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职教育优良与否,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学生就业率”,因此,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如何与企业对接,培养出企业喜欢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就高职学生现状与企业对接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课堂管理;评价指标
现今,高职的教育模式从以前的精英模式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模式。而体现高职教育优良与否,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学生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高等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指标与高校的招生计划安排和领导班子考核挂钩。对连续3年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如何与企业对接,在课堂管理中如何与企业对接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1.课堂纪律较差
在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和缺乏自我约束的习惯,上课当中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上课说话、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旷课和吃零食等。按课程性质看,选修课的课堂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
2.实践偏少
目前,根据笔者对一些企业HR的访谈获悉,高职学生面试在讨论中不能有效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提出的观点经不住推敲,实践能力也较弱。这是因为一些实践活动缺乏学校的组织,而且有些学生不予以重视,导致没有办法充分把相关知识运用在工作中。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高职院校的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可以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充分体现出与企业对接的理念。
二、与企业对接策略
目前,高职人才与企业对接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刚入职时行为习惯比较差,从而让自己得不到重用,导致待遇不高,有的甚至不如企业一线的普通人员。因此,笔者认为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企业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让学生毕业后很好地与企业对接。
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管理的考勤管控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得到很大的应用,但在高职的学生教育中,一般应用在授课、资料档案管理、邮件传输方面,在学生的日常课堂管理中很少应用,因此,从与企业对接的角度考虑,将企业考勤手段用于学生日常课堂管理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指纹技术,利用校网系统将指纹设备安装在学校各个教室中,学生上课和下课必须进行指纹签到,这就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为以后其他企业管理手段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将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用于学生管理
在学生出勤率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对于课堂管理中纪律和学习效果问题,可以采用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解决,让学生一开始就体验到身处一个企业当中的感觉,为日后就业尽快融入企业中提供有效的支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学生课堂指标的设计。在课堂可以设计以下指标。出勤率:该指标的考核有信息技术支撑,再辅以老师课堂点名实现;课堂纪律:主要是对学生上课说话等做与当堂课程无关的事情的记录评估;课堂学生听课效果评估:在当节进行评估,实践效果评估的有效性,也为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和改进授课方法提供数据支撑;学生团队评估:在课堂授课中学生在接受、互动等环节的团队合作质量情况的评估。以上几个指标的考核,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将指标结果按时间进行公布,并对表现较好的团队和学生进行奖励,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指标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激励学生。第二,学生课堂指标运行。在指标设计完以后,在学期初期要遵循PDCA原则对指标评估的透明性、公正性和方法进行改进,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指标的修正工作,使指标能够切实有效执行起来。在指标正式开始执行以后,要有一定激励措施,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指标的认可。第三,学生与企业对接的体验。由于这些指标执行起来,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课思想,所以在指标执行之初,就跟学生说明课堂管理是按企业模式进行,各种指标的设计和运行都是按企业的管理标准进行,以得到学生的理解,且在指标执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初始考核评估,由学生自己完成,辅导员和各授课老师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稽核,在对学生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转变成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从而让学生能够适应。
3.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在指标设定及日常考核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管理范围非常大,如果要对学生进行直接考评,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工作量会非常大,还会对学校和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就会形成有效企业环境,可以任用学生干部成为直接考核者。第一,学生干部的选拔和调整。在指标设计好后,在初期的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按原有的选拔方法进行选拔,选拔后在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调整学生干部的队伍,制定选拔和升降级制度,使课堂管理有一种企业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特点。第二,学生干部日常工作变更。在旧有模式中,学生干部是充当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桥梁,而学习委员、组织委员等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企业课堂管理模式中,学生干部充当基层主管的角色,学生干部就得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在与企业对接的情况下,学生充分参与,体验企业工作的纪律和风格,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吸收书本知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形成企业的工作模式,以便在毕业后尽快融入企业工作中。
作者:虞淑贞 单位:武夷学院现代信息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