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叶酸对高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确诊[3]。(2)年龄<80岁。(3)2级或3级高血压。(4)病程>1年且近期未系统治疗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高血压急症。(3)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者。(4)治疗依从性极差者。(5)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者。

1.2一般资料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男48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6±8.3)岁;病程1~13年,平均(5.1±1.8)年;BMI22.7~34.3kg/m2,平均(28.7±2.7)kg/m2。观察组:男52例,女20例;年龄41~79岁,平均(59.7±8.9)岁;病程1~14年,平均(5.7±1.9)年;BMI21.9~34.7kg/m2,平均(29.6±2.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方案:首先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晨起顿服,2周后血压不达标者加用吲达帕胺片,2.5mg/d,晨起顿服,再2周仍不达标者加依那普利20mg/d,早晚分两次服用,不耐受者应用缬沙坦胶囊,160mg/d,早晚分两次服用。观察组于治疗起始即联合给予叶酸片口服,10mg/d,早晚分两次服用。两组治疗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如果血压不达标,则继续调整降压方案。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行24h动态血压,观察血压控制及血压变异性:(1)血压控制:以24h平均收缩压(24hsystolicbloodpres-sure,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iastolicbloodpressure,24hDBP)评价;(2)血压变异性:以24hSBP标准差(24hsystolicbloodpressurestandarddeviation,24hSSD)、24hDBP标准差(24hdiastolicbloodpressurestandarddeviation,24hDSD)、白天SBP标准差(daytimesystolicbloodpressurestandarddeviation,dSSD)、夜间SBP标准差(nightsystolicbloodpressurestandarddeviation,nSSD)评价。两组患者自接受治疗开始长期随访,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attack,TIA)、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CH)、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等MACCE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及变异性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24hSBP、24hDBP、24hSSD、24hDSD、dSSD、nSS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控制及变异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MACCE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随访时间平均(27.76±4.71)月,观察组为(28.53±4.92)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9,P>0.05)。随访期间内,观察组UA的发生率及MACCE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3、16.646,均P<0.05);两组AMI、C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IA、C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96、1.865,均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危害与血压控制是否达标、血压变异性是否改善等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诊疗水平不断进展,基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控制达标率仍不理想[4],这可能与基层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完善有一定关系。2014年《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指出: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综合征”,对其治疗需在保证血压快速、长期达标的基础上,对合并的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同期干预[4]。Hcy为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其可增加白介素、氧自由基等炎性因子释放,减少一氧化氮等保护因子生成,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痉挛、缺氧状态,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患者MACCE发生风险[5]。叶酸为一种B组维生素,其以四氢叶酸为活性形式,参与蛋氨酸代谢,当其缺乏时,可导致蛋氨酸代谢受阻,Hcy血清水平异常升高,因此,补充叶酸是目前降低Hcy血清水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6]。目前建议将Hcy作为高血压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及强力预测因子进行定期监测,并对高Hcy血症患者进行干预,但国内基层医院多未开展Hcy监测,因此基层医师常因缺乏诊断依据而难以对其进行干预,导致患者血压控制不良或发生MACCE。李宗锋等[7]对610例45岁以上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患者Hcy、维生素B12及叶酸血清水平与同年龄段正常人群均有明显差异,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认为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意义。杨文东[8]对266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进行检测,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普遍高于健康人群,且血清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因此,对难以监测Hcy的基层高血压患者常规给予叶酸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24hSBP、24hDBP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补充叶酸可提高血压控制疗效。24hSSD、24hDSD、dSSD、nSSD等指标反映一定时间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被称为血压变异性,其数值越高,患者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损伤风险越高[9]。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补充叶酸有助于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患者预后。随访数据显示,观察组MACCE各类型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叶酸有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MACCE的趋势,但仅UA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事件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有关。总之,高血压患者常规补充叶酸,可提高血压控制疗效,降低血压变异性,并有减少发生MACCE的趋势,建议临床合理选用。

作者:刘秋丽 单位:西峡县中医院内一科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叶酸对高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27941.html

    相关专题:护理学 中国国际商会


    上一篇:动画在广告设计的运用
    下一篇: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感悟和认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