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融合基础。金华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氛围良好、融合成果显著,融合模式多样,但也存在着融合层次不高、品牌项目不足、企业实力不强等问题,应采取政府确保协调机制、企业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培育品牌项目等措施来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旅游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文化产业具有旅游开发的功能。文化是旅游产业提升的原动力,旅游是文化产业化的渠道。推动区域内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金华地区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不仅有传统的观光旅游,而且涌现了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和品位的新型旅游方式,如武义温泉休闲旅游、磐安绿色生态养生旅游、义乌商务会展等各种综合型旅游项目。同时,金华地区文化产业内涵丰富,有市区网络文化服务、东阳影视和木雕、义乌文博、浦江书画、武义扑克牌等地方文化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金华地区现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示范基地;有32项国家级非遗、102项省级非遗项目。当前,金华地区已经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何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使两个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一、产业融合、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罗森伯格对美国机械工具业演化的研究,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我国产业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人物厉无畏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突出特征在于新的产业形态的出现或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在本质上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基础,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提供服务,满足旅游者精神和物质需求的综合性产业。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社会在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行业分类的标准方面都不尽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虽然我国学者们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并非完全一致,但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文化产业是一种借助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过程,将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的产业。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
(一)产业的高度关联性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属于第三产业,二者融合的基础在于两者都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旅游产业不仅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内部的核心行业,还与金融、物流、会展等多个行业存在交叉依存的关系,旅游行业的发展既需要其他产业提供支撑和协调,同时又对其他产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文化产业的特殊规律之一,就是“越界——扩散——渗透——联动”,它能够与其他多个产业进行渗透和关联,进而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经过开发可以转化成旅游资源,而一些旅游资源经过整合也可以转化成文化产品。旅游产业能为文化产业提供渠道和载体,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文化产业能为旅游产业提供文化内涵,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二)创意理念的盛行
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创意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意理念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多维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意理念的盛行,具体方法就是用创意将某一地域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提炼为具有辨识力的文化符号,再将之应用到旅游产业,实现两者的嫁接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富有创意的提炼是融合的基础和关键。如台湾的诚品书店就是在售书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意元素,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许多游客到台湾旅游时参观体验的必去地之一。
(三)科学技术的创新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力,它通过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扩散促成产业融合的基础,从而模糊不同产业的边界,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开创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之作《印象•刘三姐》便是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等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通过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对其传统的舞台背景、灯光等进行创新改造,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旅游模式。在当前“互联网+”的热潮下,网络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旅游方式,形成了智慧旅游的新局面。智慧旅游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大降低了传统旅游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能够及时传递、整合、获取旅游目的地的各类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市场需求的促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光的增加,人们外出旅行的需求愈加强烈,对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单一形式的观光游览已经日渐衰微,而个性化、多样化、精神化、体验化的旅游产品则愈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的转变促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和创新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创新旅游模式、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科普教育、增长知识、休闲娱乐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三、金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
(一)融合氛围良好
近年来,金华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1、在政府制定的相关文件如《关于印发金华市文化影视时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均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相关部门也对这些政策进行了积极的实践。2015年4月,金华市文广新局和旅游局联合开展了首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申报评审工作,最终义乌佛堂镇等19个村、镇成为首批金华市非遗旅游景区。2、政府围绕土地、资金、人才、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为产业的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3、在工作机制方面进行突破,如成立了由多个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文化影视时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此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融合成果显著
金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各自发展良好的基础上融合效果显著。各县市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旅游与文化因素的紧密结合。如磐安县在开发休闲养生旅游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的融入,深入挖掘人文景观、古村落、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先后完成了茶文化博物馆建设、玉山古茶场与孔氏家庙布展提升工程、双峰清德堂维修等重大文旅融合项目。东阳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有横店影视城、卢宅古建筑文化游、木雕竹编文化游、东白山生态文化游、古生物文化游等多种旅游门类、层次丰富、投资主体多样,文化旅游市场繁荣。据统计,2015年,东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82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6.93%;实现旅游收入137.68亿元,同比增长21.67%。
(三)融合模式多样
金华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厚重,如宗教文化、婺商文化、戏曲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同时,金华地区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横店影视城、金华双龙洞、永康方岩、兰溪诸葛八卦村等。以这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金华地区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形成了多样的融合模式。1、渗透型融合。旅游或文化产业的元素部分或完全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二者相互交融,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形态,这种融合方式为渗透型融合。如义乌佛堂古镇旅游,便是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旅游,也为义乌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与经济保障。2、延伸型融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互补的领域,两者在产业链上通过相互延伸进而打破各自产业的边界,最终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横店影视城便是在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基础上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创新旅游服务,丰富影视旅游内涵,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外延,实现了产业链的深度延伸。3、重组型融合。重组型融合是指“发生在具有紧密关联的不同产业之间,使得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某一共同利益的刺激下,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体的整合过程”。磐安休闲养生旅游便是此类融合的典型代表。磐安县结合自身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发展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将中药种植与古老的中药文化、流行的养生文化等结合在一起,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满足了游客的多样性需求。
四、金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层次不高
虽然金华地区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种类较多,但融合层次较为浅显,大多停留在两者的浅表层融合,少数项目会涉及到技术融合,而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则更是不足。例如,金华虽然有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工艺品的制造基地和购买场所,但具有金华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却较为少见。
(二)品牌项目不足
除了横店影视城作为影视文化旅游的品牌项目广为人知外,其他种类的文化旅游领域发展则较为散乱,项目虽然繁多,但缺乏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项目,起不到行业引领和示范的作用,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这样的发展现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
(三)企业实力不强
金华地区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数量众多,但具有“小、散、滥”的特征,大多数产业主体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并且仅仅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面,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和效益较低,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
五、金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确保协调机制
产业间的高效、优质融合需要主管相关产业的政府部门打破行业分割,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执法,形成各政策主体相互协调的机制。为促使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确保融合发展的进度和效率,相关部门应当协调配合,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协作的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合理布局。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需要相互沟通协调,确保两个产业规划具有良好的衔接和配套,使其在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举措、具体时间安排以及空间布局等各方面保持同步配合,确保融合高效有序进行。其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文化与旅游部门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作会商,讨论重要文化旅游产品、重大互动项目的开发建设,共同筹划重要的旅游文化宣传活动,共同商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增强创新意识
企业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是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应意识到传统的技术、管理、经营理念都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的理念和精神。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单纯的文化资源的消费已走向衰亡,而融入了文化创意元素的产品及服务则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创新创意,文化基础的吸引力会大大提升,与之相随的消费也会大大增加。在“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注重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积极培育品牌项目
品牌项目是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助于带动产业的集群发展。除横店影视城在行业内的品牌地位已牢固确立外,金华地区大多数的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项目多而散,因此需积极培育一批品牌项目。在建设品牌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1、合理的定位。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下的品牌项目建设的根本在于寻找和选定能体现差异化的品牌核心,开发者需要充分分析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旅游市场的供需状况,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旅游元素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提炼融合,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科学的营销。品牌项目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营销。对于一些有助于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与传承的文化旅游项目,应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除了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橱窗、车厢等媒介宣传外,还应大力发展网络新媒体营销,借助于在线旅游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发相关APP等一系列途径进行推广,提高品牌项目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张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