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照问题研究对策
(一)资讯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就是资讯,也称主题选定阶段。在这一环节,教师是主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前设计合理的项目,下达并解释说明项目工作任务。学生要做的事情,主要是接受项目并充分理解项目工作任务。而教师设计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与职业相关联,与实践相联系,与学生能力相符合,与教学计划相融合,与场地、技术、时间相匹配。为此,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深入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岗位需求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与本院具有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本专业全体教师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研讨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最终确定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以企业真实业务、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真实流程进行操作训练。上述项目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环节,而项目明确后,教师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在每一个学习项目实施教学前,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在项目的具体设计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体现目标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合理,应紧扣学习目标来设计任务,不能过大、过小或太烦、太简。如合同签订模块的学习目标是掌握采购合同合理、正确的签订流程。在学习过程中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课前研究性学习,并分组制定一份完整的采购合同,课上制作课件进行汇报,并分组模拟采购合同签订。通过几个分任务既实现知识目标,又能实现能力目标。
2.体现层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特点不同、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最好是逐层递进的。如前面提到的合同签订项目中,有负责资料查询的、有负责资料汇总的、有负责合同起草的、有负责课件制作及汇报的、有负责合同签订的,几个梯队的任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
(二)计划
计划,即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从这个环节开始,学生转变为主角,教师的任务是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建议。工作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确定工作步骤,制定时间计划等。这个环节虽然主张以学生为主,但如果缺少教师良好的指引,学生反而不能如期的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的参与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是明确任务的内容和方向。因此,我们对学生在计划环节的任务做了如下具体要求。
1.小组合理分工各小组要能够自行将项目分解成为若干个子项目,并根据每个成员的基础和特点合理分配不同的任务,同时明确规定各子项目的具体要求、标准和每个成员的职责。
2.制定时间进度各小组在综合考虑每个成员的差异、任务的难易程度等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完成时间的详细计划,要求具体到每一个子项目。此外,制定出的时间计划要富有弹性,能充分考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3.备注资料来源为了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同时有利于后续的评价、验证和修改,要求各组成员在完成项目计划过程中,注明所用资料的出处和来源。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4.确定完成步骤任务完成的步骤是项目实践的关键,在任务实施前,各小组要清楚的界定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并对每个步骤有具体的描述,包括场地、工具、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等。
(三)实施
实施阶段的工作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有创造性地、独立地、自我负责地、参与性地完成任务,并通过工作问题的解决获得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协助。此环节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做到:积极性,即全员积极投入;互补性,包括成员的参与程度和能力;开放性,即能够换位思考、接受不同意见。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项目本身入手,即任务设计一定要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可以是真正的学有所用。例如,任务可以是具体的一次采购订单下达,可以是掌握企业中采购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是一次采购谈判比赛,等等。
2.关注过程监控学生虽然是实施环节的主体,但教师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在学生行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必要的巡察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另外,教师的巡查也有助于发现优秀的学生。培养这些学生担任队长,负责团队的管理和部分辅导工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师抓队长,队长长带学生”的局面,既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使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职业能力。
3.奖惩并用,加强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确保学生的积极性也离不开必要的激励机制,包括语言、加分、光荣榜、成果展示栏、物资等,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教学所需用品及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糖果、口香糖之类的物品。在鼓励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工作规范执行操作,并以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考评。
(四)评估
评估环节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成果展示,成果由小组或一个或多个代表进行展示。展示范围可以有所不同,比如全体人员出席、在全班面前、在父母或者企业代表面前。第二步是检查、评价和讨论,即按照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和教师共同对项目结果、学习过程、经历和经验进行讨论评估。在这一步,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结果、工作方式和经验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多角度的考评体系,即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试相结合、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构成。
(五)迁移
迁移,是指将项目结果运用到新的或类似的项目中,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作为紧接“评估”后的一个阶段来实施。“评估”环节是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分享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个环节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换位思考、信息共享学到更多的知识点。但由于此时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因此,教师要在最后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用于指导日后的实践。
二、改进后的教学效果
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连续二年均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期间,为了确实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了解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后,为了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又以我院13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178份,收回178份,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96.07%。从二次调查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结语
笔者以高职采购管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结果三个环节探讨了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如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等,这也是未来要研究的方向。
作者:吴健 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