式下成长的学生,情感表现方面,往往“生、冷、硬”,缺乏人情味儿;思维方面,其灵活度不够,思维空间局限;行为上,易诱发问题和矛盾,个别易致极端。这种非疏而压的单一的教育方式,于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于管理者而言,会使他们面临更大的管理压力和困难,甚至失去主动,陷入被动。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大幅度提高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对教育公平、教育文明、教育人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4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打破传统工作方式,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突破,其次要找准工作着力点,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再次要形成全员育人理念,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机制。
4.1打破传统工作方式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突破
一是建立校系(院)二级管理体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二是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三是创新大学生管理方式,四是完善服务措施,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五是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着眼以上目标,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和新机制,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4.2找准工作着力点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4.2.1加强领导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首先,健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学生管理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系(院)二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代表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资助、就业等方面履行计划、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和考核等职责。系(院)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根据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体安排,全面负责本系(院)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拓展辅导员岗位职责,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于一体;要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专业优先原则,严格选聘标准和程序;要探索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完善校级年度优秀辅导员评选方法,探索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同工同筹的可能机制,逐步建立辅导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的交流机制以及选拔党政干部重视辅导员经历的可能机制,发挥好导向作用;要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完善新进辅导员岗前培训制度,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日常培训制度,设立辅导员论坛、辅导员工作室,鼓励支持辅导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培养更多的育人名师。4.2.2创新教育手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大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实施阶梯式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包括军事训练、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等;二年级以“成才教育”为重点,包括责任感教育、主人翁意识培养、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等;高年级以“就业教育”为重点,做好创业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就业教育,如此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层层递进,设计德育实践活动。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分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专职辅导员等都应建立个人博客、向大学生公开E-mail或QQ号,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方式,具体为,创新大学生党组织活动方式,改进大学生党组织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党组织进公寓、进社团等,以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经常化、具体化,努力做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不断线。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地域优势,开展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在广大大学生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依托本校发展史,把讲校史、观看校友事迹展馆、知名教授事迹展馆作为新生的第一课,让他们感受作为本校一份子的自豪。启动综合素质“大讲堂”,凝练大学生品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传承知识文化与历史文明。做大演讲比赛、技能大赛、文体素质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全力为大学生展示风采搭建广阔舞台,营造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要深化实践育人环节,深入开展体现专业特色的周末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2.3以生为本改进管理方式提升大学生管理的有效性要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公寓育人功能。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干部夜间公寓值班制度;选聘优秀辅导员进公寓;深入开展“星级宿舍”活动,营造公寓文化氛围;实行大学生宿舍日常卫生、纪律、宿舍文化等综合成绩的量化管理,建立与大学生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挂钩的奖励机制;建立宿舍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以发展为核心,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使之成为大学生素质塑造过程的“指挥棒”和大学生成才记录的“特殊档案”。要开发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实行大学生基础信息的网上管理,把大学生个人信息、奖惩情况、勤工助学、贷款情况、贫困生情况、管理队伍、班级管理等大学生基础信息集成在《大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中,使其具有大学生各类信息的查询、统计等功能。要推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注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特殊大学生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存在心理问题、单亲家庭或问题家庭、沉溺于网络、恋爱受挫、学业严重受挫)档案,开展针对性教育,真正把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具体、做扎实、做出成效。4.2.4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服务工作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教育效果要建立大学生热点问题“面对面”反馈机制,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与大学生面对面进行座谈与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建立辅导员“一对一”谈心制度,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面对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提高教育效果;就恋爱婚姻、人际关系、心理、自杀、就业、入伍、奖助学金等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思想交流。要积极构建和实施“心连心”成才服务工程,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如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大学生成长导师制,家长联系制,辅导员“家访”制,大学生之间的帮扶制,等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3更新育人观念,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机制
4.3.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实施全员考核。高校党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图书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均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均应实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业绩考核,为此,要逐步建立起全校全员育人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及评价体系,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周考核、月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4.3.2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以班级的标准化建设及大学生违纪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核领导干部联系班级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业绩;以大学生满意率为主要指标,考核教师做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使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到课率、大学生违纪率、大学生重大安全事故率等为主要指标,考核辅导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能力;以大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考核各行政部门对大学生的服务水平;以到课率、大学生违纪率、大学生重大安全事故率、就业率等为主要指标,考核系(院)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4.3.3创新考核结果的使用方法增强考核的激励性干部、教师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结果,要与职称职务晋升结合起来;辅导员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结果,要与奖惩挂钩;各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结果,要纳入其年度综合考评中。激励细则,要制定于各项相关制度中,兑现在各项相关工作中。
作者:苏熙睿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