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服装设计的个体差异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女大学生为研究样本,比较不同产品经验水平的群体对于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对其服装产品经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重点针对服装设计专业与非设计专业学生,即专家顾客群体与普通顾客群体,做了比较研究。1.1试验材料选择通常不同款式的服装会引发顾客的不同感性评价,而单一一款服装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顾客对服装造型的认知。为此,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试验材料。本文研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并请5位服装设计专业人士,运用了KJ法对这些时装进行分类。KJ法是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该方法是针对某一问题,广泛收集各种事实、经验、想法和意见等语言、文字及图像资料,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在充分考虑服装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基于女大学生群体的审美品位,选出最具代表性的6款服装,并制成相同规格尺寸的图片,用于后期测试。1.2量表开发量表包括2部分内容:服装设计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服装设计感性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语意区分法(semanticdifferencemethod)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杂志、报刊、书籍、词典及网络资源,收集到适合本研究的110个形容词。同样利用KJ法,对这些形容词进行分类,针对每类形容词都选择1个最具代表性且与本研究最相关的形容词,最后筛选出14个形容词,分别是:时尚、职业、独特、成熟、朴素、抢眼、简约、可爱、运动、精致、清纯、女性化、休闲和前卫。本文的总体评价是指顾客基于服装设计感性评价而可能表现出的态度及行为倾向。根据相关文献及顾客访谈,本文选取以下3个题项:我对这款服装感到满意;我愿意穿这款服装;我愿意将这款服装推荐给我的朋友。每份问卷包含6款服装,要求被试者对各款服装作逐一评价,包括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共17个变量。各变量测量均采用Likert七度方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其余依此类推。1.3数理统计方法本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了这2组样本对于每款服装的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其次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探索了各组样本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独立变量对其总体评价的影响;再利用因子分析与可靠性检验方法探索2组样本对于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结构;最后,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探索各组样本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维度对其总体评价的影响。

2研究结果

以天津工业大学为抽样框,分别选择了60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60名非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包括58份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问卷和58份非设计专业的学生问卷。这2组样本分别被命名为专家顾客组(expert-customergroup,简称ECG)和普通顾客组(common-customergroup,简称CCG),对此进行对比分析。2.1同款服装的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比较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了这2组样本对于同一款服装的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差异。因篇幅所限,仅以A款服装为例,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2组样本对A款服装的9个感性评价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包括:时尚、独特、抢眼、简约、可爱、精致、女性化、休闲和前卫;而对于3个总体评价变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5款服装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处不再赘述。2.2感性评价变量对总体评价的影响本文分别对2组样本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独立变量对其总体评价的影响作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样本的感性评价独立变量对其总体评价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普通组而言,共有的7个感性评价独立变量对其总体评价存在显著性影响,根据回归系数判定依次为:可爱、精致、休闲、清纯、时尚、简约和职业。其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专家组而言,共有的6个感性评价独立变量对其总体评价存在显著性影响,依次为:时尚、清纯、精致、抢眼、休闲和前卫。这表明影响不同样本总体评价的感性评价变量是不同的。其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2.3感性评价结果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群体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差异,需要对这14个测量变量做降维处理。首先对不同样本的感性评价作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转变换。因子提取的标准是:各因子初始特征值大于1.0;各变量的公因子方差大于0.4;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大于0.5;各变量旋转后的重叠载荷不大于0.5。然后利用Cronbachα系数对不同样本的感性评价维度作可靠性检验,结果见表4和表5。结果表明:不同样本的感性评价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普通组样本,共提取了4个感性评价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75.338%,依次命名为:时尚因子、清纯因子、休闲因子和职业因子;对于专家组样本,共提取了3个感性评价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5.241%,依次命名为:时尚因子、休闲因子和清纯因子,因此,不同样本不仅对各感性评价独立变量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其感性评价维度也存在结构性差异。2.4感性评价因子对总体评价的影响本文对各组样本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因子对其总体评价作逐步回归分析,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检验结果如表6、7所示。结果显示:对于这2组样本而言,所有的感性评价因子均对其总体评价存在显著性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各自的回归系数,对于普通组,清纯因子的影响最为突出,其次为休闲因子和时尚因子,而成熟因子的影响最有限;对于专家组,时尚因子的影响最为突出,其次为清纯因子,而休闲因子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个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不同样本对服装设计的感性需求是不同的,专家组更强调服装的时尚感,而普通组更强调服装的清纯感。

3结语

本文研究以感性工学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比较了不同产品经验水平群体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及其对总体评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经验水平群体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不仅反映为独立变量间的差异,其感性评价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不同经验水平群体的感性评价对其总体评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此反映出各自的时尚偏好。为此,本文建议在研究顾客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时,应充分重视顾客的个体因素对其感知的影响。尽管本文仅以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与非设计专业学生为研究样本,证明了这2组群体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该结论可以推广至设计师与普通顾客群体。由于产品知识、设计鉴赏力等方面的差异,这2组群体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评价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评价差异,折射出2组群体对服装设计认知上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才使得市场上出现很多叫好不叫座的产品。与艺术家不同,设计师是为他人作嫁衣。要做出能够让顾客感动的创新设计,就必须了解顾客是谁,他们怎样感知设计,他们又需要怎样的设计感知。本文揭示了设计师与普通顾客2组群体对服装设计的认知差异,如果服装设计师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相信其设计出的服装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感性需求。当然,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样本选择上,学生群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专业知识、设计鉴赏力还是消费经验,都很有限;而且本文仅基于样本的专业背景划分了其产品经验水平,而顾客存在更多个体特征,比如:时尚态度、消费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等等,对其产品经验、感性评价与总体评价均可能存在更大的影响,因此,面向更广泛的顾客群体,更全面地考虑顾客的个体特征,进一步完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量表是本文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高维 肖军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服装设计的个体差异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25071.html

    相关专题: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上一篇:人事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信息管理的运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