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本病主要是PRRSV侵犯呼吸系统,并在肺泡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大量增殖,破坏肺组织,导致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和机体缺氧的全身症状。不同阶段的病猪该病症状也不同。哺乳仔猪发病急,体温41℃以上,病猪体质及其虚弱,呈现哮喘式张口呼吸,四肢外展,眼睛红肿突出,呈结膜炎样,流鼻涕。肌肉震颤、被毛粗乱,呈脱水样,后躯麻痹常在产后48h内死亡,死亡率100%。断奶仔猪和青年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有的呈气喘症状。有的在腹下、背部、耳尖等处有暗红色或蓝紫色斑点。有些病猪出现下痢或关节炎。耐过猪成为僵猪,生长迟滞。公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体温升高,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低下。母猪感染后症状严重,病情反复,出现体温升高达41℃、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多在妊娠晚期(90d后)出现早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死胎常有水肿、自溶现象,皮肤呈棕褐色。病母猪乳汁减少;少数病猪在耳尖、腹下、外阴、尾尖、及口鼻等处皮肤发绀。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则出现大中型猪发病严重,死亡率高,猪群皮肤发红、体温高达42℃,精神高度沉郁,嗜睡,呼吸极度困难,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2病变
鼻、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胸腹腔积液;肺部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病变,肝肿大,心包积液,心肌肿大苍白,肾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胃有出血和水肿。
3防制
3.1平时预防
加强猪场管理,建立安全防疫体系合理规划猪场,使生产区内的后备猪区、配种怀孕区、产房区、保育和育肥区及猪隔离区五部分之间间隔100m以上,防止疫病区间传播;搞好猪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杀虫、灭鼠,保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严格控制进出入人员、车辆,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严格消毒,更换干净的衣服、鞋帽,并严禁串舍;进出车辆严格消毒,装猪车辆与装货车辆必须分装。严抓种源,自繁自养,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是猪场防疫的重要环节,如必须引进种猪时,严禁从疫区疫点引猪,引进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如1个月检疫无异常变化方可合群;每年2次检疫,如有蓝耳病阳性猪需立即淘汰;后备猪,必须按猪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蓝耳病阴性猪场不应安排蓝耳病疫苗免疫猪群),检验均为蓝耳病阴性的猪,才可留作种用,禁止未检测的后备猪进入生产种猪群,这是控制猪蓝耳病的重点。提高猪群抗病能力饲喂优质饲料,并在猪群发育各阶段,采用药物添加剂,增强猪体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方法如下:仔猪做好“三针保健计划”(3、7、21d),肌肉注射磺恩双杀0.5~1ml/头•次;仔猪断奶前1周及转出保育舍前1周,可用强力霉素0.2kg+80%支原净0.125kg/t饲料进行混饲。13~15周龄及18~20周龄育肥猪,可用替米考星0.3kg+2%纽弗罗1.5kg/t饲料混饲,连用1~2周。猪及公猪应每2~3个月定期饲料添加药物,可采用磺胺二甲0.1kg+泰农1.25kg/t饲料进行混饲,连用1周;母猪产前、产后1周可选用2%纽弗罗(氟苯尼考)1.5kg+泰乐菌素0.25kg/t或80%支原净0.125kg+阿莫西林0.2kg+金霉素0.3kg饲料进行混饲。
3.2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预防猪蓝耳病最有效的手段,当前猪蓝耳病活疫苗要比灭活苗效果好。常用免疫方法是:种猪每4月1次,3次/年,每次肌肉注射1头份(2ml/头);后备种猪分别在配种前4周和6~8周分2次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头份(2ml/头);仔猪在断奶前1周免疫,肌肉注射1头份(2mg/头)。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产的猪蓝耳病活疫苗,效果显著。
3.3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猪群疫苗免疫后发病,主要是由疫苗免疫失败导致,其失败原因总结如下:疫苗原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疫苗运输、贮存不当;疫苗超出有效期;选择疫苗毒株和传染病毒株血清型不符;猪蓝耳病弱毒苗毒力回升,灭火苗灭火不全;疫苗污染等均可造成免疫失败。免疫程序因素母源抗体干扰,两种疫苗免疫间隔短,免疫剂量不足,免疫次数和间隔不正确,注射方法、部位不正确,注射器质量差等均可使免疫失败。猪自身因素猪营养不良、体质弱,猪蓝耳病前期隐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免疫抑制疾病的干扰等因素也可造成免疫失败。猪场管理因素各种应激条件,卫生消毒不严,染疫猪处置不当等因素均可引发疫苗免疫失败。
作者:刘正平 李树东 李晓娟 王静 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相关专题:薪酬管理 不知不觉爱对你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