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内经藏象理论中医基础论文

尿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内经》称尿血为溲血、溺血。其病因病机纷繁复杂,对临床诊治造成一定的困惑,在中医基础学中,《内经》“藏象”理论对中医正确诊治尿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心合小肠

《灵枢•本输》云:“心合小肠。”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故心与小肠表里相合。《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类经•藏象类》注云:“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由此可见,小肠主化物、泌别清浊,其机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反之,则会出现二便异常。由于“心合小肠”,故心火亢盛,常易循经下移小肠,火易“动血”,导致尿血。《素问•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清•姚止庵注云:“包络所以卫心,悲哀太甚,则气急迫而包络伤,络伤则心病。盖心属火而主血,心病火发,血不能静,遂下流于溲溺也。”而“心病火发,血不能静,遂下流于溲溺”,正与“心合小肠”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曰:“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心火下移小肠所致的尿血,临床以小便热赤、尿中带血、色鲜红、心烦不寐、口舌生疮、面红口渴、舌尖红、脉数为特征,此时宜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之“热者寒之”之法,治宜清心泻火,结合利水导热下行,并配合凉血止血。

2肾上连肺

《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在此,《内经》将溺血的病因责于热,病位归于膀胱。膀胱热盛,灼伤血络而为尿血。然膀胱之热,可由胞热传变而来。《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肾“开窍于二阴”,故热伤肾络同样可致尿血。那么肾脏之热,可否从肺热传变而来?《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由此可见,他脏病变同样可累及肾脏,尤其肺脏病变极易影响肾脏,其理在于《灵枢•本输》之“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灵枢•经脉》之“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因此,上焦肺咽风热,常可循经侵犯足少阴肾,灼伤肾络,而致尿血。此时宜遵循《素问•五常政大论》之“病在下,取之上”之法,治当清上(肺咽)以治下(肾)为主。验之临床,外感风热后出现血尿,症见发热、咽痛,尿血,甚至肉眼血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运用疏风散热、清上治下,并结合凉血止血之法,常可使血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此外,《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气虚……溺色变。”故对于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致尿血反复者,平素理应益肺以固卫,可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

3脾主藏营

“脾藏营”出自《灵枢•本神》。《灵枢•营卫生会》亦云:“营出于中焦。”表明脾与营气密切相关。其中原由,《素问•痹论》曰:“(营乃)水谷之精气也。”众所周知,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而水谷之精又赖于脾气运化水谷而成,故脾气健运,营气方能充盛。气能摄血,营行脉中,属于血中之气,具有统摄血液行于脉中,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且《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表明脾气主升,从而防止精血下泄。《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脾宜升则健。”倘若脾虚营亏,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可致尿血。此外,《素问•五藏生成》曰:“肾,其主脾也。”《医经精义》云:“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可见,脾气健运,有助于肾气封藏;反之,脾虚气弱,可影响肾之封藏,致使精血外泄,随尿而出。因此,《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虚无以统血所致的尿血,临床以久病尿血,色淡红,面色萎黄,体倦食少,舌质淡,脉细弱为特征。此时当遵循《素问•三部九候论》之“虚则补之”,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散者收之”之法,治宜补脾摄血。顾氏将尿血分为四型论治,其中脾虚型选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地榆、蒲黄、小蓟、藕节、茯苓)治之[2],保留了原方补脾之药,增加了止血之品,更好地发挥补脾摄血之功效。

4肝主藏血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杂病源流犀浊》在此基础上指出:“肝,其职主藏血而摄血。”肝不藏血,则血失常道而妄行。正如《丹溪心法•头眩》所云:“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肝藏血失职而引起出血之症,其病机大致有三:一是肝气虚弱,收摄无力;二是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三是肝火亢盛,灼伤脉络[3]。就尿血而言,三者之中尤以肝火亢盛,灼伤脉络为多见。《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肝火循经下注,迫血妄行,可致尿血。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化而为热,小便黄赤。”《医学心悟》曰:“肝火盛,亦令人尿血。”鉴于《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肝热(火)夹湿尤易循经下注,使血失常道而致尿血。临床可见小便短赤,尿色鲜红,口苦胁痛,腹胀纳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之症。治宜清肝经实火,泻下焦湿热,兼以凉血止血。此外,临证发现,部分尿血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肝系症状,或急躁易怒;或情绪低落,善太息;或焦虑不安;女性或伴有月经不调。此类患者,常因气郁化火,灼伤肝肾之阴,对此,选用疏肝、清肝、养肝之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4]。此外,《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涩则病积溲血。”足少阴肾脉涩,可出现尿血等病变。《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肾)开窍于二阴。”肾主水,参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尿血从肾论治历来为医家所关注,故在此不再多言。《内经》“藏象”理论对在中医基础诊治尿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杨氏等曾治迁延难愈之肾性血尿,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采用健脾和胃、解表宣肺、疏肝解郁等方法,取得较好疗效[5]。此便是《内经》“藏象”理论在中医基础诊治尿血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李慧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内经藏象理论中医基础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25458.html

    相关专题:医学核心期刊代写代发 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上一篇:生物化学考试模式改革效果分析
    下一篇:综合护理牙周炎患者效果评价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