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平衡教学特点的分析,依据驱动性问题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探讨了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化学教学;驱动性问题;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二、驱动性问题的特点及其设计要求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自如地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依据驱动性问题的特点,创设的驱动性问题,第一,既要反映知识结构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认识发展过程。因此,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有序性进行调整和完善,所设置的问题应难度适中、系列有序、循序渐进,并形成有层次结构的逻辑系统。第二,创设的驱动性问题要求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问题,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加深对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创设的驱动性问题应具有方向性和策略性,应蕴含着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能帮助学生形成问题图示、问题框架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传统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过分强调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辨析,把弱电解质的概念强加给学生,并非学生自主构建;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单向电离为主,不能让学生体验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也同样存在,故知识的构建比较被动机械;过分强调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对比切断了弱电解质概念建构中思维的连续性。通过后续的学习,驱动性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从内心认可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动态平衡,而且也增强了对比试验中控制变量的意识,这是传统教学中所无法收获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从内容讲解转化为问题解决为驱动”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也是从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目的,进行合理而高效的教学。

四、教学后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实践,发现在进行驱动性问题设计时,需要充分、细致地测查和准确、到位地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认识。科学、准确、清晰和指向明确地选择和呈现问题。驱动性问题的呈现与表达方式是否清晰准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驱动性问题的教学效果。只有详细、准确了解学生已有认识,才能做到问题链中每一个问题都是基于学生的认识发展,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延伸出问题,或者针对学生已有认知的不足或偏差上产生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教师需要对每一个驱动性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对所选择的驱动性问题进行分析时,应从判断问题的难易程度、分析问题对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功能、分析问题中的程序性与阶梯性、预期问题拆解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考虑课堂教学的限制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驱动性问题中每一个问题都有其相应的低位和作用。驱动性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因其所处的位置的特殊性,致使其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最关键的驱动作用。应该考虑它对驱动性问题中后续问题的启示和影响,在难度设计上,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热情,不但不能因为难度过大或者过小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状态,还应该让他们在找出问题答案的同时,能够获取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另外,这个问题应该能与学生的已有认识产生较为强烈的碰撞和摩擦,以达到充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动力的作用。在问题的呈现和情景设计上要注意趣味性、真实性和生活性,从学生身边的实例或者最熟悉的事物上引起和生成问题,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得以真正起到“驱动性和指向性”的作用。

对驱动性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对教学效果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驱动性问题中所选择的问题,如果在提问方式上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技巧性和吸引力,或者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空间的问题,指向单一,致使学生感觉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感受不到驱动性问题的特点和魅力,则会影响驱动性问题的特点和魅力,会影响驱动性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驱动性问题在清晰、准确呈现的同时,问题的情景设计也很重要。在问题链成型后,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贴切、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关注度的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呈现方式。问题的活动设计,是为设计好的驱动性问题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安排每一个驱动性问题与实验探究或讨论活动之间的顺序,使教学活动成为驱动性问题的有效推动,进而经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生成为一个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驱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儒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8-29.

作者:李琴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实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17098.html

    相关专题:代写博士论文多少钱 法理学 第四版 pdf


    上一篇: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力管理系统设计
    下一篇: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