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念与形式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博物馆是通过其藏品和设备的特有条件,以特殊手段和形式来展示它的教育性,从而引发人的心灵触动。具体说,它是以文物标本为基础,按照一定主题和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直观的视觉教育。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使观众学到知识的,正是它独具一格的素材“实物”,具有鲜明、直观性,是其他形式的教材所不可比拟的。
1、教育服务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博物馆的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就是展览,但又绝对不仅限于展览,博物馆必须跟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运用与时代相符的手段从事宣传教育的工作。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的馆藏文物来更新展品,至少是通过每隔一段时间更换部分展品的方法,来保持参观者的新鲜感。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一定的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博物馆教育已从单一的馆内陈列,扩展到馆外流动展览讲解、举办讲座、组织专线旅游、举办夏令营等等形式,在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已渗透到各项事业中。
2、教育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博物馆是通过收藏、研究、陈列的形式来为全体公民展示一个富有历史价值的仿真实情景。对藏品科学价值研究的程度越深,展示的物品的教育价值就越深刻,从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它即是教科书的补充也是教科书的解读与延伸。博物馆中的每一件“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它所反映出的信息,告诉人们的知识是真实的、客观的。并以最直观、生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读、传达社会历史信息。比如“新石器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但当我们将一系列的石斧、石凿等生产工具,陶制罐、豆、甑等生活用器,璧、环等礼器,配之以图片和文字形象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欣赏、想象,为自己沟勒出一幅那个时代生动的生产生活图景。这就如同亲眼“目睹”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成长过程一样,从而感受人类祖先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二、对博物馆教育功能发展的深思
对于如何使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被博物馆所吸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陈列设计的科学化、大众化。展览主题必须鲜明、形式设计也必须赏心悦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观众使博物馆事业深入而内心。博物馆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是陈列展览,以实物为基础,通过对文物的陈列组合来表达和传递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直观教育,这一特点符合人们“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状态。所以陈列设计是博物馆传递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陈列设计者应根据陈列主题思想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来考虑,以便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2、举办主题展览、流动展览。博物馆也可组织专门的主题展览,向观众介绍最科学发现,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满足观众“自我教育与完善”的心理需求。临时展览小型多样,制作容易,即可以开阔群众眼界,又可使博物馆业务人员得到锻炼,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有助于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施。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讲解员队伍。讲解是博物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讲解员是陈列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纽带,很大程度的制约着发展,博物馆若要持续有力地发展,就要特别重视讲解人员队伍的建设。在人员的选用上要设立符合博物馆自身需求的标准,便于今后进一步培训和提升。
4、理清教育作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只有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才能使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的效益得到合理发挥,才能推动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进一步深入,促进博物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博物馆教育部门要加强社会调研工作,注意社会发展动向对博物馆教育的影响,了解公众业余生活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观众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状况,以组织满足社会需求的展览和教育活动。
三、结语
博物馆应强化社会责任感,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社会和谐的调节剂。现代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每天都绷紧神经追逐更高的物质利益,精神享受就成了人们生活比较缺少的部分。所以现代博物馆应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就目前博物馆的发展状况而言,博物馆应该重新确立自身的社会职能,重新探求管理模式,以新的工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向社会奉献精神粮。而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未来定向,是将博物馆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巨大空间的、可以作为融合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论坛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后世留下有意义的财富。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博物馆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化进程的发展道路。
作者: 彭洁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