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个别教学单位在实际组织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农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对实践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足或建设水平不能满足当前需要,造成学生深入开展相关技能训练的需求无法及时满足、能力培养无法全部实现等问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属于成年人,鼓励在业余时间内进行学习和互动,师生间、学生间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习过程相对独立,这种情况易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加之部分教学单位对课程实践环节不够重视,缺乏正确引导,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三、实训室和实践基地使用不到位
教学单位用于建设校内实训室项目的资金普遍投入不足,未能及时提供完备的实操平台,再加上企业的市场化驱动,提供的实习岗位愈加有限。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机会,相当一部分课程实践环节操作训练流于形式。
四、实践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管理、考核形式和成绩评价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教”与“学”的需求不能有效反馈,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组织教学的热情。
五、课程实践环节设计的策略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来指导实践教学改革,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1.优化设计农村教育实践环节,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针对农村教育的特点,以《养殖业基础》课程为例,对其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程序重新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如图1所示:通过对课程实践环节程序进行系统性分析,一个完整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三个部分:理论教学、基础训练和课程生产实习。理论教学部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学生进行相关技能性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经验总结能力;基础训练部分作为课程实践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养殖技能的基本操作程序,对具体的操作细节进行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表达的内涵;课程生产实习部分是课程实践环节的核心内容,主要通过完成指定养殖任务来实现教学任务,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检验养殖技能的操作效果。以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劳动力向生产力转化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优化后的实践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提高和综合应用三个阶段,学生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到综合应用阶段结束,完成全部的课程实践环节学习任务,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操作技能经验积累。
2.构建师资保障体系,推动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首先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推动,农村教育专业的课程不仅由本部教师承担,也要发挥系统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系统教师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的作用,聘请高校教师参与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最后要建立行业联盟,邀请农村经济生产中的技术人员、业务能手等参与我们的实践教学。开放大学系统教师、高校教师、技术员、村镇主管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从三个维度共同构成师资保障体系,为农村教育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3.明确资源建设地位和作用,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质量
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是师生交互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有关,还与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数量和质量直接相关。没有适用的资源,实践教学很难开展;教学模式不改革,实践教学要想上一个新台阶也很困难。
4.建立校内外实(验)训室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实践环境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实践教学开辟新领域。虚拟实训室运行的基础包括实践平台和实践内容。在积极开发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建立网络实验的云环境。
(2)实践基地是完成农村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主要包括与养殖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与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签订养殖培训基地协议、与村镇建立人才定向培训合作协议等。建立农村教育实践基地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家庭式的养殖活动和参加村镇的集体养殖等。
5.建立农村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为优化后的课程实践环节提供保障
为保证优化后的课程实践环节能够落实执行,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农村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这是实现农村教育目标、培养合格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可靠保证。完善的农村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的培养目标,推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建立不同层次、类型多样、学制灵活的教育体系,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建立推广优秀学生和成功经验事迹的宣传平台等。
六、工作设想
在综合分析课程实践环节组织开展过程的同时,还要对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保障开放大学农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持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改进学生学习环境
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硬件设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合理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等。
2.进一步鼓励教师进行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关注内容设计,加强宏观管理
对课程教学大纲做出统一规定,应有配套的实践辅导教材和作业册,同时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按照精品课标准制定网络课程,提供配套经费支持。
3.定期调研涉农区县的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实践环节考核机制,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
建议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特点增加“半开卷”、“网络化”等考核形式。通过合理配置师资、加强课程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论文)之间的关联性或改革相应课程的终结性考核方式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4.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支持各类仿真实验软件和模拟实验室建设,鼓励各类实验、实践等仿真模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交互能力。
5.继续巩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农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
针对农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新农村人才培养规划要求,严格落实教学及管理要求、监控措施、评价机制和安全保障制度,优化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6.认真落实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与相关企业或农村致富带头人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帮助学生熟悉、掌握生产操作流程,积累工作经验,有效缩短学生就业后的过渡期。例如:某教学单位在开设《养殖业基础》课程时,充分考虑到“边教边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实地参与,通过现场教学与直接观察,结合羊群的实际饲养过程,现场解答学生问题,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7.促进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相结合
通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的考核和必要的行业认定,使学生在获得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技能证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8.建立健全毕业生继续支持服务机制
毕业生就业和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开放大学农村教育也应该建立健全毕业生的继续支持服务机制。设立专职部门承担毕业生就业咨询指导与服务职责,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继续支持服务和信息咨询,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协助其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构建终身教育重要节点的基础。通过对开放大学农村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是对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村教育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随着农村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新农村农民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紧密围绕农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重点,有效地开展课程实践工作,对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和组织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白玫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农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